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相得益彰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林海韵
[导读] 网络教学发展迅猛,全民战役复学后,教师利用钉钉平台,
        林海韵
        江门市紫茶小学 广东 江门 529000
        【摘要】网络教学发展迅猛,全民战役复学后,教师利用钉钉平台,突破时间、空间、教材等限制,把线上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发挥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二者的优势,使其相融合,取长补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线上教学  有益补充  课堂延续  拓展视野  语感培养

        近年来,各类网络教学如雨后春笋般崛起,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千万老师加入到网络教学之中,全民战役后更是呈百花齐放之势,各种教学辅导APP异军突起,学生纷纷争相报名学习。线上教学,让教师感受到了网络教学的不足,总觉得不如线下教学的质量好,学生回归课堂以后,线上教学的“钉钉”似乎已绝于耳。但是,线上教学对于学校教学而言,真的一无是处吗?如果能把线上和线下教学融合起来,取长补短,既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如何使线上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助推力,这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有益补充,因材施教
        学生的智力、能力、心理都存在差异,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的教
学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差异,教学有梯度,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中。但是,正因为有差异,也存在优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良”的现象。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的阵地。微课已成为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通过线上教学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学习的快乐。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文字精炼,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教学六年级下册文言文《学弈》一课时,通过课堂教学,优生开始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渴望了解更多文言文的知识;而学困生则对文言文一知半解,不知如何学好。课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分别录制了两节微课,放在钉钉平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学。一节微课,补充孟子的故事和几则简短的文言文,小结文言文中“之”、“为”、“矣”等字的使用规律和学习文言文常用的方法,然后推荐有兴趣的学生阅读《世语新说》一书。通过这节微课的学习,调动了优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拓宽了知识面;另一节微课,教师则小结了课文的学习要点,整理了课堂笔记,帮助学困生复习巩固,还配乐朗诵《学弈》,让学生跟着老师诵读,以达到熟读成诵,消除学困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的微课的学习,各自得到满足。微课,突破了学校围墙的限制,让教师能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有益的补充。

二、课堂延续,小组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方式不但应用在课堂上,还应该延伸到课外。利用钉钉平台,教师鼓励学生建立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前预习质疑、课后收获和存疑探讨、组织语文实践活动等。 课前,学生在学习小组提出自己预习后产生的疑问,包括生字的音形意、多音字的读法、同音字的区别、课文的结构,不理解的问题等,组内成员进行初步合作互助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有侧重点地学习。

结束教学任务后,每天晚上学生利用一点时间在组内谈谈学习收获,还有疑问的学生也可以提出来,和其他成员共同探讨。如学习《腊八粥》一课,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对“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这句话运用的人物的什么描写产生了争议,有的学生认为是神态描写,有的学生则坚持是心理描写。因此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而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探究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时,学习小组利用周末时间,在平台中商量任务分工、探讨成果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通过这样的探究,在互相启迪和帮助之下,给学生创设了思维碰撞出火花的机会,提高学生表达、创新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小组探究延伸到课外,突破了时间的限制,让学生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达到了“课前兴起,课时兴浓,课后兴未尽”的学习效果。
        
三、拓展视野,阅读分享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小学里,独立阅读在学生的智力发展、道德发展和审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怎样使学生阅读热情更高,阅读更有效呢?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主题是名著阅读,课后推荐学生漫步世界名著的花园,与名著来一次心灵的对话。教师通过钉钉平台,开展读书分享会的活动,每天晚上十分钟的阅读分享交流,交流读书的感悟,对人物的评价、对吸引自己的情节的简介、对写作特色的品析等,还可以邀请家长进行亲子共读,共同交流。老师也适时参与,既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又进行有效地指导,使学生拓展了知识面,开阔眼界,陶冶情操。阅读分享,突破了教材的局限,让学生热爱阅读,徜徉书海,收获阅读的快乐。
        
四、语感培养,听读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增强积累、体验和语感培养。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深度学习的推广,教师对学生的“读”更为重视,课堂上常常书声琅琅。但是到了中高年级,往往给学生单独朗读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朗读是指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转换成有声的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学生反复的朗读,更容易被文字所感染,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入,也更能把自己的感情与文章表达的情感相融合,产生共鸣。为了弥补学生堂上朗读的时间少的不足,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在课后,教师利用钉钉平台开展题为“朗读者”的课文朗读展示活动。学生自愿参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段并简单说明选这段话的原因,发送到平台。师生用心倾听朗读,并发表听后感,可以赞美欣赏,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还可以是自己朗读后的反思……每周投票评选“我最喜欢的朗读者”,把他的朗读在课堂上播放,让全体学生欣赏。由于每一次活动为期一周,学生每天利用完成作业后的碎片时间读一读,听一听,既培养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又让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听读的能力,培养了语感。平台给学生展示和提高自己能力的舞台,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更加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线上线下,相得益彰。突破时间、空间、教材、教师等的限制,把课堂教学的优势和网络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赵宏梅 洪云)
[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赵珊玲《科教新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