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王仙
义乌市宾王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 要]培养学生承受挫折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挫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在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及其实施过程。要使受挫教育落到实处,要从五个方面着手:指导学生提高对挫折的认识,形成易接纳心理;引导学生接近榜样,在感召教育中增强受挫能力;运用归因解脱教育,使学生学会心理释放;恰当行使损失补偿教育,养成变通挫折心理;强化目标成功教育,增强学生自强心理。
[关键词]受挫教育;实施过程;心理健康教育
素质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全发展。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成功与挫折同在,危机与挑战同在,唯有战胜自我,才是战胜挫折的必由之路,才能成就心理健康的人,才能使自身在当今社会有更强、更快的发展。而在现实中,我们的学生缺少生活的磨练,稍有挫折,就不知所措,做出诸多不恰当的过激反应,乃至是极端不理智的令人心痛的事情。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班主任,我们应该尽早使学生意识到困难与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精神被挫折所击垮。我们还要创造条件,在日常教学工作和学生思想工作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对学生进行耐挫折教育。
一、指导学生提高对挫折的认识,形成易接纳心理
人的一生中会碰到或大或小的挫折,遭遇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一可避免的。社会的历史进程是这样,个人的成长经历一也是如此。不要怕挫折,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怎样正确认识挫折,在心理上接纳挫折。
如今的学生生活经历少,就像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非常脆弱、娇嫩,一碰就容易破碎,稍有挫折,就不知所措,不敢正视压力,正视失败。在平时的学生思想工作中,笔者经常利用新闻媒体、学生学习生活实例以及在学科教学中的相关材料,向学生灌输一个观念:挫折不可避免,在现实社会中的人总是无时无刻要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现实和个人素质等条件的限制,很多美好的目标无法得以实现。例如,近来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的地震,是自然界向人类示威;非典型性肺炎在中国的肆虐,我们中华民族经受了一个重大的灾难,在找不到攻克冠状病毒药物的情况下,我们只有去面对挫折,接纳挫折。
笔者以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为切入点作重点分析,提醒学生要学习作者倡导的正确处理方法,能接受委屈,能正视情感上的挫折。当爸爸认为“我”的诗写不好,他的一句“糟糕透了”,深深地刺伤了“我”,使“我”感到委屈,“我”就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实自己是个有实力成功的孩子。学习课文后,要求学生先回忆“你在生活中是否也遇到过什么挫折,你是如何面对的?”请他们在周记本上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挫折历程,然后在班队课上交流;再讨论“什么是生活?你的生活是否经常会出现挫折?”在周记本里,同学们敞开心扉倾诉自己在学习、生活、情感上的各种困惑;在班队课上,同学们打开心扉交流自己在成长中的烦恼。讨论中,同学们畅所欲言,互相交流,老师时刻在旁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生活中的挫折,使他们逐步认识人生面对的不可能都是阳光与温暖、都是春风与微笑;人生天空中时常有电闪雷鸣,学习征程中处处有困难,人与人之间难免产生矛盾。挫折在学习、生活、工作、家庭中都会遇到,只是轻重程度不一,时间长短有异,人人都无法回避。
生活中的挫折既然是不可避免的,就应该让学生做好随时接纳挫折的心理准备。于是笔者又趁热打铁,确立“我们如何面对挫折”为班队主题。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写体会,讨论讲演等方式,认识到对挫折的适应力和接受挫折的心理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对挫折认识能力逐渐提高了,受挫心理就稳定和成熟了。学生们在谈体会时令人欣慰,他们说“有的人喜欢把未来设想得很容易,对困难不愿多想,当生活顺利时,他感到很舒适。而一旦遭到艰难困苦,他就会感受到很大的挫折和压力,这就是因为他们缺少接纳挫折的心理”。
通过讨论,有的学生还能总结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在憧憬未来时,应尽量考虑到出现的各种挫折,做好和挫折搏斗的思想准备,这样当挫折来临时就不可怕了,因为早就有了接纳挫折的心理准备。
二、引导学生接近榜样,在感召教育中增强受挫能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引导学生从他人的生活中,寻求承受挫折的方法和途径。学习他人承受挫折的好心态,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在潜移默化中,能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平时,笔者经常推荐学生看磨砺类书籍,如笛福《鲁滨逊漂流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学生读后写读后感,利用班队讨论自己的感想,使学生逐渐认识到挫折是一种挑战和考验,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正因为有挫折,才有勇士与懦夫之分,挫折可以使人走向成熟,取得成就,可以帮助人驱走惰性,促使人奋进。
利用班队活动和品德与社会课讲磨难故事。红军长征的故事很富有说服力,红军以坚定的革命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战胜了许多艰难困苦,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这给学生以很大的启发。
在语文教学中可穿插磨难人物的行为分析,如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写的是有个叫鲁滨孙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为了战胜死亡,他与命运进行了抗争,最终在岛上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使荒岛面貌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经过了二十八的孤岛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
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寻找榜样学习,是直接有效的培养受挫心理方式。
