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玲
成都天府新区籍田幼儿园 610222
摘要 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少年幼儿教师经常出现"语言暴力"的心理现象及其对幼儿身心健康的直接危害,其次详细分析了其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语言上的暴力将其作为一种针对言语具有惩罚性的行为,间接地给人的心理带来负面的影响和伤害,幼儿教师的暴力语言主要包含批评性语言、控制性语言和忽视性语言。对此,重构新型的语言交往情境,尝试使用客观的描述、简单的语句表达、一定的提示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减少语言暴力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幼儿教师;语言暴力;幼儿;影响
幼儿教师语言暴力是指教师凭借自身的优势地位,通过对幼儿使用带有冷漠、忽视、粗暴、歧视含义的暴力语言,间接地伤害幼儿心理、侵犯幼儿的人格、尊严等行为。
一、幼儿教师“语言暴力”的现象及其对幼儿的伤害
(一)幼儿教师 “语言暴力 ”的现象
目前社会上针对中小学教师“暴力语言”的研究较多,引起了教育界和整个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幼儿判断是非能力和倾诉能力较差,同时缺乏自我判断意识,正因为这种非“暴力”的伤害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家长和教师并没有对此带来的严重后果得到清醒而深刻的认识。
(二) 幼儿教师 “语言暴力 ”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危害
从实际工作情况分析来看这对幼儿教师的"暴力语言"其实是对一个幼儿教师精神心理层次上的一个折磨和一种心理上的一种虐待。幼儿教师失去对教学生活的坚定信心,甚至可能会对他们自己的心进行自我性的封闭,严重的情况可能甚至会演化到变成幼儿自闭症,阻碍我们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发展,如果这种特殊情况被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者和教育家庭长期以来忽视了的情况下,使得正处在生长期的许多幼儿找不到正确生活方式的情绪排解和心理疏导,给他们在心理上就会带来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长期以来也就会逐渐形成严重的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和严重心理障碍。
二、幼儿教师“语言暴力”的成因
(一)劳动时间长 ,强度大
幼儿教师这一特殊职业仍然存在着一个工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工作量大,工作范围环境狭小等诸多问题。现在我国独生子女比较多,幼儿已经成为一个家庭的教育中心,往往这种教育现状会促使许多家长将幼儿期望过高转为对新任幼儿教师的严格要求,使许多幼儿教育老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承受着重大心理压力,担负着强大的社会责任。传统的幼儿师范教育只过分注重于对传统师范课堂的思想师德素质教育培养,并不注意涉及到对幼儿和小学生个体心理深层次自我关爱的具体内容。一些教师本身也正处在青春期的后期,不能很好地自我宣泄自己的心理情绪。
(二)心理压力大
就高校毕业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分析来看,幼儿教师的价值观存在问题,正是这些实际问题极大地增加了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使幼儿教师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到幼儿教师工作的环境中。每个幼儿教师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心里承受能力,长此以往这些心理压力与不满最终积聚在幼儿教师的身体内心,是需要合理地释放情绪以求得一种心理平衡的,幼儿教师"暴力语言"这种现象也就时有发生。
(三)个人素质较低
当今社会有一些私立的幼儿教师职业培训的机构,不注重幼儿教师自身的素质道德修养与传统思想品德价值观念的教育与培养,使幼儿教师个人道德学识的修养不够深厚,人格修养也不够健全。
三、消除“语言暴力”,营造和谐话语环境
(一) 建立适合幼儿教师的心理倾诉渠道
及时的了解幼儿教师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心理和压力,帮助更多的幼儿教师在生活中进行合理的情绪宣泄和心理疏导,才是有效解决幼儿教师语言暴力的一个根本良策。我们还建议成立幼儿教师语言暴力心理伤害应急救援指导中心,使更多的幼儿教师在受到非正常的语言暴力对待时能够得到合理的帮助,真正的成为了幼儿教师坚强的心理后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更多的幼儿教师能够得到好的心理安慰。
(二) 建立对幼儿教师的有效监督机制
要进一步从根本上坚决杜绝对幼儿教师的"语言暴力"犯罪现象,既得要完全依靠教育,又得要依靠教育进行激励和监督。教育是工作的基础,激励和进行监督是有效的手段。所谓激励和监督就是通过表彰在教育工作中优秀的幼儿教师个人和社会集体,为其他的工作者和教师树立正确的形象和榜样,对依法执教、为人师表的优秀幼儿教师和工作者进行大力的表彰。
(三)建立适当的师德评价体系
通过对于现代幼儿教师自身教学师德水平建设各个方面的自我预估评价,使得现代幼儿教师在其自身学习、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不断进步与其共同成长,认识自我、建立其真我自信、促进其幼儿教师的自身综合教育素质和教学能力的全面同步发展;同时也可以使得现代幼儿教师对其自身师德不断地逐步进行自我性的反思和理性调整,促进我们的现代幼儿教师不断地逐步提高其自身师德的整体水平。
1.开展幼儿教师自评。一是反思当天教师在工作中的优缺点和不足,找出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缺点。
