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叶
安徽省肥东县龙塘学校新安小学 231603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与品质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有体系的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门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才能抵御住社会上的不良诱惑,从而发展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本文基于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引言
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素质教育中的思想启蒙课,它能够帮助小学生对所处的社会产生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更加明确地感受到自己不单是一个个体,更是社会中的一员。因此,通过情境教学法,将课程内容与社会情境融合起来,通过多媒体等教学辅助工具以及各种教学手段,让课堂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社会生活,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课堂情绪,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
想要教好这门课,并让学生学习这门课后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老师就要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老师要先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解《那些说话算数的人》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思考我们遇到哪些说话算数的人,并举例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开拓思维来思考老师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思考,还能够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更能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欲望。在学生分享出自己认为说话算数的人的例子之后,老师可以提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说到却做不到?这样让学生进行思考,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老师也可以询问:那些说话算数的人是不是在你的心中留下了好的印象?那些说话不算数的人是不是给你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后,明白说话算话是多么重要的道德品质。老师以询问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地突破特定的思维和习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通过情境应用,获得情感升华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情感丰富的个体。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社会经历较缺乏,他们的情感相对于成年人而言往往是更丰富、更容易调动的。因此,教师要深入地把握和利用这一优势,通过课堂教学,充分地应用各种情境,必要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视觉、听觉等各个感观,由此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之感。
用这种方式来激活他们的内心深处隐藏的品质,产生对心灵和情感的强烈冲击与碰撞,最终来获得情感上的升华,让教学活动在学生心中激起波澜,以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小水滴的诉说》这堂课的时候,教师制作一个以小水滴为第一视角的短视频,将小水滴拟人化,用水滴的身份讲述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比如最开始小水滴是融汇在河流中,但是由于某个小朋友洗完手没有关紧水龙头、用大量的水洗水果等等情境,导致小水滴的朋友们都渐渐离开了它,最后它变成了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通过视频的播放,让学生跟随水滴的视角进入不同的情境中,感受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通过第一视角的进入以及从小水滴拥有许多朋友到最后变成一滴眼泪的情境变化,让学生随之产生情感的变化,获得情感上的升华。
三、将道德与法治延伸到丰富的校园生活中
一直以来,劳动教育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学校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劳动、走进警营、消防等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活动中得到升华。创建基地。结合“行知行”办学理念,将学校荒地打造成“甘泉园”种植基地。学生们按照分组的方式,在基地里栽种各种小农作物,种植基地的外围花坛内侧种上种类繁多的花。地里劳作。根据班上学生家庭的土地资源,在城区附近联盟部分家长和学生建设“行知种植园”。每到周末,家长和孩子们拿着劳动工具,一起上山劳动,充分享受劳动的乐趣。盆栽记录。针对一些家里没有劳动基地的孩子,则可以同家长一起在自家的阳台上,用盆栽的形式种植一些小型的农作物,例如,辣椒、西红柿等。学生在栽种的过程中,做好农作物的生长记录。一本本的植物成长记录上,写满了学生参与劳动的快乐,以及学会了珍重劳动果实的心声。良好的品德潜移默化在劳动中得到升华。开展学生寻访活动。开展“走进消防队,安全零距离”“走进警营,致敬最可爱的人”等活动,直观现场,体会办案民警、消防战士们的辛苦工作,感受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的同时,了解更多的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学生们的法制意识,增强学生们的法制观念。切身感受在党的领导下,生活的新变化、社会的新气象,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束语
小学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因为欠缺丰富的社会经验,树立社会道德与选择个人价值的时候都需要老师主动指引。小学教师不但需要给学生讲解教材知识,而且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法治以及道德观念,帮助学生创建正确的人生观,这是学生持续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思想保障,也是学生成为人才的前提。于是要重视小学的法治以及道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创设,不但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提升学习水平,还能使学生充分认识道德与法治,进而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其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有效性[C]..教师教育论坛(第四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57-359.
[2]李瑞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有效性[J].中国农村教育,2019(08):4.
[3]夏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华夏教师,2018(3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