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微探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9期   作者:陈昆伦
[导读] 数学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陈昆伦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中心小学
         
         数学教学的创新和改革是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高数学课堂的实际效果,而把课堂的学习时间、思考空间和发展机会留给学生,则成为新一轮的数学课堂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我区“研学后教”改革的新抓手。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也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改革的方向。改革的核心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用大量时间不是听老师讲,就是听老师与其他同学一问一答的被动“听”课的局面,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学提供广泛的可能性。
         改革首先从改变教师的观念开始。
         (一)真诚面对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平等、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更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学生中,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营造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成为交流的“沙龙”。
2.倾听、赏识、激励
         新课程重视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这对于向来认为“隔行如隔山”的学科型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怎么办?这就要求教师从一个教授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地学会倾听,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教师还要做一名成功的赏识者,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再则教师还要做个性张扬的激励者,让每个学生在教师个性张扬的激励氛围中得到尊重,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真正体验学习的快乐。
         (二)生活融入数学,让学生体味数学乐趣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三)把思考的权利与机会还给学生
         数学向来被称之为“思维的体操”,这句话背后掩盖了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数学思考。过去的教学是以知识技能为中心的,教师心里有数,千方百计,使出浑身解数,暗示诱导学生说出某个正确的答案或方法,这种“挤牙膏式”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并没有将学生的思维激活起来,因为学生回答的所谓的“问题”并不具有挑战性。
         (四)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拥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罗杰斯也说过,自由程度愈多的学习,身心投入程度愈多。“空白时间带”是教师讲授的“空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落实时间。学生在这个时间内可以实现分层学习,教师可以实现分层指导;学生可以发展个性,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所以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引导点拨的总时间应控制在一节课的1/3左右,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己思考、自己探究、发表个人见解、互相讨论的“空白时间带”,从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心、动情、动手,这样做无论是对课堂人文气氛的营造,还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都大有裨益。
         《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显然,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必然需要。

因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讲解过程代替学生思考认识的过程。学生真正悟到的东西不是靠教师讲来的,应该讲大部分由老师讲解的时间还给学生,由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验、感悟。把学习的时间交给学生,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
         那么,课堂上怎样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要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而减少讲的时间并不一定就是真正意义上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了,如果没有教师讲解做支撑,学生学习要走很多弯路,反而浪费了时间。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基础好,教师可以少讲,基础薄弱,就可以多讲一点,以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学会、学好为目标。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应从以下几点寻求突破。
         第一,转变“教”的方式,做到精讲。
         以当前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要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关键的问题是要转变教师“教”的方式,要彻底摒弃“以讲代学”“以讲代练”的做法,做到精要恰当的讲解,“讲”为“学”服务,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
         学生学习离不开教师讲解引导,教师讲解要做到精要,就必须精心备课。数学教师要深研教材,对自己所教数学课程的体系、内容、知识点,以及教学方法全面把握,努力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读懂、“吃透”教材,是教师在讲解做到精要的基础。
         第二,转变“学”的方式,做到会学。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还应会学、善学。因此,要落实“把时间还给学生”这一教学策略,就必须转变学生“学”的方式,要彻底摒弃“以听代学”“以记代练”的做法,变“听”课为“研”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合理安排“讲”“议”“练”,真正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数学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理解、思考、讨论、质疑的方法。
         第三,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大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我区的“研学后教”教学模式是一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方法,强调的就是把时间还给学生,以问题为中心,使过程走向成功。
         第四,开展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
         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还可以通过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来实现,而数学活动又可以分为课堂数学活动和课外数学活动,课内的数学活动是通过以数学问题为中心展开的一系列的活动。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认识后,教师提出问题情境:唐僧四师徒到西天取经,要通过重重考验,沿途要除掉很多妖魔鬼怪,有一天,师徒联手又除掉了一洞的妖魔,在向师傅汇报时,沙僧说:“师傅,我能力有限只除掉了20%的妖魔。”孙悟空说:“那我大概除掉了50%左右吧!”二师兄一听,急了,赶紧说:“师傅,我更利害,60%的妖魔都死在了我的手上。”同学们,想一想,他们三师兄弟的汇报情况可信吗?为什么?你觉得真实的情况应该是怎样的?为什么?通过以上的情境创设,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了思考的空间,也为学生的学习赢得了思考的时间,真正地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而课外的数学活动则形式比较多样,比如,办手抄报、讲数学故事、做数学游戏等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还能提高学生数学的运用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扎实的数学学习、实践,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才能不断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秉杰.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花炮科技与市场,2020(03):249.
[2]张晶.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J].江苏教育,2019(89):74-75.
[3]吴春茂.“五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3):88-89
[4]周朝忠.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4):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