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师晓力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也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向新型教学模式转变,
        师晓力
        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幸福学校  山西临汾 042300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师也逐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向新型教学模式转变,经过不断的摸索、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让小学生从小树立热爱祖国的思想熏陶,使小学生能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也能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精神力量。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进行探讨。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参透
        在新课标理念下,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从中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力量,让小学生从小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念,为学生以后的人生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
        我国具有悠久的民族历史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但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形势下,不同国家的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冲击,使我国教育面临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困难的严峻考验。小学生正处于对新生事物感到好奇的生理年代,作为老师,灌输一定相对比较浅显易懂的传统文化基本知识,对吸引学生听课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有莫大的帮助。当前我们上小学语文课时,对传统文化基础知识方面很少涉及,或者基本没有涉及过。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小学对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已经开始重视,但由于小学生知识积累不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薄弱,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向社会输送专业型人才的主要教育基地之一,学校要了解当今社会文化交流碰撞的形势和学生受到网络文化等不良文化的影响、表现,通过推进语文教学改革,加强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使其成长为能够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优质人才。现阶段,我国多数学校的语文教学并不能做到与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而教育工作者的忽视、缺少实际渗透路径与有效渗透方式,是造成二者融合发展受限的原因,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针对这些问题积极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实现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充分渗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一)把传统诵读方式引入现代课堂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除了要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外,还应帮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魅力,让学生自身对语文学习提高一定的兴趣,从而才能更好地 保障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妥善利用书本上的内容。

通过发掘语文教学课本中的优秀古诗文和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夯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对很多文化的背景、内涵、精神等存在理解困难。但小学生处在强制记忆最旺盛的阶段,很多内容即使不理解也能很快死记硬背下来。结合小学生的这两个特点,现代课堂要将古代学堂中的诵读引入现代课堂,抓住学生记忆力旺盛的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诵读。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经典作品纳入诵读范围;在高年级中可以加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论语节选》等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把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教材相互联系,合理安排时间,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环节,穿插开展;也可以在课前预留5分钟专题诵读板块,每天坚持。
        (二)在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诗词是学生从小最先接触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孩童时代就已经能够熟练背诵的《静夜思》《悯农》等都是见证诗词对学生们有着深远影响的就是此作品,所以从诗词为切入点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们有兴趣去接触诗词,然后再讲解诗词其中包含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中国优秀的精神品质,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就向学生们渗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诗词学习中,理解诗词的深层思想是一件最困难的事情,所以作为教师就应该耐心地教学生们诗词的深层含义,让学生们能够真正地认识到诗词的美好,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美好。 在课外,老师也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如欣赏戏曲、猜灯谜、看国画等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三)有效利用地方区域性传统文化
        小学生应注重学习身边的区域性传统文化,地方传统文化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此教学点,发挥其教学价值,提升学生对语文科目的学习重视,加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区域性文化资源,具有崇高的教学价值,比如:文化古迹、故宫等,以其千百年传承的建筑,传承中华精湛的文化,极具教学价值。学生对所在居住地区的文明古迹,在其成长阶段埋设了浓厚的好奇心,教师以此为切入口,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利于满足学生对知识渴求的心态,促进其在故地重游时,有感而发,发挥语文科目学习的综合价值。区域性文化资源,是利用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空间领域的实地接触,提升语文学习效率,感受语文科目的学习乐趣。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用小学生便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神精髓,欣赏中国文化,充满文化自信。从而帮助学生将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开来,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聂俊汀.浅谈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的影响[J].广东蚕
业, 2019(1).
[2]王锦成.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