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以讲好“一带一路”为载体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方芳
[导读]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深沉的力量,
        方芳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358
        摘要:“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深沉的力量,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力量来源,必须有着高水平的“文化自信”。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仍然存在对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先进文化缺乏了解、缺乏文化忧患意识等“文化自信”缺失现象。一带一路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以讲好“一带一路”为途径,针对文化缺失设计好策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信”;“一带一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文化自信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高校思政工作内容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宗旨[2],既要让学生认识和肯定我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价值,又要认清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现实影响力和广阔前景,坚定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因此,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无论是对于他们个人的成长成才还是对于社会稳定发展都十分重要。目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大学生中存在很多负面认识,理想信念不坚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够认同,对先进文化认识不足,对西方文化较为推崇。因此,如何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当代先进文化、引导正确价值观成为关键。笔者以36学时的选修课形式对学生进行“一带一路”课程教学,因此旨通过对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缺失现象及其原因进行总结,接着指出通过“一带一路”课程提升大学生对我国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提高“文化自信”水平,最后对如何利用“一带一路”的素材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行阐述。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象
        (一)对传统文化缺乏认知
        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认知普遍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大学生群体普遍对传统文学著作认识不足,阅读不深入。目前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多为电子阅读,表现为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或者阅读器。信息时代的阅读碎片化又将阅读变为更简洁的“快速阅读”,甚至开始有“每天读一本书”这样的精简阅读服务。在这样的快餐文化的影响下,学生很难深入的去进行传统阅读,反而只求数量不求甚解。而初高中了解的中国文学著作都是选篇,为应试而背诵,并没有起到启发共鸣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普遍对传统文学著作陌生或不感兴趣。2.大学生群体普遍对我国的历史上的政治经济成就不了解。大学生对历史的了解,仅仅来源于课本上的历史事件,但是对于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地位和伟大成就并没有成体系的认识,更不用说哪一段历史能使其有民族自豪感。当今文化传媒中表现的历史成就也多为杜撰的野史,很难令人信服。3.大学生群体普遍对我国优秀传统科技发展成果不了解。许多大学生对于国外的科技成就十分崇拜,但是对于中国自古至今的科技成就和先进技术都知之甚少,例如对外国的教堂建筑十分神往,而对中国宫廷建筑的精妙之处完全不了解;对西洋音乐趋之若鹜,但对传统音乐充耳不闻。
        (二)对先进文化缺乏了解
        部分大学生对先进文化没有主动认知。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先进文化的了解,仅限于课本或者课堂知识,但对于其认知和关注程度不够。当提及当代中国走在世界前列的先进文化时,大部分学生根本说不出一二,更有甚者以自己是文科生的身份来逃避问题,然而先进文化不仅仅是科技方面的,它涉及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制度生活等方方面面。
        (三)部分大学生缺乏文化忧患意识。
        网络的便捷和全球化的趋势使各种思想和文化不断交融碰撞,而网络的便捷又为这种交流和接触提供了条件,许多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出现了不对等互动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单方面渗透等现象,文化忧患就是对这种现象有自发的警惕和忧虑。而当代大学生受西方文化影响巨大,举例来讲,大学生群体中会去院线观看电影的人群中,选择国外影片的占大多数,而日常下载影片中,国产片只占不到10%的比例。而中国大量的有内涵有格调,能反映当下真实社会的国产文艺片都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除了电影专业的学生,鲜有大学生会主动触及。这种文化的不对等交流和单方面的渗入,会使中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受到冲击,尤其在认同本国文化方面产生巨大的阻碍。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现象形成的原因
        (一)经济发展导致的客观原因
        经济在根本上决定文化的性质和面貌,文化反过来也深刻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回首古代中国繁盛之时,世界各国均来朝拜,并将中国的文化成就带回各自的国家加以传播,彼时国民文化自信程度之高,各朝代诗词均有体现。而到了近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力衰弱,交流闭塞,不仅文化创新枯竭,保留下来了很多糟粕,受到了极大的损失和重创,这使得国民有种文化疏离感,甚至是文化自卑。而随着经济的转型,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诸多变化。经济转型带来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公正意识等能极大的促进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投机意识、消费主义观念、利己主义等。这都造成了文化价值观的剧烈震荡,尤其是对大学生这种价值观没有完全建立的群体来讲,很容易受到蛊惑进而产生消极影响。
        (二)网络兴起伴随而来的外来文化冲击
        随着网络的发展,西方文化强势入侵也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建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在政治经济上采取措施,控制他国的发展,在文化方面也极力输出西方意识形态,在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渗透,从而达到文化霸权的目的。例如在西方文化产品传播时,民众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其宣扬的普世价值观:自由、民主、人权的影响,甚至很多一般社会问题都会被扩大为政治问题,进而变成攻击本国文化的工具。而网络三微一端的普及——微博、微信、微视频及客户端——也使这种渗透触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且不易被监管。任何一个信息的受众者都有可能成为新的传播者,而这个过程不仅无法被有效过滤监管,而且还具有病毒式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因此会造成极大的冲击。目前大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接触到大量的西方影视作品、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其中都或多或少的渗透着西方意识形态,而大学生对其真实性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长此以往会使大学生产生一种抛开国情进行判断的错觉,那就是外国的都是高雅精致的,都是自由的,都是独立民主的,从而对本国文化更加的不自信。
        (三)自身成长阶段的主观原因
        大学生的成长阶段使他们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又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这使他们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也喜欢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善于提出不同的意见。这些特点都使他们在面对中西方文化交流时,表现出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一面。例如,经常拿西方国家某一方面先进的文化成果与本国落后的文化成果进行比较,得出本国文化全面不值一提的结论;或者是对于西方国家的性开放、持枪、网络犯罪、以暴制暴等现象产生兴趣,并认为那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应该得到提倡和发扬的。这个思想从不成熟到成熟的阶段受到的影响,会使一个有知识的人失去正确的价值观,无法分辨信息的真伪,进而迷失自我。


