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庚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广东 惠州 516211
摘要:在“三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一个全寄宿的高中是如何从心理教育育人者、心理教育育人方式、心理教育内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教育和心理教育管理的。
关键字:全寄宿高中 心理教育
前言:我们学校作为一个全寄宿性的高中。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全面提高我校高中生整个高中阶段,学习能力、人际交往、个人管理、创新思维等等各方面能力为关键。
正文:这个多元化的心理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育人者方面的多元化。也就是说承担学生们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不单单是学校心理咨询室几个老师的工作。我们学校形成了一个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校长统筹—分管德育副校长主抓--德育处细化--各年级筛查--各班主任全程监督--各科任教师辅助辅导--心理咨询教师个别干预,重点规划治疗--校外还聘请咨询机构做数据分析,协助干预治疗--建立家长学校,形成家、校合作的机制对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另外学校宿管员也是培训上岗,加强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敏感度。这是一个多元化的、全员化的学校心理育人体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多元化。首先,教育发展性原则,国家倡导“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心里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所以,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充分了解自己,懂得一些自我调节的能力(包括情绪调节能力、学习方法,如何减压,抗挫折能力,语言技巧等等)。让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学会自我调整,积极乐观地面对今后的生活。其次,预防性原则,主要是一些在学习、心理及生活适应上有可能发生或刚出现苗头的学生,那么我们的朝夕相处的班主任老师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心理辅导老师沟通,合力及时对其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避免心理问题进一步恶化,起到预防的目的。 最后,针对性原则,结合校外机构的心理测试的大数据筛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档案分层,对筛选出的心里不健康的同学,让班主任、老师全程监督,实时辅导,对较严重的交由学校心理咨询室多次辅导干预,特别严重的与家长沟通,请校外精神科医生进行治疗。
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多元化。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样一个特殊的阶段,由于本身的年龄阶段的特点,各种矛盾心理的出现,使得产生心理问题的可能性大大提高。那么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康标准》,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要求,贯彻全方位原则,我校对高中生心理教育的内容上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大方面:
1.加强自我认识,尊重生命。
中国有句名言“人贵有自知之明”,然而,事实上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了解呢?答案是否定的。而高中学生思想还不是那么成熟,往往会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会好心办坏事,也会被各种外部评价所影响,被潮流所左右,不能正确的评价自己,甚至迷失自己,亦或者严重否定自己,轻视自己,最终还可能产生放弃生命的念头。那么作为教育机构、教育者我们义不容辞采取各种方式帮助孩子们了解自己,发现自己,悦纳自己,珍视生命。
2.学会学习,沉着应考。
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直面高考。所以高中阶段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我们要了解学生学习动机,评估学生学习风格特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面对高强度的学习,高压的管理,高度的被关注,高速度的时代变化,会产生相应的压力,甚至焦虑,迷茫等等。我们要做出及时的引导干预。让学生懂得,如台湾作家龙应台给孩子的信中所说“用功读书,让自己将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尊严,能够快乐幸福长久!”。
3.良好交往,避免歧恋。
高中阶段,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能为今后的工作生活奠定一个好的基础。然而要有好的人际交往,首先要成为一名受欢迎的人,他能够知己知彼、真诚待人、相互尊重、乐于倾听、鹤立鸡群、火眼金睛、甘当配角、妙语生花、实时say no等等。
青春期的孩子已慢慢到了高度关注两性关系的时期,萌生对异性的好奇、喜欢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事是引导,告诉他们“爱”是美好的,但对于“爱”你准备好了吗?帮他们分析利弊,坦然面对,做出正确的选择。“爱”会因为等待而更美!
4.调节情绪,减缓心理疾患。
人是充满七情六欲的高等动物。他拥有喜、怒、哀、惧等动物性情绪的同时还会有忧愁、愧疚、羡慕、嫉妒等人类特定情境下的情绪反应。对身心有害的情绪应该及时有效地排解,特别注意避免陷入抑郁的状态。
5.活跃思维,引导创新创造。
高速发展的时代,拥有创新意识是这个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特别近期的“华为事件”更让我们看到了科技创新的意义。少年前则中国强,作为教师对于高中的孩子们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他们的思维拓展,左右脑的开发利用,开展培养创造力的课外活动、训练、比赛。活跃思维,鼓励创新创造。
6.生涯规划,理性看待升学就业。
高考过后马上面临升学和专业的选择,那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规划好自己的未来,任重道远,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以及发展分向,那么对自己就得有一个较全面的、较准确评估,这就需要针对个体做一系列心理测验,包括人格测试、智力测试、能力测试(又包括动手能力测试、认知能力测试、应变能力测试、创新能力测试等等)、情商测试、兴趣测试等等。当然只着眼于上大学,那么兴趣测试和个性人格测试是非常有必要的,但面对这么多学生要一一测试并分析指导。这是有相当大难度的。
心理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待解决的问题也还很多:
1、学校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学校整个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联系得还不是那么紧密,有待完善的地方还不少,为将我们工作的实效达到最大化,建立一个较完善的,多元化的心理教育的有机整体。
2、对问题学生辅导的应该有一定的延续性。
问题学生往往不是一次两次的辅导干预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对于心理问题要做好打持久仗的准备,对问题学生要特别建档,全程跟踪,甚至处于长远于人考虑,特别严重的,毕业后都还有必要做后续回访。
3、对于学生升学、择业指导的应更具科学性。
目前中学是没有一个全面的,较科学的测试体系,帮助学生明确自己适合干哪一行,选择何专业,但社会上已有较理想的有偿就业指导,那么我们是否能借鉴?
4、更加注重家校合作机制的实效性。
我们学校在学生家长中已建立了家长学校,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合作交流是比较多的,合作的基础挺牢固的,这和我们学校各班主任的努力工作分不开,但可能是对心理问题的偏见、不重视,也许是受家长教育的层次问题,也许是沟通方式不恰当等问题的原因,家长并不是那么积极的配合。对家长们的心理健康讲座都是有必要的。
当今、未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高中学生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凸显,我们这所全寄宿高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我校构建好一个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开展也越来越有必要和重要。
参考文献:
1. 思齐《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4《教育文汇》
2. 墨韵清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新浪博客
3. 袁红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多元化评价探析》 2012《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作者简介:邓庚(1979年8月),女,汉,湖南省醴陵市,中学教师,本科,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研究方向: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