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红
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561000
摘要:高中古诗词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导致其在语言教学上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法,笔者将结合自身实际教学案例,简述如何有效开展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语文;教育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感悟古人所寄托的情感,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具体而言,笔者将主要从诵读教学、意象讲解以及鼓励学生联想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最终使古诗词教学更为轻松与高效,有效提升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成效。
一、借助诵读,感悟意境
在高中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应该放在教学的第一环节,因为学生经过背诵和朗读,逐渐培养了诵读的语感,并在大声诵读的过程中,营造了一种活跃、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学生更有助于感悟古诗词本身所营造的意境,所以说,教师要首先重视学生的诵读教学。而如何开展更为有效的诵读教学呢?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科学的诵读教学方法,让学生明确诵读并不是一味的大声朗读,而是要通过这样科学的三个阶段:正确诵读、熟练诵读、有感情诵读来逐层深入进行诵读,因为只有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诵读,学生才能在诵读之后开展有效讨论,进一步揣摩诗词作者作诗词的意境和心情,感悟诗词之美。
例如:在讲授《锦瑟》这首诗歌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本诗哀怨的情感基调,含蓄迷离的意境,感受诗人在衰颓时代背景下所要表达的种种情感,我采取诵读法进行教学。首先,我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这首李商隐的著名诗歌,让学生在名家阅读中感受诗歌背后浓浓的感情,学生经过认真聆听之后,引导学生初读,并把握节奏、注重重音,指导学生对于韵脚的诵读要读的响亮而稍长,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读出诗歌的韵味;之后,让学生控制语速,指导学生要根据诗文中作者情感的抒发或情节发展灵活处理,比如在读诗歌第一句时,要让学生放缓语速,如:"锦瑟——无端——五十弦",并为学生讲解这是由于李商隐回首往事,故而在朗读时的节奏一定是缓慢、意味深长的;最后,让学生把握诗歌的基本节奏、语速、语调、重音等之后,再让学生带着情感完整的读几遍。我发现,通过这样完整的诵读教学,学生能对诗歌的意境有整体的感悟,对于诗歌所表达的主题也有基本的了解,所以说,诵读教学有助于学生古诗词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精讲意象,深化理解
除了借助诵读,让学生充分感悟古诗词意境之外,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那便是古诗词意象的讲解。因为意象是古诗词开展情感抒发和升华的关键所在,而且在不同的情境之中所代表的含义不同,唯有学生将古诗词意象理解透彻,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对全诗进行整体把握,才不会出现词语理解偏差、诗词感情色彩弄混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说,意象是古诗词之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方法精讲意象,进而深化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借助汇总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当讲到一个意象时,可以为学生讲其所代表的全部含义,并要求学生及时记忆,进而,在学生以后的学习过程之中,更好地借助意象来判断古诗词感情色彩,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这节课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苏轼为何借助对"周瑜的仰慕"来表达自身壮志未酬的感慨,我首先将本词中的意象一一为学生进行讲解,以此来扫除学生理解上的障碍。首先为学生将"周郎、小乔"等意象阐明,为学生讲述周瑜的人生经历:24岁封建威中郎将,34岁指挥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并迎娶有沉鱼落雁之貌的小乔为妻,仕途得意,婚姻美满,故而"雄姿英发";而反观苏轼当下,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无以施展,通过这样系统讲述这些意象,我发现,能有效深化学生对全词的理解。之后,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意象知识库",我为学生拓展了:"锦瑟"、"赤壁"这些意象在不同的诗词中的多种含义,进一步完善学生对意象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三、鼓励联想,体会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白古诗词是对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由于年代背景、身处环境早已大不相同,所以学生对于古人所写的诗词的感受也不同,进而就导致对于古诗词情感的把握不是那么精准。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感悟诗人所传达的情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联想,在联想的过程中借助提问教学,引导学生思路,进而让学生正确的揣摩出诗人的思想感情之后,再通过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去联系,去探究,来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要合理展开联想,才能让思想穿越时空,与诗人的情感产生共鸣,最终,更好的理解诗人所传达的情感。
仍旧是在《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词的讲授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全词的情感,我鼓励学生进行联想。首先,为学生介绍词人创作的背景:此刻词人年过半百,身遭贬谪情境之下所作;之后,我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充分发挥联想能力,倘若你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感叹众多英雄人物在这里年少有为,建功立业,而自己却报国无门,你又会是何种感受呢?"这时,有的学生说:"空有抱负却无法实现的苦闷",还有的学生说:"渴望能像前人一样建功立业"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这样思考:"你们说的都很对,那你们再结合苏轼以往的词风、性格特征再进行联想,思考面对未来,他将作何打算?还会有哪些情感?"如此一来,学生便更能理解词人所做的"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一句中所表达的回归自然,经历苦难后深悟的旷达、洒脱之情,最终,加深学生对全词的综合感悟。
总之,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之中感悟意境、体会情感,最终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桑菊.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77-178.
[2]孟炜.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探析[J].学周刊,2019(3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