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实践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9期   作者:陈秀云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要保证教学效果,方法很重要。

         陈秀云
         东平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要保证教学效果,方法很重要。为了保证教学效果,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师生互动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针对师生互动,教学要依据一定的原则,采取相应的措施,转变原有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模式加以创新,以利于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教学方法;师生互动
         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点学科,但也是难点学科,所以要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要结合小学教学的要点,结合小学生的特点,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师生互动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的有效性。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师生互动的要点,立足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创造条件。  
1.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数学可以理解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解决问题需要借助特定思维。因此在数字教学中需要教师注重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具备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 古人对于教育提倡“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不会独立思考问题难以实现问题的有效解决。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质疑没有加以鼓励,缺少互动,学生不敢发问,不能表达真实的想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现状鼓励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去思考,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课堂采用互动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针对互动教学需要进行必要的设计。部分教师的数学课教学针对互动教学缺乏相应的规划,课堂活动缺少;部分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存在许多无价值的互动,不仅占用了上课时间,但是难以保证教学效果[1]。
2.师生互动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
2.1借助方法的创新
         小学数学的一些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多,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为了让学生可以深入理解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采用师生互动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师生互动中,“互动”成为教学中信息交流的核心。互动融于教学的全过程。传统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互动仅局限于教师与学生的单向互动,教学中的信息交流体现为单向性。教学中难点与重点问题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小学数学引入互动教学可以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主性[2]。
         在教学实践中,互动教学可以消除了传统填鸭式教学的不足,启发式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协同作用。互动要保证价值,教师需要考虑问题的引入方式,可以创设一些较为复杂,具有挑战性、开放的问题[3]。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与需要结合心理。小学生在成长中心理会处于不断变化,不同于其它年龄段,小学生的内心对于外界刺激有很强的敏感性。如果小学生受到了外界的刺激,心理会立刻发生变化,行为上会有所表现。因此互动教学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全面分析小学的心理特点,以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小学生的师生互动要保证方法合理。小学生数学教学为了保证师生互动的效果,不仅要保证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还要考虑到不能对小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让小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增强互动的主动性。针对师生互动,教师要关注小学生在教学中的行为变化,小学生的行为变化是心理变化的直接表现。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要注意留心观察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借助这些变化分析小学生的心理变化。针对互动教学,教师还要注重沟通方式的创新。比如可以采用学生提问,教师回答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兵对兵”,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以活跃教学氛围。比如在教学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激发小学生大胆完成,在游戏中可以提升师生互动效果。教师还要实现有效的引导。比如要捕捉有效契机,设计有思维价值的数学问题。

在师生互动中,“互动”是教学的核心,互动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借助互动教学有利于实现信息的相互传递,可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的独立思维,提升学生的自觉性,以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4]。
2.2教学实践中合理设置教学流程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教师还要把握好时机。小学生师生互动的教学还要考虑合理设置教学流程。小学生对于师生互动难以理解实际的含义,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师生互动要结合具体的事。比如在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借助互动激发小学生主动完成,游戏是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小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可以保证师生互动效果。针对小学生的师生互动还要结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有针对性地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生的互动反馈要多加鼓励,消除部分小学生在互动中存在的消除恐惧、害怕等不良心理。针对小学生的师生互动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让小学生逐步接受互动,鼓起互动的勇气。研究表明,小学生参与活动的成功率会直接影响到后续的主动性。如果小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可以获得成就感,在后续的学习中会提升自信心,增强了师生互动的主动性,在后续会更加配合教师的配合;相反,如果小学生潜意识中对于师生互动存在忧虑,则表现为缺乏师生互动的主动性,对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互动教学法要将问题引入深入。比如对于“商不变的性质”的教学,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8除以4,被除数加上32,要使商不变,除数据应加多少?”学生如果难以回答,教师要设计由于浅入深的引导,设置坡度的问题。如:什么叫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加上32扩大了多少倍?要使商不变,除数应该怎么办?小学生由于心理还不健全,遇到困难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一些学生遇到困难后会选择主动回避。所以教师针对小学生师生互动教学,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合理设置教学流程,结合数学教学的需要,以保证互动效果。
2.3 重视互动的实现条件
         一些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缺少足够的时间,教学的多数时间是讲解知识,学生多处于被动倾听的状态,没有穿插互作,互动的有效性难以保证。在互动问题上要消除指向不明的影响。比如对于《乘法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可以用简单的方式来提问,以保证学生乘法思维逐步形成。如图中有几种动物?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的?这时要注意引导学生2只2只、3只3只、4只4只地数,突出“几个几”,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师生互动对于数学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师生互动要重视互动的实现条件,否则会影响到师生互动效果。
         教学体现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互动教学中,教师要将数学问题融于生活中,这有助于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数学的教学要让数学回归于生活中,实现课内、课外的共同作用,要有“大数学”教学观,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在数学的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关联,实现融合,发挥数学对生活问题解决的推动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分析数学的知识结构,有针对性地互动教学,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
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实施中,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师生互动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有利于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分析影响师生互动能力的相关因素,采取多种措施,有针对性地设计师生互动下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也要注重创新,采取新的模式。互动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结合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师生互动对教学有效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魏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156-157.
[2]潘洁.试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现代交际,2019(01):190+189.
[3] 申玉萍.小学学校数学教学刍议[J].新课程学习(中),2013(7):175.
[4] 王为群.如何提高小学学校数学教学实效性[J].考试周刊,2017(7):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