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丹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农村小学校 311209
摘要:小古文的课堂教学首先是建立在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以读为本、熟读精思。教师应该不断深入地挖掘效古文的教学内涵,并且不断地延伸对古文的全面理解,探索出合适小学阶段小古文课堂教学策略,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对小古文的兴趣,充分让学生能感受到来自小古文其独特的特点。
关键词:玩转小古文 小学语文 古文 教学策略探究
前言:对于小学阶段,在进行小古文教学时,这是为学生搭建一座从文言文过渡到桥梁,让学生能跨越时空跟古代诗人作家进行深入的探究,从文中欣赏到古时
花鸟鱼虫河流山川,在这一篇篇短小的文章中能体会到人生哲理。本文就如何在阅读和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是我们教育者苦苦追寻的命题。
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一)范读领路
在进行小古文学习的过程中,古人一般写文章都是不用标点符号来表示的,在加上时代的影响,会有很多的生僻字,并且与当代的字词会有很大的差异性,从而导致小学生在进行文章阅读时觉得很难理解或是觉得很拗口。小学生学习能力很强,加之小古文篇幅较短,教师只需要领读几遍,学生就能掌握小古文的重音、语速和停顿。对于相对难理解或是拗口的生字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从而让学生能真正掌握。就如,在开展《清平乐·村居》教学中,教师领读第一遍,学生将“乐(yue)、翁媪(wēng ǎo)、亡(通 无 ,念 wú)赖(là)i ”等生字注音,辅助阅读;为了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可以进行第二遍的领读,将字词进行划分,就如“大儿 / 锄豆 / 溪东,中儿 / 正织 / 鸡笼”,通过有节奏的朗读和断句之后,学生能充分理解文章大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二)多样诵读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小古文理解之后,加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诵读,其中有很多的小古文都是很有节奏的,教师可以采取打节拍读法,其《池上》可以这样拍读:小娃撑小艇(拍拍,拍拍拍),偷采白莲回(拍拍,拍拍拍)。拍读法十分有趣,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断句。再次可以进行对话读法,组织学生进行同桌共读的形式,一人一句古诗,就如对话的方式,这种读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也能减少对小古文诵读的枯燥感受。不过在进行对话读法时,应该选择篇幅稍长的小古文,如此接龙的形式就能让学生感受到诵读古文的乐趣。最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猜读法,当学生在进行读句子时可以尝试猜猜作者的心理, 如李清照写“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时的心情。
二、激活想象,丰富体验
(一)配乐朗诵
由于小古文其短小精炼,字数较少,在进行文章内涵的表达方面确实非常的丰富的。为了充分理解古文的深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如在开展《枫桥夜泊》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后加以理解,同时也能积极指导学生进行搭配音乐诵读的方式进行,在进行诵读的过程也能充分加强学生的想象能力的锻炼,其中关于这首诗短短四句话包含了六景一事,通过重新构造了一个清幽的意境,当夜半乘船停靠在枫桥边上,诗人站在客船上看到了落月、渔火、啼乌、江枫,就能充分感受到来自江南水乡的特点感受,当听到
夜半寒山寺的钟声,他不禁产生了羁旅忧愁。结合想象,学生对古文的情感体验满溢而出。
(二)情景交融
在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古文“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体会,引导学生从情感角度展开想象。
就如在开展《江南》是一首歌咏江南风光的古诗时,教师可以有针对性进行指导,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人的内心情感。当学生看到丰富多彩的江南采莲图时,思绪就会被一下子打开,就如置身江南,当鱼儿在田间莲叶嬉戏时,能充分感受到来自江南风光的秀美景象。从而有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很自然地就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古诗,完成诗文赏析的教学目标。
(三)规划想象路径
由于小学生其想象力较为丰富,但是又缺乏相对应的稳定性,为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指定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规划路径,那么学生的想象才有方向,而不是天马行空。就如,在开展《池上》一首充满童趣的古诗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路径的规划:在池塘中,有一个小娃娃乘着小船想偷偷地采莲蓬,就在此时,如果小娃娃被抓住了,那么会怎么办呢?当学生听到这里都笑了,此时,学生的就会想象出那么小娃娃的具体形象是什么样的?
有的学生可能会说道:“小娃划船技术那么好,一定能溜掉的。”结合“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这两句诗,学生的产生的各种猜想就会得到印证,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规划的想象路径发挥了作用[1]。
三、联系生活,古今对照
(一)认知导入
小古文在表达方面虽然有其局限性,但是也能充分表现出古人的所见、所想以及所感,这也会跟当代人们的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当教师在进行小古文的教学的时,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理解,以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导入小古文的教学,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两句,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荷叶荷花都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当水塘中的荷花盛开之时,景象肯定是美不胜收,那么西湖的荷花盛开时又会有多美呢?
(二)生活仿真
在开展小古文学习时,学生都能理解这些文章都是古人对自己生活的记录,这些情景已然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的全面的延伸,对于生活实际能有效地运用到古文的学习中来,这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能带动学生学习的乐趣。比如,在开展《寻隐者不遇》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表演,从而再现当时的情境,对于学生的表现,教师加以肯定,并予以鼓励,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们在原文的基础上适当拓展,待“寻隐者的人”走后,“隐者”采药归来,与“童子”对话[2]。
四、拓展延伸,灵活应用
(一)课内拓展
教材的文章的边幅十分有限,其中入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 材的小古文数量只有三四十篇,这些文章对于小学生而言远远不够的,为此,教师可以指定相关的小古文篇目,从而增加学生的古典文化知识积累。 就如,在开展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江南春》一诗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寻找一些与当时情境相似的文章进行拓展,其中可以选取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朱熹的《春日》都是写春景的诗歌,有助于学生体会《江南春》中诗人感悟到的历史沧桑[3]。
(二)课外延伸
在进行小古文的课外文章的延伸,是居于学生对小古文有一定的认知,只有充分把握对诗文的理解后,就不必要在进行诗文的全面的理解,这是更加重视学生对文章的感知和体验,在进行深入的研读中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加,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生字词较小的文章,就如《江上渔者》 《村居》《江南好》等,慢慢提高学生对小古文的兴趣,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学习。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古文的学习时,能大大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这需要学生在学习阶段反复地进行研读和体会,加深全面的理解,自然能够增强对古文的感知力,不仅有益于他们的古文学习,而且会给他们的终身学习提供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何燕. 探讨小学高段语文小古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策略[J]. 读与写(教师), 2019, 000(001):1-1.
[2]曾梦佳. 小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名师在线, 2019, 80(07):14-15.
[3]张光琼. 提高小学四年级学生读写能力的实践研究——以"小古文"的微写作为例[C]// 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