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六位一体动态非均衡发展结构模型分析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张扬
[导读] 针对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教育”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新要求
        张扬
        湖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410128
        
        [摘要]针对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教育”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新要求,构建出由“情、教、学、研、专、技”共同组成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六位一体螺旋动态非均衡发展结构模型。其中,“情”指教师的专业情意;“教”指教师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实施、监控能力;“学”指教师的学习能力,“研”指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专”指教师的专业科研能力,“技”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六方面能力螺旋上升,非均衡协同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教师;教学能力
[基金来源]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立项课题“‘互联网+教育’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三阶段六协同’发展模式研究与实践”成果(编号:XSPYBZC034);湖南农业大学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地方农业院校“三四四”智慧教学实践路径研究与实践 ”(编号2020-XNK-5)。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的全区域、全方位、全覆盖,极大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校的管、教育的形态,掀起了高等教育前所未有的变革。进入后疫情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成为发展趋势。教师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直接承担者,直接决定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从2020年6月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年龄结构统计情况看,34岁以下教师占28.43%,39岁以下占50.68%,44岁以下教师占67.56%,青年教师已然成为高校教师的主力军。[1] 而教学能力是青年教师履行教书育人根本职责、决定教师作用和地位的核心素养。研究后疫情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有利于把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方向和目标,保障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策略、机制和措施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后疫情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总体结构模型
        在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教育”下,对接时代、科技、产业发展带来的新要求,适应“00”后学生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变化,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应该由“情、教、学、研、专、技”共同组成,构成六位一体螺旋动态非平衡发展模型。其中,“情”指教师的专业情意;“教”指教师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实施、监控能力;“学”指教师的学习能力,“研”指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专”指教师的专业科研能力,“技”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图1后疫情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六位一体动态非均衡发展结构模型

         二、后疫情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六位一体动态非均衡发展结构模型细化分析
        1.情,即教师的专业情意。青年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师德修养、专业情操、专业素养和专业自我。师德修养,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良好的师德修养直接促进个人品质、综合素质发展,崇高职业理想树立。青年教师应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较高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具备敬业、乐业意识、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专业情操是对教学的价值评价情感体验,是青年教师价值观基础。对于教学,应有强烈的光荣感、使命感、责任感与义务感,恪守职业规范,坚持高尚职业道德行为。专业素养包括心智模型、思维方式、教学信念、教学理念、教学智慧等。青年教师应具备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素养基础。专业自我是指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通过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逐步形成对自己具有深切的认同感、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和自我价值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德师风体现、个性彰显、榜样示范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2.教,即教师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实施、监控能力,包括教学技能、教学经验、教学机智等,如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学情分析能力、教学资源收集能力、教材与课堂驾驭能力、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能力等。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善于把控教学内容,善于把教材体系转换为教学体系,善于灵活应用多元教学方法,善于机智地处理偶发事件等,在过程中蕴含着相当创造性、创新性,这既需要知识经验,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思考、总结、磨炼。
        3.学,即教师的学习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一位上进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2]教师的知识存量越渊博,见识越广,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精神。尤其在“互联网+”下,知识更新及传播的速度快,海量数据膨胀,传播路径多元。专业知识与行业技术更新迭代也不断加速。有关在线教学的新理论、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新手段不同涌现。特别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的全面开展,更是大范围推进了教学改革进程。国家层面教育有关的新战略、新政策也纷纷出台,如“双一流”建设、“双万计划”、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都需要青年教师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时时“充电”,持续地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开阔新眼界,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深度学习能力,变“一桶水”为“长流水”。
        4.研,即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是指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不懂心理学,这就如同个心脏专业医生不了解心脏的构造。”[3]科学的教学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这就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的教育教学理论,并且善于在教学实践中自觉运用;善于及时总结经验,从大量的现象中探究教学规律,不断反思凝练,使之不断升华,逐步实现理论突破与创新。
        5.专,即教师的专业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与专业科研能力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青年教师通过科研,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将科研成果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前沿动态,提升教学效果。还能更好地解决学生在互联网中无法得到解答的疑惑,纠正网络中的错误信息。同时,新时代优秀人才的培养也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面,丰富的实践经验。
        6.技,即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指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顺利完成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所需的个体心理特征,是通过不断地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能力。[4]具体包括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从应用各种设备和软件开展教学活动、开发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的信息化教学基础应用能力,到充分、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统筹教与学全过程、全环节、全要素,设计信息化教学方案和实践指南的能力,再到教师根据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合理使用信息化教学设备、工具开展教学交互,对教与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指导学生进行信息化学习实践的能力,以及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工具、手段,开展全过程教学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教学目标达成综合性评价等,诊断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后续教学的能力,四方面能力层层递进,紧密关联。在后疫情时代,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能极大程度上带动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
        总体而言,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六个方面协同动态发展,但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均衡与同步的。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不同需求下,六方面的能力提升速度各有快慢。而某方面教学能力的提升能带动其他某方面或整体教学能力的发展。尤其在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教育”下,“技”即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技”的提升能极大带动“情、教、研、学、专”五方面能力的发展,并且青年教师本身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础,应以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为突破口,给予充分的关注、有意识的加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快速、协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专任教师年龄情况(普通高校[J].http://www.moe.gov.cn/s78/A03
/moe_560/jytjsj_2019/qg/202006/t20200610_464573.html,2020-06-10.
[2]王波.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4):286.
[3]育师德,做新时代教师[DB/OL].https://www.xzbu.com/9/view-5338617.htm.
[4]谢翠玲.浅析信息化教学能力[J].教育(文摘版), 2015,07:215-2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