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婷
沈阳铁路第五小学 辽宁沈阳 110016
摘要:素质教育提出在教学过程中,除去要给学生传授课程知识和技能以外,还要加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让学生不仅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让他们有足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素养,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班主任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领军人物,应该及时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采取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对策,实现学习引导和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全面他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综合成长。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对策
引言
小学是树立学生思想观念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开展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班主任作为学生思想建设和学习作风引导的领军人物,承担着极高的道德素养培育责任,也承担着引领学生思想价值观的使命。素质教育提出以培养出有担当、有责任、有道德、有情怀的现代公民为价值目标,以德育教育观为关键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教学、文化沁润和实践体验等具体方式,有效实现德育渗透,进而构建出全新的德育工作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班主任,要深刻意识到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的整合,让学生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德育是五育之首,是培养学生思想认知和道德素质的前提,同时也是素质教学提出的基本教学要求,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占据重要比重。班级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就需要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将德育作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班主任方面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工作方式,将德育教育全方位落实,为学生将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的工作重心更多在于学生的生活作风和课程教学,一味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严重忽略了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导致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知识水平不相匹配,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较强,但在道德情操、心理素质及科学意识方面十分薄弱,最终可能会让学生的人生轨迹出现偏离。其次,班主任是学生的重要引领者,是促进学生思想形成的源头,而德育教育是全面塑造学生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情操主要手段,让学生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并不断给他们树立坚定的爱国主义思想、具备正确的国家民族观念,充分认识社会和自己,利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在将来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明确自己的立场和原则,成为新时代下真正的国之栋梁。此外,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精神素养、提升其政治思想觉悟,启发学生的心智,保证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人才和道德素质高尚的综合型人才。以上充分体现出了当代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班主任要深刻意识到这一点,在加强班级管理的同时,还要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方位成长。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当下班主任普遍认为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任务,与自身工作没有多大联系,有多余时间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指导。这种认知无疑是对德育教育产生了极大的轻视,很难在德育教育中获得更深的领悟或者更大的突破,给素质教育改革套上了枷锁。由于对思想认知的轻视,班主任对于德育教育的研究不足,导致学生的德育教育停滞不前,最终很难在学生成长中发挥出较大作用。其次,即使有部分班主任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其德育教育过于传统,不能与时俱进,教育方式还是停留在“苦口婆心”的老一套,思想不够新颖,工作方式创新不足,学生只觉得枯燥无味,根本不会投入到道德建设中来,无法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然后,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教育工具、教育方法应用不足也是阻碍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因素之一。最后是班主任自身的局限性,班主任一度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主体,而小学班主任更多的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学生进行管理,忽略了和学生的共同成长,没有成为学生积极思想建设的引导者。例如,在某小学,一位学生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班主任就私自体罚学生,对学生造成多处淤青,遍体鳞伤。再比如,2019年成都某初中,学生由于在课间操时不遵守相关秩序,班主任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其进行辱骂和体罚,学生的心理和身体上承受了极大的委屈,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和管理,还会极大的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严重的还会使得学生的成长道路出现偏差。
三、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1. 充分发挥出班主任的引导作用
班主任是班级活动和课程的组织者,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有着极大的引导作用。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并不是通过建立制度进行强制性约束的,而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让学生自愿的接受德育教育,或者“耳濡目染”的方式进行渗透。班主任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做好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营造出良好的德育工作氛围和师生关系,为德育教育的渗透创造有利条件。其次,班主任本身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循序渐进的进行道德观念的引导,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开阔,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当代小学生受到来个四面八方的思想冲击,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复杂,但是同时却又是充满创造力的,他们对于人生的追求以及三观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和看法。通过在课余时间、班级活动中班主任的正确引导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学生间思想交流,极大的促进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 采取细致的心理辅导方式,打开学生的心结
学生是践行道德工作的主要对象,小学生活泼好问、思维飞扬,这就要求班主任要用更加亲切热烈的方式服务于学生,将德育教育的重心放置于学生的成长经历和成长体验当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工作真正做到学生心中去,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教育方式起到的德育效果不尽相同,教育对象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和教学手段有着极大的关联,为班主任更好的践行德育工作带来了充足的理论依据,所以班主任可以借鉴吸收当代教育领域的一些先进理论和技术手段,强化教育的主体性、能动性以及协同性,对现代道德理论体系进行再创新。此外,班主任也可以借鉴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逐一的心理辅导,不能让学生的思想或者道德品质出现偏差,将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巧,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运用到道德教育当中,发挥出其特有的情感功能,用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方式触动学生的心理,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打开学生的心结,使道德教育工作变得更容让人接受,进而有效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总结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要以德育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并借助于心理辅导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打开学生的心结,获取学生的信任,及时收到学生在生活中和学习上的反馈,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教育手段进行思想价值观的传递,致力于培养出心理素质高、思想价值观正确的新一代小学生。
参考文献
[1] 张玉红.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研究[J].学周刊,2020(30):165-166.
[2] 陈小龙.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考试周刊,2020(78):159-160.
[3] 韩凌琴. 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策略探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
[4] 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作者简介:李春婷(1976.1-),女,汉族,辽宁沈阳人,本科学历,沈阳铁路第五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