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9期   作者:贾生萍
[导读]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贾生萍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马家店初级中学  443200

         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同时也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不小挑战。通过对教材的讲解、分析和鉴赏,借助其中的典范效应,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而在此过程中,教师正面积极的示范引导和正确有效的教学策略必不可少,故而本文将就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几个建议做一些阐述。
         关键字: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教学策略
         引言:在长期“唯分”思想的影响下,尽管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但许多学校仍一味追求升学率,教师只着重知识点的讲解记背,提倡题海战术,课堂不甚生动,学生兴趣缺缺,除死知识和考试技巧,再无多少收获,更难说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教师首先要从自身做起,端正自己的教育理念,给学生更加正面积极的引导,再改进教学策略,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多种教学方式并用,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教学目的。
         一、端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成绩与学生自身前途、教师教学业绩、学校办学成果息息相关,教师看重成绩自然无可厚非,但若“只”看中成绩,难免有失偏颇。初中生年龄不大,心智也不够成熟,易受他人影响,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言谈间都是成绩、考试,那么潜移默化地,学生也就只看中分数而难以追求更高的境界。
         所以教师应该先审视自己,看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剑走偏锋”,同时只有当教师本身具备了良好的人文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给予学生积极有效的指引。都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先于“受业解惑”,是因为这对学生的未来影响更大,所谓“道”,自然也包括这里所说的人文素养,“人文”在此可简单看做知识的积累,而素养,则是建立在知识之上的更高的能力和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然是先教授学生知识,再引导他们去理解其中的精神内涵并逐渐吸收,从而形成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价值理念。
         二、建立自主研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将必要的知识教授给他们后,对于知识的理解、领悟和运用主要还是靠学生自己,此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十分重要了。


         为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教师可采用分小组、分课题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研学,感悟文章背后传达的人生真谛。如《爱莲说》中作者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坚持?这样的精神在现在如何影响我们、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我们可以怎样学习并运用这样的精神?教师给出一个大概的课题或者讨论点,余下的让学生自行搜集资料并进行思考、讨论,但要注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一定要减少对学生思维的束缚,不要给学生太多的限制,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一些看似“不靠谱”的想法,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尊重并包容不同的想法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才能真正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身所有,丰富、提高自我,这样的语文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才是真正有效的。
         对于文言文、古诗词,教师讲课时可以多向学生解释文字背后的典故,放映相关的影音资料,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让晦涩的文章、诗词显得易懂;对于经典名著、传统文化的语言运用,教师可以组织开展班级讨论会,如名著读后感、任务讨论,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的竞答比赛,让学生们在交流、游戏间对这些经典文化有更深的体会。通过对经典文化的充分学习,学生能够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人文素养自然也能得到提升。
         三、与实际生活相联,营造全方位人文素养环境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中显然不应只局限于教材知识,而应该与实际生活、社会时事相结合,让知识的来源渠道多元化,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亲身体察生活、社会、自然,丰富自身的人文情怀,全方位提高人文素养。
         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延伸至课外,例如在讲解《紫藤萝瀑布》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到附近公园近距离观察紫藤萝,并让学生去体会当时作者的心情和感受,感悟自然的魅力和刹那间的灵感;讲解《回忆我的母亲》时,不妨也让学生们想想、并写下自己母亲与自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体会这种最细腻、最深沉的母子之情,培养感恩之心;讲解《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时,可以让学生在了解那时候战争情况的同时,也搜集一些如今正处于战争中的国家的情况,如常年战火不断的伊拉克,长期以来难以得到解决的巴以纠纷,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让他们知道如今的和平来之不易。
         结束语:
         语文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亦是如此。初中这三年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有耐心、有信心,将千百年来积累、沉淀的优秀文化以正确得当的方式灌输给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关心他们的成长状况,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让语文教学成为一方沃土,让青春之树在这方沃土上绽放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崔富英.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19,(34):44.
[2]王伟杰.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语文学刊,2012,(12):104-1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