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9期   作者:费维维
[导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费维维
         安徽省明光市第三小学  2394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不但能够让小学生获得相关数学知识,还能促进小学生沟通和交流,提高小学生协作意识。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受到教学工作者的普遍认可。本文将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简要参数,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并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为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增进交流和探讨,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的思考方式能够在小组活动中展示出来,进行广泛的讨论和协作,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新知识学习和探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小学生在沟通和交流中活跃思维,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学习和进步,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的分析
         (一)小组建立的合理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其目的是要将异质学生进行组合,在小组内部形成互助机制,体现出小组成员之间在学习能力方面的层次和梯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能够阐述自己的思考方式,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和探讨,充分利用小组内的差异资源,达到共同学习和进步的效果。因此,小组建立的合理性将关系到小组内部合作学习的氛围,决定了问题探讨的广泛性和全面性。
         (二)小组成员角色的设置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每个学生都将作为本小组的重要成员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作为基本单位进行学习效果整体考量,每个学生都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责任和发挥的作用。小组成员只有根据学习能力不同做好分工,做好角色的设置,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小组合作技能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中,只有实现小组共同进步才被认为是合作学习的成功,否则每个小组成员都会成为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失败者。每个小组成员都需要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出自身作用,对协作和讨论做出自己的贡献。在讨论的同时,学生需要学会聆听,避免小组合作成为一言堂,某个学生控制和掌握小组合作的节奏,这样才能让每个小组成员获得进步的机会,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效果[2]。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一)加强合作学习小组建设
         目前,许多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是根据学生的座位进行组合,相邻座位划分到同一个小组。这样的分组虽然简单、便捷,便于小组成员合作学习,但是,通常情况下,同桌之间的和周边其他学生学习能力比较接近,分组方式过于简单,不利于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小组的异质特点也很难得到体现。
         要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需要结合学生性格、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分成A、B、C、D不同层次,根据学生的层次进行组合,每组成员数量控制在4-6人范围内,选择具有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学生作为组长并设置记录员、汇报员等,让每个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分工,从而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二)合理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加以选择。通常情况下,具有探究性、操作性和矛盾性的数学问题比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准确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分析和概括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本课程可以引导学会利用数学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规律,具有较强的实操性,比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准备了方格纸,剪刀和格尺等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明确各自分工,画平行四边形、对图形进行裁剪和拼接、通过数方格的方式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归纳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和高之间的关系,从而快速找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规律,对计算公式进行验证。
         (三)加强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和指导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密切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动态,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加以指导,纠正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规范的行为,让小组合作学习在平等沟通的基础上有效开展,确保每个学生作用有效发挥,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结束语: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合作精神,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明确小组合作有效性影响要素并采取有针对性解决对策,必然能够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强.探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36):150-150.
[2]宋广乐.探究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0):9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