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邦飞
贵州省安顺市黄果树旅游区黄果树镇黄果树小学 561022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适应教育的变革,为社会培养出全面的合格的人。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去培养出全面的合格的人,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第二,转变教师的角色,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第三,立足课堂,以人为本,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 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适应教育的变革,为社会培养出全面的合格的人。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把“核心素养”作为方向标,何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内容为九大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世界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作为一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谈谈本人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一,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去培养人,首先就必须要去学习核心素养的专业知识,积极关注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程,自觉地加深和优化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和认识,在主动关注的过程中及时调整和不断深化认识。探索学科核心素养的实现方式,提高探索发现可以优化当前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在改进教学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只有掌握了专业的知识,掌握了培养人的目标和方向,才能有效的进行教学。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认为首先必须要掌握数学素养的相关知识。那么,什么是数学素养呢?
数学素养指人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倾向性,包括数学意识、数学行为、数学思维习惯、兴趣、可能性、品质等等。数学是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必须遵循数学学科特性,通过不断地分析、综合、运算、判断推理来完成。因此,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一个数学知识的积累、方法的掌握、运用和内化的过程,同时又是数学思维品质不断培养强化的过程。显然数学的严密有序性、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性、数学方法的多样性是我们提高数学素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第二、转变教师的角色,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提出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合作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获取数学经验。
在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中教师不再是知识体系的拥有者和解读者,而是学生发现和成长的支持者和引导者,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是让学生从“记得住”的知识学习向“忘不了”的素养转化。因此,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引入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以学生为核心开展教学内容设计,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进而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落实核心素养素质教育。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整合思维,教师要打破已有学科框架体现的约束,以新理念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重新审视和发现,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依据实现课程的再理解和再设计。这种整合不是将过去的教学方法进行简单的“合并”或者“累加”,而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总蓝图”,将原有的教学方式按照全新的结构框架教学优化组合,进而形成适合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教学思路。改进当下教学方法中那些不符合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的部分,优化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这种变化,在教学中必然体现为对过去教学方法的“扬弃”。教育教学的关注焦点从单纯的应付考试的方向转变到切实关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上来。
第三、立足课堂,以人为本,落实核心素养教育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的猜测,通过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去学习新知,掌握新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例如:我曾听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这节课时,教学的设计中有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这个环节,但在教学时,只让学生探究了几分钟,学生都还没有探究出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老师就急忙提问,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是什么,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又急于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小组合作探究,只流于形式,学生根本没有探究的时间和思考的空间,结果在让学生做练习时,在给出的三条边中,判断它们能不能围成三角形时,学生根本回答不上来,更不能回答为什么?这是我们大多数老师的通病,所以,让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索知识,使他们掌握知识从“记得住”向“忘不了”的素养转化吧!
2.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
教学应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的规律,这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的,在教学设计时,不管是情景的创设还是问题的设计都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的规律。我们在小学的数学课导入新课的环节中,都喜欢用猜谜语或做游戏的方式,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我们在设计游戏或谜语时,要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推理》这节课时,我就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拍拍你的肩,不是左肩,那是什么肩?摸摸你的耳,不是右耳,那是什么耳?摸摸你的脸,不是左脸,那是什么脸?伸伸你的手,不是右手,那是什么手?这几个小游戏。通过游戏,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为学习新知打下铺垫。
3.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对于小学生而言,情绪是他们学习活动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不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数学广角《搭配》时,整节课,我创设了带领学生到数学城堡去游玩这个情景,数学城堡的大门是一扇密码门,要想进入数学城堡,先要破解密码,才能进入,于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然后再小组合作,验证猜想的结果,密码门的密码破解后,学生顺利进入数学城堡,并在数学城堡中游玩,其中还安排了一个照相的环节,这是一个对所学知识的检验,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非常快乐,因为孩子们在“游玩”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知,丝毫没有感受到学习的压力。
以上是我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总之,要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责任和义务,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勤思考,多实践,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让我们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去努力工作,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吧!
参考文献:【1】胡红.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分析[J]. 读写算, 2018, 000(0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