2.加强教师同事之间互评。积极地鼓舞和开展教师之间的友好互动交流,学习和开展新颖的课程,增进教师同事之间的了解和感情,创造和突出良好的教师工作环境和氛围,使教师同事之间的评价能够公平公正地进行评价。
3.加强幼儿的整体综合能力评价。通过对广大幼儿、家长以及其各级管理层工作人员所需要给予的各种素质相应的和综合性的评价,从根本上可以引导广大幼儿正确认识自我,并积极地寻求改善和帮助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对于一个家庭,幼儿本身来讲,幼儿教师的"语言暴力"这种行为将可能会对甚至使得一个孩子幼小的身体生理和精神心灵上的成长过程产生难以长久磨灭的不良影响和巨大伤害性。
四、幼儿教师语言暴力的预防
(一)以认知为导向,运用联想促进学习
幼儿无论他们是身体生理还是精神心理都已经处于快速地形成和发展的青春期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和情感都在逐渐地形成和发展。这一时期幼儿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相对较差,其认知结构正处于前运算阶段,不能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只能用直观、表象思维去理解事物。因而,教师的榜样语言也应该基于幼儿的理解能力,符合其理解能力和真正需要的语言交往情境对个体语言学习来说极其重要。
1.客观的实物描述
面对幼儿的问题,教师只需要对所呈现的现象或所发生的事实进行客观、直观且简要的描述,而不要针对这一现象或事实进行评价,更不要对对象的能力或人格品质等方面进行评价,真正做到对事不对人。当幼儿回答问题出现卡壳时,教师可以适时地放慢步调,用简单的词句帮助幼儿回忆教师刚刚所描述的问题,而不是使用简单、粗暴、歧视性的语言对幼儿进行人身攻击。而当幼儿脱离群体活动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其回忆、联想应该进行的活动行为和活动要求。
2.简单的词语表达
简单、直接的词语往往比复杂、重复的语言更具有力量。重复性的、指令性的语言不仅不能帮助幼儿纠正错误,相反会增加幼儿的心理负担。简单语言的使用能够产生积极的暗示效果,帮助幼儿缓解消极情感,用简单的词语替代控制性的语言,所起到的效果往往会更好。例如,面对忘记洗手就去吃饭的幼儿,我们可以简单示范洗手的动作来帮助幼儿记忆。玩具被幼儿扔得到处都是,我们可以指着玩具收纳箱对幼儿说:“玩具放哪里?”简单的词语能够帮助幼儿认识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二)引导关注情感,学习情感的表达
幼儿对教师语言的模仿在一定程度上是语音、语调不断获得、强化、练习的结果,在语言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温暖、抚爱等对于幼儿来说丰富快乐的情感。教师一个充满爱意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处于直觉形象思维时期的幼儿,他们的抽象理解能力和移情能力都相对较差,在大多数时候,他们对幼儿教师的指令和要求并不能完全理解和遵守,相对于抽象且生硬难懂的事物,引导幼儿关注实物背后情感方面的变化,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和移情能力。教师在引导幼儿关注情感变化的同时,学会让情感成为语言交往情境和学习的纽带,营造双向、互动的语言交往情境,“情”与“境”相互融合,激发幼儿的情绪情感。例如,面对幼儿的具体问题时,说出教师的感受“我很难过”“你们这样,我很不开心”“声音太吵,我听着很难受”。这样的情感交流与互补,既能够丰富、升华师幼的“交往语境”,又能够引导幼儿以饱满的精神面貌投入学习活动。
结论
幼儿处于一个身心发育的初期,幼年的家庭生活和幼年的教育对一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和形成有着巨大的作用,许多幼儿和成年人的这种心理障碍往往都可以追溯到他们的童年和小学时期。教师的“语言暴力”往往会给他们的身体造成难以言喻的严重心理伤害。因此,为了保护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我们的教师应该彻底消除“语言暴力”,细心呵护一下幼儿脆弱的身体和心灵。
参考文献
[1] 姚开琼. 幼儿教师言语道德失范的审思[D]. 湖南师范大学,2012.
[2] 张晓娜. 教师语言暴力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以A校为例[D]. 西南大学,2011.
[3] 吴娟. 论我国幼儿园教师师德的培养[J]. 新校园(理论版),2013,(3).
[4] 张莉. D省幼儿园语言竞赛活动教师言语特征的个案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12.
[5] 陈小英. 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无锡市北塘区三所幼儿园的调查案例分析[D]. 苏州大学,2010.
[6] 姚开琼. 追寻语言之善--师幼互动中教师言语道德失范的审思[J]. 教育界,2013,(16).doi:10.3969/j.issn.1674-9510.2013.16.150.
[7] 刘佳. 重庆市高校学生间精神暴力问题研究[D]. 西南大学,2010.
[8] 张晓娜. 小学教师语言暴力的内涵及消解策略探析[J].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1,(2).
[9] 廖娟芳. 幼儿教师语言对幼儿发展的影响[J]. 新智慧,2018,(31).doi:10.3969/j.issn.1674-3717.2018.31.043.
[10] 李金露. 教育软暴力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归因与对策[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doi:10.3969/j.issn.1671-7864.2017.0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