如我们班单亲家庭学生较多,这些孩子由于家庭环境变故,其耐挫力较差,适应能力较弱,出现行为偏差、性格古怪、自暴自弃,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就用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事迹做例子。开普勒从童年开始便多灾多难,在母腹中只呆了七个月就早早来到了人间。后来,天花又把他变成麻子,狠红热又弄坏了他的眼睛,还因父亲欠债使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但他却能在自学中研究大文学,即使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打击,仍未停下天文学研究,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与开普勒的人生经历做比较,我们眼前的挫折不算什么,我们应该向他学习,把一切不幸都化作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
三、运用归因解脱教育,使学生学会心理释放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具有辩证性。逆境可以向顺境转化,顺境同样也可以转化为逆境。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使人猛醒和奋起,关键在于受到挫折的时候是否能进行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也在于能否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发现自己好的一面,使自己心中的痛苦得到释放,从而振作精神,重新自信起来。这在心理学上和教育学上被称作解因教育。找到困难挫折原因,才能有效地解脱困境。
小学六年级学生正是儿童向青少年发展的过渡时期,思维的偏激性很大,逆反心理特强,加上如今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更新人们的观念,某些扭曲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产生困惑和迷惘。如A学生父母正在闹离婚,他情绪非常低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完成,放学后不回家去打电子游戏,整天昏昏沉沉,魂不守舍。笔者了解到这情况后,就找机会与他促膝相谈,了解到孩子痛苦矛盾的心理。他不能接受父母离婚的事实,而他的父母却在为争取他的抚养权而经常各自做他的思想工作。他不知怎么办,害怕失去父母的爱。我推心置腹地告诉他,人一生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挫折,不能自暴自弃。既然你父母的婚姻不能挽救了。你就要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解决现实问题,从住房、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去考虑跟谁生活,有利于自己的成长,还提醒他学习伟人在挫折中是如何坚强的,还告诉他一个人应该受点挫折,应该尝遍这人世间的辛酸苦乐。否则,这个人的人生是残缺的:就像没有见过下雪的人,是不懂得洁白的;没有到过沙漠的人,是不懂得饥渴的;没有跌倒过的,是不懂得站起来所需要的勇气和力量是那么重要的。同时还启发和鼓励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学生,只要有毅力战胜挫折,一定会前程似锦的。又因为他非常喜欢电脑,也很内行,于是请他设计一个教学网页,来转移他的情绪,挖掘他的潜力。放学后让其他同学与他一起打球,来减轻他的挫折感,渐渐地,他的心情变得愉快起来。
四、恰当进行损失补偿教育,养成变通挫折心理
俗语说:“旱路不通水路通”,补偿是一种有用的变通进取方式。原先的预期目标受挫,可以改行别的途径达到目标或者改换新的目标,获得新的胜利,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是人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
如B学生由于记忆力较差,家长对他不重视而使他学习成绩不理想,较自卑,当笔者发现他的身体素质不错时,就和他谈汉代杰出史学家司马迁的故事。司马迁因触怒汉武帝而遭受残酷的“宫刑”,他却没因此绝望轻生,相反把刑辱置之度外,奋发图强,潜心研究,经过14个冬春,终于写成了巨著《史记》,为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历史遗产。遇到挫折要勇敢地面对,这对人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很多名人、伟人在挫折面前,从不低头、气馁。而是善于化压力为动力、从逆境中奋起,他们的成功经历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同时,寻找一切机会鼓励他多参加体育活动,凡有体育竞赛尽量让他参加。由于他在运动会上多次得奖、甚至打破校记录,找到变通的方式了,他自信了,学习成绩也慢慢提高了。人在落难受挫之后奋发向上,进行了损失补偿教育的效果是明显的,能将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有益的活动中去,养成变通挫折的心理。
五、强化目标成功教育,增强学生自强心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学生正值精力充沛、朝气蓬勃的青春年华,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和幻想、为自己的将来规划着美好的蓝图,所以笔者时时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生活目标。一个具有远大生活目标的人,就能经受眼前种种的挫折与失败,而不至失去前进的动力。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说明这个问题的故事,汉代名将韩信为了日后大展鸿图之志而甘受胯下之辱,越王勾践为了同心协力期雪耻而卧薪尝胆等等。
平时,经常鼓励学生不断地让自己经受磨难,自找苦吃,自寻烦恼,对自己进行加强意志、魄力和挫折排解力的训练,最终使自己能经受住任何残酷的打击。如有的学生由于身心发育不够成熟.缺乏克服困难与承受挫折的锻炼,高估自己的主观优势,随着年级的增高,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出现了悲观自弃的局面。针对这此情况,笔者以《一千零一夜》里勇敢的航海家辛伯达为例,对学生进行目标成功教育。
当然,这样的目标成功教育要从实际出发,既切实可靠,又留有余地。并且及时检查执行和完成情况,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计划。平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可行的目标,不轻易地否定自已,不高估自己,在羡慕别人成功的时候,不要感叹自已的平凡渺小,经常要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满足和喜悦,以此增强学生自强的心理。如果一个人有了长期的目标,就会比较容易避免因挫折而产生的低潮,不至于被不相关的人或事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牺牲一去不返的时间。事实上,许多杰出的人物都有一个特点:他们不但会为一个长期的目标而不懈努力,而且因此忽视那些在外人看来不可不在乎的伤痛和困惑,就像一个冲锋的战士,往往不会意识到路边的杂草及其可以会给自己带来的划痕和刺伤。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受挫教育”是培养他们形成健康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握“受挫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因生施教,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