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依晴
义乌市宾王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当前,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不少学生出现了不少心理问题。因此,教师更应加强与家长沟通,制定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构建积极性的评价语言,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家庭成员互评等加强自律,强化自我管理意识。
【关键词】家校合作;积极性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主体
当前小学生学业压力不断增大,加上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弱、自律意识差,学生的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尤其是假期。此时,教师更应加强与家长沟通,制定多样化的评价体系,构建积极性的评价语言,构建多元化评价主体,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家庭成员互评等加强自律,强化自我管理意识。
一、制定原则
1.多样化,即通过加强家校协同,制定个性化、多层次的评价机制,同时,评价范围扩大到物品整理、阅读习惯、体育锻炼、卫生状况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注重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
2.积极化,即评价机制需由单纯的打压式转向鼓励式。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渴望得到成人的肯定。教师可以和家长一起,学会发现孩子 “美”的一面,多肯定孩子的优点、进步。
3.多维度,即评价主体多元化,由传统的家长、教师为主,扩大为家长、教师、学生“三足鼎立”的局面,肯定孩子在评价机制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孩子责任意识和管理意识。
二、实施策略
(一)制定多样化评价体系
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接受能力各有不同,呈现的学习状态、学习成果也有差异,评价标准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等。
如笔者班里的一位男同学,在校期间,他一向表现得十分自律,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积极发言,与老师的交流也不错。但一回到家,他就原形毕露,他妈妈经常向笔者抱怨他的学习状态:晚睡晚起,辅导站上课经常迟到;作业需要催促,有时甚至要做到半夜……了解了情况后,笔者认为,这是典型的假期综合症。于是,我们共同开始关注他的状态,并以星级评价的方式,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只要他准时起床,笔者就会在课堂点名表扬,家长也给他加星,集齐五颗星星,便可以换 一个小奖品。这样,经过一周的努力,这位学生终于克服了自己的惰性,学习主动性也上去了。
(二)建构积极性评价语言
大部分孩子在平时学习能够约束自己,一到假期,就会作息时间紊乱,晚睡晚起,甚至部分孩子沉迷游戏、追剧等不良行为无法自拔。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制定家庭时间表,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和休息时间。同时,用“例外教育和询问——找出正确行为——强化正确行为”的语言模式,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
例如,笔者班里的叶同学,某天直播时,我抽到他背诵,他哑口无言,原来因为晚睡,早读迷迷糊糊就过去了。联想到在校期间这位同学一直比较自觉,于是,我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跟他说:“你在学校的时候是多么自觉啊,每天早早到学校,及时完成作业,老师可真喜欢那么好学、那么自律的你!”,如此之后,他假期也基本上都能够准时起床。不过,一周之内他总是有一两次还是要迟到,于是,我特地打电话给他,问他:“你很准时的那几天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回答:“因为我心里想着老师最喜欢我准时、自律的样子,我就自己给自己加油,就起床了。”我继续追问:“还有其他原因吗?”他思考了一下,回答:“每次我准时起床,妈妈就会奖励我一个大大的拥抱,那一整天,她的心情都会很好。”“嗯,还有其他原因吗?”“我有时候发现,早点起床,整个人都会很有精神、很有力气。”……如此,通过不断的询问,我把他能够自律的原因一一挖掘,让这些引导他自律的因素在他脑海里再过一遍。最后,我会再加一句:“那你的意思就是,你因为想听到老师的表扬、想看到妈妈的笑脸、想让自己更有精神,所以按时起床、按时上课咯?”他纷纷点头,并且表示后面也会继续加油。
(三)形成多元化评价主体
针对评价机制,我们也可以转变评价主体,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在形式上,可采取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家庭成员互评等。
1.自我评价。教师可以与家长一起,引导孩子假期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日常感受等几方面,随时记录自己的行为,写一写《假期日记》,尝试让学生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审视自己,有意识地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缺点。
2.生生互评,鼓励学生互当小老师,对同学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家长则与孩子一起,学习、制定评价标准。在班级群里,笔者会提前将值日班长的学号、班级管理的有关方面在班级群里公布,提醒家长先和学生一起学习,轮到值日时,班长要认真统计全班同学的学习状态,撰写班级日志。在一天的学习结束后,笔者还会总结值日班长的优缺点,及时奖励、改进。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大家管理得十分尽心。尤其对暂差生而言,当值日班长让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得关注与机会,他们往往会更努力、更认真。
综上,积极有效的评价机制能让学生充满成就感,会让教育事半功倍。教师应加强家校沟通,与家长一起,共同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吴重涵、王梅雾、张俊.教育跨界行动的制度化特征——对家校合作的经验分析.J.教育研究.2017年第11期.
[2] 王维佳.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