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19期   作者:沈俊新
[导读]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基础的关键学科之一
        沈俊新
        阜阳市颍州区七里河小学 安徽 阜阳 236000
        摘 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是基础的关键学科之一,对培养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数字计算能力以及空间时间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也必须要明白,对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和进阶解题能力的培养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散能力,即通过解答数学题来体会数学思维,以达到用数学的思维和逻辑顺利解决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其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本文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析,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连接生活,感受“数学价值”;丰富体验,发现“数学趣味”; 营造质疑氛围,感悟“数学奇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给与一定的参考价值。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信息化时代,处处都是碎片化信息。而小学教师大多都是采用碎片化教学,教师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在课堂上只是一味的对学生灌输大量数字和定理,而不注重学生的参与感,课堂教学氛围不高,学生也大多不太乐意听课,。因此,教师要学会转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爱好,将其注入教学内容中,把学生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而不仅是死板的背公式,套公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连接生活,感受“数学价值”
        对于小学学生来说,数学思维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联系生活实践,把数学问题放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生活、体验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学习经验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以学生的能力为基础,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连接,创造出一个大多数学生都能迅速理解吸收的数学情景,将其分成小组进行探讨,让学生自己通过画图或者计算解答出数学问题,从而将乏味单调的数学知识以一种更加有趣、接地气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感受“数学价值”。
        3丰富体验,发现“数学真有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和书本为中心,以“灌输式教育”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僵化过时了。至少现在来看,这种教学效果是大打折扣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软件和硬件设施,将以自己为中心的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自己去亲自接触、体验数学。体验就是要自己去尝试,这是学习的必要基础,不要只是让学生去吸收数学家们的定理和公式,对于尚处在启蒙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那只是一堆枯燥乏味的数字和符号。教师可以进行趣味性教学,组织各种趣味活动鼓励班级学生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其积极性。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数学的“有趣”。
        3.1引导探究
        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长此以往,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学生思维模式会过于呆板,不懂得变通,创造力差,自然在日后的学习和社会工作中不会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教师要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学习,提出问题,并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要鼓励学生动脑筋,注意转换思维模式,将以前的知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以获取新知识。即把教学的主动权真正掌握在学生手中,增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在新型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难,将疑问作为基础转而去寻找答案。教学的目标要由教师从一贯的灌输式学习转移到问题本质的解决上来。从根本上落实教学链节,并在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及时展示,将学生的问题和探究结论汇总并进行归纳,完善知识逻辑,形成完整的学习框架,以达到互动式学习的效果。


        3.2 注重实践操作,体验数学学习快乐
        数学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空出部分时间让其进行动手操作,讲十遍理论都不如让学生自己操作一遍来的有效率。在课堂中,老师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和参考教案,可以借助数学教具和模型以及多媒体课件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演示、操作。比如在进行立体图形的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观察、测量不同立体图形的长、宽、高,并概括其主要特征。还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去尝试着主导课程节奏,并带动其他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理论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收获快乐的同时中提高了操作能力。
        3.3设计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无疑是最具有吸引力也是最有效率的学习方法。老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中引入“角色扮演”的游戏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进行“元角分”的货币教学时,教师可以选定一人扮演收银员,另外一人扮演顾客,通过让顾客进行购物以及收银员找零这一游戏环节,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从而更快、更主动的吸收数学知识。
        3.4 即时评价,感受成功的喜悦
        课堂在接近尾声的时候,教师要给与学生以及小组合理适当的评价。但注意应把握好评价的“度”。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和小组要以鼓励为主,而不能过于苛刻,否则不但不能起到正面效果,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适度的肯定可以给予学生鼓舞,帮助其建立信心,从而更能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教师的评价也要具有时效性。及时反馈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及参与热情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在解决一个实际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分成小组,并将问题进行细分,将各个小组划分不同的职能,让其参与实践并及时互动。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各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并给予及时有效地评价和反馈。从而让每个学生和小组的任务和分工更加清晰明确,有利于激发学生完成新任务的动力。
        4 营造质疑氛围,感悟“数学奇妙”
        有冲突就会有质疑,小学生正是好奇心和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小组之间经常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这时,教师要利用学生的思维冲突,去尝试营造一个质疑环境,鼓励学生提出多样化的想法,并引导学生去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不断地通过猜想、证明去验证质疑,以此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使其在产生质疑并不断探析答案的过程中,感悟数学的奇妙。另一方面,老师也要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学生不但要自己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也要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自行思考讨论,举一反三。举个例子,在学习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任课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思维发散,“平行四边形与哪些图形相似?”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学生可以在纸上画图或者自己剪下来再进行拼接组成平行四边形,从而在动手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转换能力,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要只钻牛角尖,常规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换条路,学会用转换思维去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神奇魅力。
        5结语
        小学数学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核心素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脑子更灵活”。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其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以实现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元祥.论深度教学:源起、基础与理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 (3):1-11.
        [2]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J].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8(5):206-212.
        [3]李奎,马丽君.小学数学学科 核心素养建构初探[J].现代中小学 教育,2017(4):129-133.
作者简介:沈俊新,男,汉,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本科,单位:阜阳市颍州区七里河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