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艳玲
滦州市卫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063700
摘要:作家的个人生活经历、社会大背景会影响他的文学创作。中职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带领学生深度解读课文,站在时代背景的宏观角度品读课文,让学生读懂课文;立足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现如今,中职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普遍不理想,从而导致他们自我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进而影响到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重视时代背景的解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重视时代背景;解读
引言
现如今,中职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时代背景,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讲解特定的时代背景内容,提升中职学生的阅读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经典时代背景学习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在中职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正值青春期,心智发育还不健全,这一时期正是培养他们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然而,在实践中,他们对传统的德育教育并不能完全接受,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给学生识字写作以外,还要教给学生一些为人处世,立德树人的道理,将中国经典时代背景融入到语文教学中,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一定会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我国的经典时代背景,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提倡“忠、孝、礼、仪、仁、智、信”,效忠国家、孝顺父母、讲究礼仪、兄友弟恭、诚信为人等,将教育融会到了日常行为之中,让中职学生在学习时代背景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将古代的圣贤作为自己日常行为的榜样,立德修身,从时代背景中学习,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积极的、健全的人格,为建立起良好的时代背景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利于打造健康向上的时代文化背景
在中职教育中,时代文化建设是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德育教育方法。培养健康向上的时代文化具有很多种方法,而通过时代背景经典教育是最高效的一种方法。将时代背景知识和语文课堂教学相融合,可以开设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将时代背景内容融会其中,例如朗读比赛、知识讲座、时代背景文化墙等,让学生在参加活动的时候,能够学习到时代背景知识,感受到时代背景经典中的深刻含义,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时代背景经典的欲望,对形成校园主流文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是有益的。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一)教学氛围沉闷
教学气氛沉闷是现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众所周知,中职学生的基础普遍比较薄弱,阅读能力、认知水平有限。加上很多学生由于一直以来在学习上不断遭受打击,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在课堂上即使有想法、有观点也不敢提出来,尤其是当观点与别人不同的时候,学生基本上都不敢提出来,这让阅读教学的开展举步维艰。
(二)教学内容单一
要想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材料。然而,就目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阅读面受限于语文教材。教师很少对课本以外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而单调的、枯燥的内容无法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和动机,甚至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排斥心理,不利于阅读教学的开展。
三、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重视时代背景的解读
(一)穿插时代背景讲解,有利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内心世界
中职语文教师在为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结合时代背景进行阐述。
例如,在分析老舍《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首先告诉同学们,老舍母亲1942年夏季病逝于北平,当时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正值艰难痛苦时期,所以家人没敢把他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感。结果老舍差不多是在一年后才知道母亲去世的不幸消息。伤心之余,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墨写出了《我的母亲》,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这样,便于学生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在推进的过程中,教师适时加入时代背景的分析,使学生更容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内心世界。文章开头叙述母亲的家世,突出点明母亲本是出身于穷苦的劳动之家,幼时便须经常下地干活。然后推测母亲的出嫁及生儿育女情况,暗示这是个典型的中国旧式家庭;早婚、多子女、夭折率很高,也说明旧时代中国妇女命运的不幸……如此种种,都为下文描写母亲的身体结实、勤劳能干等等作了铺垫,也突出了母亲勤俭诚实和坚忍顽强的传统美德。“筹巨款送我上学”、“送女儿出嫁”、“除夕夜送我返校”等几件特殊时期的事件,无一不表达出母亲对子女内敛深厚的感情。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作者的笔不仅探人到母亲的内心世界,展示她淳朴而美丽的心灵及对儿女的深情,那支笔又无情地解剖自己,当然,这也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老舍早年出国任教,回国后又为抗日救亡运动四处奔波,没时间回家陪伴和侍奉老母,为此,他一直怀着深深的负疚感。而在母亲去世一年后方才得知噩耗时,他的愧疚和悔恨之情达到高潮,无情地折磨着他的灵魂。老舍将自己比作插在瓶中的花草,“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想来,老舍先生“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也会让学生们感动不已!
(二)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不喜欢阅读的原因还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有的教师要么按部就班,要么简单重复,长此以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语文阅读就更不感兴趣了。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教师结合教与学的实际,根据课程改革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要塑造完美的自身形象,课堂上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展现端庄得体的仪表,处处以身作则;用自己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得体的谈吐引人入胜,让学生自觉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其次,教师的范读和朗读指导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将课文所表现的情感直接传达给学生,把学生带到文本创设的意境中去。如在学习戴望舒的《雨巷》时,可以播放配乐诗朗读,这样既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其朗读水平。再次,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先介绍海子的另一首诗《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或者安排一堂实践课,带学生参观海子诗歌展览馆,结合现场讲解,激发学生深入了解海子和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三)应用灵活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根据文本设置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各自发表看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打造与同龄人交流的平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动机,还能让学生在这种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如讲解课文《项链》时,教师可以问学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各自阐述看法。又如,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进行情景剧表演。这样的阅读教学方式为学生展现提供平台,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阅读。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重视时代背景的解读。面对当前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教师应当积极改革,从教学氛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这几个层面着手处理、优化,为学生的阅读搭建平台,在激发学生表达欲望的基础上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开阔学生阅读视野,以此提升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琳璐.重视时代背景提升中职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115.
[2]王俊.中职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摭谈[J].现代职业教育,2019(35):60-61.
[3]董晓幸.中职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35):66-67.
[4]袁延绪.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5]余艳秋.重视时代背景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