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冯国强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体育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将会直接影响到日后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
        冯国强
        义乌市经济开发区学校  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体育的起始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将会直接影响到日后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因此,加强小学体育课程教育,对于我国未来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当前的性格特征与身体机能状况开展针对性教学,积极创新教育模式,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从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入手,针对性提出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主要措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培养措施
        引言:
        小学体育是我国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开展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小学体育时候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基础,从宏观角度来看,小学体育教学效果将会对日后学生的体育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体育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后期的更高阶段的体育学习,能够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学校对体育教学不重视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校与老师对于体育教学都没有起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学校甚至都会把体育课取消,安排给其他文化科目,对于课程表上的安排只是为了应付教育部的检查,做一下表面工作而已。这样就会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抑制,难以开展课外活动,也就不能体现出体育教育对学生的实质性促进效果。学生更多只能局限于教室之中学习枯燥的文化知识,难以放松紧张的学习情绪,心情也不能得到改善,难以通过集体活动建立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合作交流意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也起到了抑制效果。
        (二)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师的选拔过程中没有严格的把关,认为小学体育教学非常简单,不需要专业的教师进行教授,甚至有的学校让一些文化课的教室担任体育教师的工作。这样的管理模式,在受到教师专业技能和个人能力的影响下,体育课程教学不能体现出其优势性和灵活性。整体课堂教学沿用传统应试教育的固有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极大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这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极为不利。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措施
        (一)塑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
        要想学生在小学体育课程学习中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观念创新,优化整体课堂授课模式,为学生建立更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主要源于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情绪与学习积极性,这对于整体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与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笔者多年教育教学经验来看,对于那些喜欢批评学生的老师学生往往会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针对于风趣,幽默的体育教师,学生往往会存在着一定的好感,并逐渐对其所教授的课程也逐渐产生学习兴趣。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对教师更加信任,相信教师所传授知识的正确性与科学性,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提升体育能力,掌握体育技巧。

因此体育老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多给予学生一些尊重,不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多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这样才能够有是更的学生爱戴老师,老师所开展的教学工作也会更有效率。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体育兴趣
        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若是教师自身风趣幽默,给学生的感觉较为亲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较为浓烈。与之相反的是,若是教师自身得不到学生的好感,那么学生与学科学习的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为此,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起更加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整体处于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支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单脚跳”这一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讲解相关技巧和动作要领,并为学生示范相关的动作。学生主要是对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而教师则是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对积极融入到学生模仿和训练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开展体育竞赛活动,提升学生体育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都会存在好胜心理。希望将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示给他人,获得他人注意的同时得到他人的认可。为此,在实际教学阶段,教师就要重视学生心理的培养,积极开展一些竞争性强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个人能力。在体育活动结束之前,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生的表现给予其对应的评价,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其学习能力。例如,在开展跑步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综合水平,按照个人能力进行组别的划分,保障每组学生的水平处于一致。在合理划分小组之后,要求学生进行跑步比赛,在学生听到喝彩声之后,内心就会得到极大的满足,会使学生充满干劲,学生的体育兴趣也会获得提升。
        (四)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体育小学目标,并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措施。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教师要适当降低教育目标,并以夯实基础,为主,保障此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的体育技能,并完成相应的体育学习目标。这样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学生才能够一直保持高涨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自信心。而对于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提升整体教育目标,从而促使其能够在原来的水平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但是教师也要注意到,虽然此类学生基础较好,实际教学目标的设定也不要过高、过难,避免学生因为无法实现目标而出现不良心理情绪,进而对整体体育课程的学习造成影响。为此,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就要深入了解学生,结合实际状况完善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体育兴趣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就要认识到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培养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开展体育训练,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刚.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3(005):63-63.
[2]孙岩.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4(2):211-212.
[3]陈兴琼.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000(010):P.224-224.
[4]王东华.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4(2):211-212.
[5]耿明.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5,000(004):188-189.
[6]刘明彰.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未来英才,2015,000(002):19-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