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朱艳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朱艳
        义乌市经济开发区学校  浙江省义乌市 322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推进,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师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需要秉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融入数学学科知识、学生生活内容,在课堂上构建生活化学习情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小学数学学科素养内涵,探究核心素养下如何展开数学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活化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对数学教师所提出的重要教学任务,尤其是数学这一源于数学学科又将服务于生活的数学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使得学生意识到的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到地通入生活元素,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1.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学问题情境
        如果学生有着较高的数学水平,那么该学生对数字会有着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也会下意识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观察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之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所以,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当将实际生活与数学问题相结合。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知,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许多题目虽然标准答案是固定的,但是解题的思路、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在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各种各样的数学解题方式。例如: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以使得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展示出关于圆形的PPT之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还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圆形图案吗?”通过教师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充分地激发,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也大大提升,学生也更加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又如:在讲解“乘法”时,教师可以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并且熟悉的内容,将生活化元素导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以丰富教学内容。比如,某一天同学A与父母去商场,买了一个50元的书包,2个4元的笔记本和5个2元的铅笔,同学A的父母一共付给收银员100元,那么还可以省下多少元呢?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找到其中的数学知识,使得学生在准确理解乘法知识点的同时,巩固了学生已经学习的加法、减法等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在发现、分析、解决数学问题时找到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2.借助生活元素,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需要巧妙地利用生活之中的元素,将其融入到教学之中,展开教学活动。小学阶段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其中也有一些重点、难点内容,在教学中如果可以将生活元素与数学重点、难点进行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以“年、月、日”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设备多样化的功能,组织学生观看关于“年、月、日”短片视频,以吸引学生的课程学习注意力,进而导出课堂教学内容。之后,教师让学生思考并说出自己对“年、月、日”概念的认识,然后进行概念内容补充。随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熟悉的“日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所掌握“年、月、日”知识,制作某一年、月、日的卡片,每个小组内的成员所制作的卡片不能相同。

当学生制作好之后,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讨论制作卡片之中有什么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组织者、协作者、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观点,学生所给出回答也各不相同。比如,一年之中2月为最特殊,只有28天或是29天,而其他的月份不仅有30天还有31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制作日历卡片过程中的发现,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进而带动学生进行思考,以深化理解“年、月、日”的相关知识,有效地突破学习的重点、难点。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勤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以不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分析能力、归纳总结等能力,使得小学数学不断走进学生生活之中,在生活化的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3.转变师生角色,构建高效课堂
        核心素养之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及时转变师生之间的角色,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以挖掘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实现数学学科与日常生活的融合,构建高效的生活化课堂。以“三角形”教学为例,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章节重点合理地布置预习任务,要求不同层次的学习查阅不同的资料,并独立完成预习任务,做好相关知识点的讲解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和学生转变角色,并鼓励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元素讲解关于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地聆听学生讲解的整个过程。在讲解“三角形分类和内角和”知识中,教师可以先设计好课堂问题,让学生说出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属于三角形?教师问题提出之后,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纷纷展开讨论。教师随机地挑选了几个学生进行回答,并向这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制作的不同现状的三角形卡片,即直角、锐角、钝角等,进而引导学生说出这几个三角形的特征。这一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进而引出“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点。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否为180°”这一定理,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践操作,可以进一步提高理解能力、探究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4.完善课堂教学评价
        从长远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需要加强对数学教学的评价力度。在学生数学任务之后及时地给予学生正确的语言评价,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之处,提高其实用性。例如:一些同学在分析数学题目时一旦遇到困难就放弃,而没有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评价,引导学生从其他方面入手进行思考,并结合生活中的一些概念性知识与学生共同分析,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为此,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工作,观察学生数学学习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指导性的意见,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数学成绩。
5.结语
        ?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要尽可能融入一些生活元素,为学生构建出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靳晓婷.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落地生根的途径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22):117-119.
        [2]朱建蓉.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初探[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14.
        [3]张娥. 指向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研究[D].延安大学,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