三.讲好“一带一路”是提升文化自信的优秀载体
        “一带一路”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来进行交流合作与贸易往来。“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3]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5月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谈到:“回首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正是迈着这样的脚步,靠着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开辟出联通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强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今天,“一带一路”建设把沿线各国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致力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让各国人民更好共享发展成果,这也是中方倡议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目标。”[4]由此可见,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促进各国交流,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战略,还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良传统的重大发展举措。其蕴含的文化内容极其丰富,既包含古代中国文化的辉煌成就,也代表了中国当代先进文化的伟大复兴。
        (一)讲好“一带一路”,秉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理念,提升大学生历史文化自信
        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最初的作用是运输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后来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5]因此,古代丝绸之路蕴含着大量的优秀文化理念和文化成果。丝绸之路的繁荣在大唐时达到鼎盛,彼时我们用大唐文化去影响世界,达到“文博四海,威震万邦”的境况。唐朝讲仁义礼道,用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可以分出四个维度的文化引导: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诚信不欺的交往之道、和而不同的处事之礼、求利以义的兼爱涵养。以家国情怀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与国家民族兴亡休戚相关的情感纽带。《周易》中讲“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要求君子说话做事要做到诚实不欺,方能建功立业。所以,以“诚信无欺,朋友有信”来教导学生讲真话,办实事,踏踏实实的做好工作,承担责任。中国文化不主张追求“普世主义”,而追求多元和谐。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以及“推己及人”、“反求诸己”的为人处事之道,都可以引导学生以多角度全面的分析问题,理解他人。传统文化总体倡导“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义重于利”,无论是“丝绸之路”的还是郑和七下西洋,都是为了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并且带回他国先进成果的互利共赢的交流,在兼爱平等、多予少取的基础上实现文明之间的互动传播。因此,义利观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消除利己主义和唯己论的影响
        (二)讲好“一带一路”,宣传先进建设成果,提升大学生当代“文化自信”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四年以来,与沿线国家签署130多个双边和区域运输协定,通过73个公路和水路口岸,中国与相关国家开通了356条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每周约4200个航班,中国与43个沿线国家实现空中直航;中欧班列开通50多条,累计开行5000多列,从中国驶出的“钢铁驼队”到达欧洲12个国家30多个城市。“一带一路”建设,让更多国家走上扩大开放的道路,使天堑变通途,滩涂成良港,工厂拔地起,荒漠现生机。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7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达成270多项具体成果。[6]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这些成就和发展这些足以让大学生自信中国当代先进文化,并对未来文化充满憧憬。
四.讲好“一带一路”:学生“文化自信”形式的构建
        (一)“一带一路”内容的定位
        1.突出针对性。首先要明晰当代大学生在“文化自信”和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宣讲内容,使其对症下药。如针对大学生对外国古典文化的崇拜与对本国古典文化的轻视,可以选择多角度针对性对比,例如从建筑成就、文学作品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中国优秀文化成就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结论,可以从学生关注的影视作品切入,引申出一系列的对比,将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到本国文化成就上。
        2.强调政治性。政治性是国家独立自强、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讲好“一带一路”的根本目的在于对抗负面思潮冲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讲述内容要在引起学生共鸣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起家国情怀。尤其要结合历史原因和时政形势进行讲解,例如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与现代发展,以及其在当下国际形势下蕴含的深远意义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各方面都有影响。将大的政治事件联系到普通人生活的日常上去,产生情感链接,最终使受众在各自内心中逐渐形成真挚、持久的信念。
        3.强调教育性。教育性是讲好“一带一路”的本质功能。教育是将前人经验传授给后代,是促进后代成长,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一带一路”的历史内涵和当下成就包含了大量的事实经验和案例,对学生有三个方面的教育性:一是教育学生传承历史经验,吸收文化精华,继往开来;二是教育学生认清国际形势,增强危机意识,努力奋斗,为建设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三是教育当代大学生秉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理念、道路、方针,做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讲好“一带一路”实施路径构建的策略?
        1.依赖传统宣传方式:依靠高校课程资源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可以在形势政策课中专门开辟“一带一路”专题,每月更新最新内容,保证时效性和针对性;还可以利用党团资源,开展主题党支部会议、团支部会议等形式进行深入的探讨;利用海报、橱窗宣传等形式,可视化宣传来增强效果。
        2、依靠依托网络阵地方式:依赖专题网页、专题公众号等平台,有针对性的定期推送宣传资源;?依赖纪录片、电影等可视化可听化资料呈现“一带一路”。
        3、凭借课外资源讲好“一带一路”:利用包?括讲座、论坛、分享会等形式的第二课堂,打造“一带一路”系列讲座,组建宣讲团队,集结教育资源;?二是邀请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参与者:基建工程师、商户、政策制定者等用亲身感受和经历来讲述;?三是形成“一带一路”效应,配合时政与敏感时间点组织学生召开“一带一路”主?题的班会,加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编写组编著.—[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10:121-123
[2]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N]
[3]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3-4
[4]习近平.“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行圆桌峰会[N]
http://news.china.com.cn/world/2017-05/15/content_40820094.htm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一号山东师范大学方芳收
手机:159497017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