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宇
广西钦州市浦北县第一小学 535399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务必要重视德育教育工作,用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与融合进行分析讨论,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
前言
小学语文课程含有大量德育素材,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语文教师应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德育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但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比如教师的德育意识不强、德育手段单一等,限制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对此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德育渗透教学思想,善于挖掘语文教材内潜藏的德育资源,并灵活使用多种方式进行德育教育,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为何要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有两点:其一,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的教育不止体现在考试成绩,更表现为个人综合素质。对此教育部门强调德育教育工作,尤其注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学。德育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渠道。其二,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小学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关键时期,小学时期的德育能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促使学生成为一名有道德、有素质的社会公民。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作为学生德育教学的引领者,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是同步的。教师只有具备足够的能力水平,才能为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为此教师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并利用这个机会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德育经验,为自己班内学生的教育做好知识储备。然而就当前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教师对德育渗透的认识不够深入。部分教师认为德育教育作为思想品德课程的专属内容,没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导致资源浪费,同时过分重视教学质量,将一节课安排的满满当当,约束了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其次,德育教育手段单一。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及中学生,多媒体作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能够有效推动德育活动的开展,然而目前还存在一些教师单纯进行口述教学,学生难以迅速进入对应教学情境。最后,忽略了课堂外的德育渗透。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需要多方力量的支持。教师需要认识到小学生的教育不止是学校、社会的责任,也是每个家庭的责任,但是目前有些教师忽略了家庭的德育渗透,导致学生课堂内外性格差异大,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促进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一)通过交流的方式将德育教育渗入语文课堂中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响应教育部门的号召,树立新型教育思想,善于将德育教育渗入语文课堂当中。以作文教学为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构建和谐开放的写作环境,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生活赋予了学生写作的灵感,教师应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并通过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其次教师可以借助多种班级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抗压能力。比如在学校运动会之前,与学生共同商议参赛选手与啦啦队的组建,鼓励学生努力为班级争光,告知学生运动与学习都需要个人努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师应尊重、理解学生,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掌握与学生的交流技巧。注意交流的频率,注意交流时的态度。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起来,不因为学生的错误而责骂学生,防止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尽可能进行鼓励与针对性指导,同时了解班内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爱上自己,爱上语文课堂,为德育教育的渗透创造有利条件。
(二)借助教材文本将德育教育渗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语文属于综合性学科,单单教材就含有大量德育教育资源,教师应借助教材文本将德育教育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念,比如小学一年级课本中的课文《升国旗》,教师应为学生讲解五星红旗所代表的意义,告知学生国旗上的红色象征着无数革命先辈的热血,象征着中华人民的团结与坚定不屈,而红领巾作为红旗的一角,爱护红领巾是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因此日常生活中需要保证红领巾的干净整洁。讲解国旗的内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而且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此外,教师应善于使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完成德育渗透。比如教学二年级课文《妈妈睡了》,首先用课件展示妈妈一天的工作,让学生自己感受妈妈的辛苦,然后引导学生想想自己的妈妈,回答“为什么妈妈会这么累呢”,进而教导学生体谅妈妈的劳累,在家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着感恩父母、孝敬长辈。
(三)借助课后作业将德育教育渗入语文教学中
课后作业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能充分体现他们的思想动态,教师可以将课后作业作为德育教育的渗透渠道,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为学生布置德育渗透的课后作业,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统一整体。像《睡梦中的妈妈》一课结束,教师可以事先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以“今天好累啊”这样的话语刺激学生,促使学生联想课堂上学到的孝道,为家长按摩身体,家长需要对孩子表现出感谢,以身作则,向学生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是学生的德育教学的引领者,自身必须以身作则,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文明用语、文明举止,尊重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丽华.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浅见[J]. 课程教育研究,2018(45):78-79.
[2]宋国琴.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及方法[J]. 名师在线,2019(10):79-80.
[3]陈巧玲.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及途径[J]. 甘肃教育,2019(1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