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禹
泰州市姜堰区蔡官幼儿园
摘要:幼小衔接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后期学习发展,因此较受教师及家长的重视,但是当前幼小衔接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本文对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以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教育;问题分析;应对措施
幼小衔接教育指的是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准备阶段的教育过程,涵盖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目的是帮助幼儿提前适应小学教育的节奏,从身心发展的多个发面为小学教育做准备。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重视幼儿衔接工作,遵守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要求:幼儿园要和小学教育密切联系、相互衔接。近几年来有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针对幼小衔接教育进行研究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总的来说现阶段的幼儿衔接教育工作仍存在很多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幼小衔接工作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现存问题分析
1.1小学化现象严重
据调查统计,目前大多数幼儿园都以小学教育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管理教育。尤其是对即将升学的大班儿童,幼儿园不重视幼儿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会组织一系列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是以讲课的方式向幼儿灌输知识,由于授课内容与幼儿的年龄阶段不符,幼儿难以理解上课的内容,导致其致在幼儿阶段就丧失了对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大多数幼儿园对幼儿的管理提出了许多要求,幼儿要和小学生一样学习礼仪规范,遵守学习纪律等等规则,此类小学化管理方式严重束缚了幼儿的天性,影响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无法满足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和培养人才的要求。
1.2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有关资料表明:“儿童要为入学做好准备,学校要为儿童做好准备”,因此,要想有效推动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方面必须做到双向准备。然而目前只是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工作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而小学教育方面却没有相应的措施来落实幼小衔接工作。大班升小学的儿童虽然在幼儿园经历过幼小衔接教育,但是由于小学教育工作者对幼小衔接工作的忽视,幼儿仍然会在刚入学时对突如其来的学习压力感到焦虑和迷茫,导致部分幼儿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抗拒心理。
1.3幼小衔接表面化
幼儿指导纲要中说明幼儿教育是全面的,涵盖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部分,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劳五个领域全面发展。但是部分幼儿园在这一纲要中明显忽略了德、体、美、劳四个领域,只重视幼儿智力方面的开拓和培养。然而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健康的身心状态、乐观的生活态度、与人交流的能力,优良的品质等等是幼儿进入小学必要的准备。由于一些幼儿园对智力教育的过分重视,反而导致幼儿的智力得不到合理开发,甚至无法适应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的情况。幼儿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危害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1.4家长缺乏正确的理念
幼儿的学习和成长离不开家长和学校两方面。幼小衔接教育也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顺利开展。目前部分幼儿家长由于历史因素对于幼小衔接教育缺乏正确的理念,他们重视智力方面能力的提升却忽视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重视现阶段幼儿的教育却不看重幼儿学习长远的发展。有部分家长甚至让幼儿学习小学的课本知识,进行超前教育。使幼儿掌握了小学基础的知识,在学习初期感受不到学习压力,也没有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后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隐患。正是由于这些家长的错误观念,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才会无法顺利推进。
笔者认为,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之所以存在上述问题,其原因有以下几种:(1)幼儿园是保教机构,其教学内容多以直观的形式呈现,比如做游戏、画画等,小学是义务教育机构,相比幼儿园它的教学形式较为枯燥,以教师讲课、幼儿听课为主,幼儿心理落差较大。(2)幼儿园的学习节奏往往是宽松的,而小学教育有设定的固定的课程表,且课程之间的安排相对紧凑,纪律要求较为严格,幼儿往往难以适应这样紧张的生活节奏。(3)幼儿教师会悉心照顾幼儿,长时间的接触形成了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与幼儿教师相比,小学教师关注的重点主要在教学方面,对学生的关注会相对减少,学生会感到焦虑。(4)幼儿园和小学的教学区域的布局也有很大的差异。幼儿园往往布局生动活泼、色彩明艳,有相应的设施和活动区域散落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使幼儿能够自由的进行选择。而小学教室环境相对质朴严肃,自由活动的时间较少。如果幼小衔接教育不能顺利进行,这个阶段的幼儿会无法适应新环境而产生心理落差。
2.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应当采取的措施
从幼儿园刚进入小学的幼儿会面对教学形式、师生关系、教学环境等方面的鲜明变化,如果不能尽快适应这些变化,会给幼儿后期的学习生活带来隐患。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
2.1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念
很多幼儿园没有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没有从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长久性的方面考虑当前幼小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幼儿对小学的期望过高,上小学后失望乃至厌学的心理。对此,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念,站在促进幼儿长期健康发展的高度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实现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顺利过渡。此外,幼小衔接工作应从幼儿进入幼儿园时就要开始实行,逐步培养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地生活态度,使幼儿产生对学习的向往,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做好铺垫。
2.2加强幼儿园、小学、家长的多方衔接
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中必须做到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准备。目前还存在着幼儿园单向准备的情况:幼儿园尽量调整大班幼儿一天的作息时间使之靠近小学的生活节奏,组织大班幼儿前往小学进行观摩让幼儿提前了解环境并做好准备。幼儿园应该要和小学进行充分配合。幼儿教师要与小学教师经常开展交流会,一起探讨当前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状讨论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幼小衔接教育工作不仅仅需要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准备,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幼儿园组织的许多活动都需要家长的配合参与才能顺利开展。家长通过参与活动帮助幼儿在活动中为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2.3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儿童基金会与教育部联合针对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目前刚进入小学处于过渡期的儿童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社会适应性不足。对此,幼儿园需要提高幼儿的独立思考与动手能力,当幼儿面对问题时,对于简单的问题,幼儿教师应该要让幼儿自己进行处理,给予幼儿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培养幼儿的责任心与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渐渐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不再对其直接照顾。幼儿园还可以通过展开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游戏规则中培养规则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在画画、唱歌等过程中发展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2.4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的衔接
由于幼儿园与小学生活作息的差异,为了让幼儿顺利过渡,家长可以在幼儿进入小学的前几个月根据小学的作息时间适当对幼儿的作息时间进行调整,多进行智力活动,激发幼儿活跃的思维能力,与小学知识进行适当衔接。同时多进行绘画等活动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其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幼儿能否较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因此幼儿教师及家长必须要对幼小衔接予以重视,树立正确的衔接观,家长与教师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注意幼儿作息时间和活动内容的衔接,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力,帮助幼儿顺利度过适应期。
参考文献
[1]李立新;胡耀岗;李艳.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与建议———以河北省幼儿园为例[J].教育研究,2014(3):98-100.
[2]李敏谊;刘丽伟.幼小街接与家长参与:国外研究的新进展[J].比较教育研究,2014(9):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