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日常语言学习的指导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9期   作者:段雅琼
[导读] 语言是人类交往,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

         段雅琼
         西安市长安区韦曲街道品格风憬天下幼儿园 710100

         一、摘要
         语言是人类交往,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学前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而人类这一生的交际交往离不开语言,且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离不开语言。在《指南》中指出幼儿 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深知要为幼儿提供一些科学有效的途径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比如一日活动中语言教学活动的组织,离园活动中早期阅读的培养等等,而我们却忽略了日常活动中对幼儿语言学习的指导。
         关键词:语言  日常指导  区域  教育活动
         二、案例叙述
         (一)1.早上的集中教育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参加区角游戏,因此幼儿被分到建构区、表演区、阅读区等区角中,这时,教师拿出铃鼓边击打边说:“我来听听哪组的小朋友声音最大,我就来没收他的玩具了”,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在阅读区里的孩子这时也静悄悄的,而有三个在一起看书的小朋友,一边看书一边谈论,一个A小朋友会在一旁模仿书图书中的人物的动作,而在一旁观看的两个小朋友就捂嘴大笑,这一笑引起了其余部分旁边看书小朋友的兴趣,于是他们纷纷放下了书加入了A小朋友的“表演中”,开始玩闹起来。正在吵闹之时,教师走过来说:“还想参加区角么?如果看书不安安静静的话,我就要请小朋友出去了”
         2.还有一些在看书的小朋友,看到老师走过来,其中一个幼儿指着书上的图画问:“老师老师,这是什么?”看见这个状况,其余小朋友也围了过来,纷纷说道:“老师,过来给我讲下这个故事吧!”“不不不.....先把我这本讲完”。见此状况,教师把脚一剁,不耐烦的说道:“回位置!自己看自己的,老师现在忙还有事情”
         在《指南》语言领域中提出:要经常和幼儿一起看书或讲故事;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的自主阅读;当遇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能够和幼儿一起查阅图书资料等等多条教育建议,而在真正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认为只要在阅读区投放一些图书,幼儿就会自主观看,并且他们的语言就会得到发展,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幼儿的语言能力能从哪里得到发展呢?这无疑是自己在欺骗自己,教师投放图书只是为幼儿的阅读做了铺垫,在幼儿自主阅读过程中,首先要讲清楚进区规则,其次对幼儿不适宜的阅读行为进行指导,最后教师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陪幼儿一起参与阅读,从而进一步产生阅读的兴趣,积累语言学习的前期经验。
         (二)这天中午开始午餐前,教师带幼儿进行手指表演游戏,保育员阿姨分好饭以后,教师便对小朋友说:“宝贝们,把你们的小椅子侧过去(‘侧’在重庆方言中,指的是转)’”在普通话中夹杂着标准的重庆话。在进餐完后,保育老师进行收餐时鼓励一个幼儿表现真棒,另外一个还在吃饭的且平时较调皮的幼儿就问了一句:“老师,我棒不棒?”老师笑着说“棒个chuan chuan”这时班主任立马纠正保育老师,而旁边的小孩就开始笑着模仿说:“棒个chuanchuan。


         爱模仿是幼儿的特点,而幼儿学习语言的直接榜样首先是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因此在《指南》中明确指出要有文明的语言习惯,为幼儿做出表率,但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语言教育的口语化,不文明、不生动等问题,这些不经意间的问题,也许,就会被幼儿模仿到。
         三、教学反思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乐于表达
         幼儿语言发展的前提是,有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教师应尊重幼儿幼儿的年龄特点,支持、鼓励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交流,寓语言教育于一日生活当中,在帮助幼儿建立生活常规的过程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比如有的幼儿平翘舌不分,教师就可以利用正确的时机对幼儿进行随机的个别发音训练。如在餐前可以询问:“我们今天吃的是什么?”教师在与幼儿进行单独交流时,可以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教师要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自由交谈,并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幼儿扩展其对话内容。
         (二)让幼儿愿意说,有话可说
         在《指南》中明确指出: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首先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有一定新鲜感的能激发幼儿愿意说的兴趣,比如“我喜欢的玩具”“我爱动画”等等,这些话题的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就自然愿意去说,去表达;然后要选择幼儿熟悉的,有一定经验的,让幼儿有话可说,幼儿对所谈的话题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话题有基本的看法和态度,在教育活动中幼儿才有话可说。只有幼儿愿意表达,有话可说,才能形成交流和谈论的氛围,保证活动在愉快轻松地进行下去。
         (三)教师规范日常用语,为幼儿树立榜样
         首先,教师要坚持用普通话与幼儿进行交流,避免使用方言和儿化语言,便于幼儿从小学习规范性语言创造良好条件;其次,幼儿教师时刻注意使用文明用语,要用正面、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如:“宝贝,不着急,老师跟你一起试试”“不要哭,有事情要说出来,老师可以帮你”,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仅正面引导了幼儿的行为,而且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习惯。另外,教师说话时还要之一使用相应的语言、语调,并可加上自身的肢体动作、眼神等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在这样熏陶下,幼儿的语言表达也会变的生动得体。
         四、结束语
         总之,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不应孤立进行,它是一门艺术,应渗透在一日活动的各个领域和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我在一所民办的园中,这个园主要侧重在幼儿的美术发展中,对幼儿的语言有一定的引导,但我认为它还是有可以进步的地方,教师过于强调幼儿的一日常规,忽视了幼儿的个别差异。在我实施的一系列活动中,我注重了幼儿的发展,可是我忽视了家长对幼儿的影响。我们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是一名幼儿老师,我的能力有限,而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幼儿得到发展,形成正确的全语言观。而教育是双方的,同样需要家长的帮助,也要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家园共育,将幼儿的语言发展落入实践中,共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形成。
         
         【参考文献】
         【1】王海兰日常生活中幼儿园语言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学习(下)
         【2】教育教学论坛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