刘立红
潍坊市潍城区利昌学校
小学阶段家长的陪伴研究迫在眉睫,在学校家长课程的基础上,借助区家庭教育的东风,我们进行了小学阶段家长陪伴策略的研究。苏联大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家庭是最主要的地方,在家庭里面,人初次向社会生活迈进。 ” 作为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聪明、健壮,活泼开朗,健康地成长发展,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然而决定孩子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他的天赋,更重要的是后天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好多家长们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注远远超过老师,很多家长都会说“这次考试你必须考到全班第一名!”“不考全校第一没有奖励!”等诸如此类的话。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还有的家长会给孩子报各种名目的补习班,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其实在小学阶段,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更为重要,这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根本。家长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从孩子的行为塑造及兴趣培养开始,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如果方法不得当,孩子的积极性就会被打消,也会认为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于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影响着自己的心态。这其实也是我们的方法的问题,应当对症下药,找到症结。怎样做呢?
(一) 调整自己的心态。
我们之所以认为孩子不理想,有的存在问题,其实是我们的标准太高了,我们在用成人的标准对待他们。我们成年人是过来人,比较有经验了,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经验较少,阅历少,所以无论做事还是说话,也都是稚嫩的。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学生的写字来看出来,大人无论写得再不好,也是成熟的感觉。 (二)、确定合适的标准。
这个标准应当是适应孩子身心发展的,每个年龄的孩子都有每个年龄的特点与成长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就会出现问题,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长,用同龄人的眼光来看待就是标准,当然合理的提高一点也是可以的,应当循序渐进,孩子能够承受才行。
(三)、关注自己的言行。
关注孩子的成长是一门学问,需要适时,时时的关注,让孩子茁壮成长。有些家长认为放到学校里就万事大吉的做法是对自己孩子的不负责任,是不可取的。我们家长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自己的言行会不自觉的影响到孩子,用自己良好的素质来影响孩子是好的。所谓的言传身教就是这个道理。
在我们小学阶段的校园里,总会有一些慢性格,爱天马行空幻想,思维跳跃性强的孩子,会对课堂学习,出现种种不适应。孩子都是聪颖,善良,友好乐观的好孩子。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分化的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呢?那些身边优秀的孩子,纵观他们,都是自信心强,学习主动性强,生活能力强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究竟是怎样培养出来的呢?我觉得,这与家长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要基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夫妻关系和谐幸福。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说到陪伴,可以分为显性陪伴和隐性陪伴,大部分父母的显性陪伴做得还是不错的,但是却忽略了隐性陪伴这个层面。“隐性失陪”特指虽然家长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子女,但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从而造成的精神上的失陪。“隐性失陪”具体表现为亲情淡漠、缺乏信任、难以沟通等方面。
成功的隐性陪伴,更多的是强调跟孩子精神层面的沟通,随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做出正确的回应,在孩子有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要求助的人是自己的父母而非他人。对树立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心非常重要。很多育儿专家及心理学家认为,父母通过心灵陪伴传递给孩子的爱和信任将会影响孩子一生。
?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你未必需要去做孩子学习上的家庭教师,也未必要给孩子多少物质上的丰足。
你所需要的,就是拿出一点点时间,尽可能给孩子一些陪伴:他学习的时候,你安静地读一些书、写一些文字;他看电视的时候,你和他聊一聊电视里的故事和社会上的新闻;他痛苦的时候,你给他一些安慰和指导;他高兴的时候,你学会分享他的快乐??甚至,你可以什么都不做,就那么安静地坐在他的身边,看着他,陪着他,聆听他,欣赏他。如果,你还没有想好能够给孩子什么,那么就先试着给孩子一些陪伴。这也许是我们家长唯一能做的,也是最需要做的事情。我记得我以前教过的一个孩子父母跟我交流过:虽然他们的工作非常繁忙,但他们家里给有一个约定:再忙也要每天回家吃晚饭,每天和孩子玩一次游戏;作为妈妈,再累也要每天给孩子一个拥抱,每天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这样家长的所作所为给与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教他的整个小学阶段,他的女儿一直都是最优秀的。因此,家长必须做好言传身教的好榜样。
翁亦奇老师说“至善莫如教子,至乐莫如读书”。让孩子爱上阅读在如今的时代,难上加难。面对多元体的时代,满街电子屏,家里手机,电脑,平板都是游戏遍布。其中再加上电视的动画片,孩子在这些电子产品围攻下能爱上阅读,绝对是神童,而非凡人。可是如何才能让孩子不陷进去呢?陪伴孩子阅读是第一步,这个坚持是家长的事情,你让一个仅几岁的孩子每天坚持阅读,那绝对不亚于天方夜谭。所以这个坚持,是家长的坚持,如果家长坚持不下来,孩子没有喜欢让阅读,那不要怪孩子。真的,别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最好拿自己和别的家长比,这样才能找出孩子为什么不爱阅读的原因。阅读习惯的培养重要的是在于父母的监督和引导。从一年级就要开始引导孩子进行阅读。要有计划,有方法,最后重要的是要坚持阅读。做一个爱读书的父母,和孩子一起读书,成为孩子读书的榜样。?其次,给孩子选什么样的书,如何给孩子读这个也要因人而异,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什么样的书适合自己的孩子,父母最清楚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看孩子喜欢的程度可以不断调整选书的方向,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家长又该如何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怎样的小学时期陪伴,是有效的陪伴呢?我们总结了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不要整天以孩子为中心,过于太亲近孩子。要从小给培养孩子的集体适应能力。家长要鼓励孩子与同年龄人一起玩耍游戏和生活、学习等。不要给孩子养成孤僻的性格,只有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因为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养成一种自卑和胆怯还有逃避等不健康的心理,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反抗、残暴或是说谎还有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不要欺骗和无谓地恐吓孩子。孩子的胆子经不起吓唬,这样就会使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对于父母的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
给孩子足够的面子,不要在小伙伴面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因为你的这些行为会造成孩子的怀恨和害羞的心理,这样就会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过分夸奖孩子。无论是做事还是取得了优异成绩,你都不要过分的夸奖。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因为过分夸奖会使孩子沾染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
还有一个重要之处就是家长不要对孩子喜怒无常。因为这样会使孩子敏感多疑,导致孩子情绪不稳或是胆小畏缩。
要帮助孩子去分析他所处的环境。同时父母要多帮助孩子解决困难,而不是代替他们解决困难,只是帮助和引导。应教会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是一份责任更是一门艺术,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这片沃土。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更不能缺少我们家长的关怀,最后希望在老师和我们家长的共同教育和陪伴下,孩子们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