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之心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9期   作者:戴知音
[导读] 常怀感恩之心,从小的教育就在不断地强调要有感恩之心
        
         戴知音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大同瑞致小学     410126

         摘要:常怀感恩之心,从小的教育就在不断地强调要有感恩之心,要懂得感恩。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不仅仅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老师要充分的利用教材、课外资源、榜样示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关键字:语文教学 感恩 重要性 培养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重要性
         语文作为人文社科中的一门,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对于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正是处于引导学生学习感恩之心重要的阶段。
         首先,从心理特点上来看,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情意、认知、个性的重要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在道德的认识方面他们主要是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进行规范和约束自己,并且逐步的开始出现抽象化的道德意识;在感恩认识方面,也开始对自己的表面行为以及自己的内部品质进行评价。在这个阶段,语文老师要尤其注意去引导学生去学会“感恩”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意识,
         其次,从行为发展上来看,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开始有了自己的行为意识。由于社会的发展,学校在教育上一再的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买最贵的衣服,玩具以及在零花钱上都不允许低于他人,形成了严重的攀比之风。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认为父母给予的爱以及老师的教育都是应该的,对父母、同学、老师缺乏感恩之心,缺乏尊重。
         最后,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老师的统一的思想教育,能使学生提高对感恩的认识。语言的文字十分优美,通过语言的交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重要性,树立学生的感恩的情怀。通过感恩才能得到相同的尊重和友情,才能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自然、社会的感激会使得学生形成更好的回报社会的心;对父母的感恩,使得学生充满孝心;对朋友的感恩,使得学生能够能获得更好的友情;对老师的感恩,使得学生能更加努力的学习。感恩之心贯穿在我们的人生成长的各个角落。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感动之心
         1.充分利用教材
         语文学科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语文教材上的文章文字较为基础容易懂得,但是其背后的含义还需要老师作为辅助去挖掘。尤其是对于小学这个关键的时期,语文教学十分重要,不仅是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更重要的是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教授给学生,使得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明白这些道理。
         在学习到《背影》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应当重点的解读父亲为儿子买完橘子之后,离去的背影在儿子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解读之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这边文章要叫背影?”、“为什么父亲的背影在作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回答之后,抓住学生回答的重点,再结合简单文章的背景,讲述朱自清先生对于父亲深刻的爱,以及父亲对“自己”深刻的爱。“父亲的爱重如山,从来不会轻易的表现在我们的面前,但是在面对儿子的离去,父亲还是通过橘子送出了自己简单的爱意”,也是因为感受到了父亲这样的爱,朱自清先生也是奋发图强,为了报答自己父亲给予他的爱。
         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用富有情感的声音朗读这篇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最后,提出课堂问题,“想想自己父亲为自己做过的让自己感动的小事”。

学生踊跃的回答,在小学生的心理上他们的思想很简单,他们会感受到父母对自己不同于常人的“爱”,但是更多的是单向的去接受,通过学习《背影》这篇文章,让学生带入情感,仔细思考,引导学生要“感恩”自己的父母。
         在学习语文教材的时候,通过给学生设定情景,让学生产生联想,在书上获得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想象是无限,由此及彼,才能真正的发挥语文学科的重要性。
         2.榜样示范
         现在的大部分小学生尤其喜欢爱去比较,大多时候,学生都会保持着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他/她可以这样?”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很好地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1)布置感恩作业。通过每天给父母说“我爱你”这样的形式,评选榜样人物,在班上树立良好的,正面的,积极的形象。
(2)老师树立自我榜样。大部分学生的眼里,老师是无所不能的,很多的知识教授,道德的典范作用都要有老师要引导。老师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最大,尤其是在小学时期,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3)榜样人物。在小学语文学科中也有许多值得学习的榜样人物,比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周总理的故事非常的值得学习,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要重点的讲解周总理的故事,或者通过小短片简单的讲述周总理。周总理不仅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更是为了大家美好的幸福生活不懈奋斗,他从小就懂得“感恩”祖国。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以及万千的儿女,周总理正是明白祖国的伟大和无私奉献,才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放到了回报祖国的事业之中去。老师在讲解的时候要充满激情,要充满对周总理的认同感和崇拜感,让学生体会到周总理“感恩”祖国的心。
         3.开展感恩活动
         在学校里,通过活动课、语文课上的分享活动以及班会开展和感恩相关的活动。
         写信活动。以“感恩”为主题,写一封给父母、给朋友、给老师的感恩的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同样要重视,也可以自己写一封“感恩”信,情感的共鸣更能够引导学生学习。
         学习“感恩之心”的手指舞或者学唱“感恩”的歌,在开家长会或者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活动的时候,积极利用学习的歌或者舞蹈,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参与的积极非常高。
         收集与感恩相关的名言名句故事等,在班上讲出来,要求学生最好能够讲自己的感受。同时,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在感恩节、教师节、母亲节、父亲节的时候,利用公益性的活动、电视广播、手机上推送的关于“感恩”内容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引导。推荐学生阅读关于感恩的书籍、感恩的作文,观看感恩的视频等通过这些手段来增强学生感恩的意识,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风气和风貌。
         在这些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在潜意识中逐步的形成感恩的习惯,学生才能深刻的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真正的帮助别人,才能尊敬父母,尊敬师长,才能珍惜生命,承担责任,才能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结语:实践出真知,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明白感恩。教育提倡全面教育、全民教育,提倡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能够的全面的发展,成为全能型人才。语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利用教材,组织开展相关的感恩的活动,利用与感恩有关的话题对学生进行潜意识的教育,潜移默化中拥有感恩的心。在小学阶段,在对学生教育上,无论是学生的心智、思想、道德品质,还是对中国传统美德的认同方面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尚艳霞.尝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恩的心[J].湘潮(下半月),2013(01):184.
         [2]王庆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06):101+142.
         [3]濮春兰,许珊,濮春霞. 小学中年级学生心理世界的研究[C]. .《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43-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