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9期   作者:吴述阳
[导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也随之而产生

         吴述阳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新滩小学     443600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也随之而产生,为现在教学的创新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信息化教学和以前的教学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它能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生动以及形象,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知识,进一步让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得以提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技术;小学数学教学

         在计算机被人们广泛应用的同时,互联网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能继续运用原来的教学方法,那不能满足逐渐增多的知识结构,会对新课改产生阻力。多媒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被逐渐地应用到教学中去。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科目信心化教学,是教育教学的趋势,信息技术和科目的结合,转变了以前教学模式,让课堂与以前相比更加活跃。
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在小学校园里,实际上每个班级的人数都很多,但却不能由于班级人数多,就不关心一些学生[1]。不可否认的是教师也没有很多精力去关心到每名学生,若是在全面了解每名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之后,再继续讲解新的知识,首先上课时间是不够的;其次教师的精力也不够,所以,最好的方式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
         例如:因为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上经验不足,造成他们不能更好的区分哪些是主要的,哪些不是主要的,如果应用多媒体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欢乐的跷跷板”呈现出来。可以看到画面中有狮子、小猫、小狗、小兔、老鼠等动物在游乐场玩跷跷板,看到狮子坐在了跷跷板的一边,另一边一下就变得很高;小狗认为自己坐上去也能将跷跷板抬得很高,于是坐上去了,但是特别高的一端并不是小狗坐上去而被压下来,看到狮子很得意的走开了,小狗的那边这样才被压下来;观看画面显示可以得出狮子比小狗重很多。之后小兔一下子跳到另一端去了,觉得自己也可以压下去,但是不管小兔怎么压,都压不下去,然后小狗高兴地走开了,小兔这端才降下来;显示从这里就会知道小兔比小狗要轻。之后,小老鼠也坐了上去,而小兔就从跷跷板上跳了下来,在这时老鼠在跷跷板的一端,另一端翘了起来,小兔都看在眼里,之后将两只小脚翘起来站在一端,看见翘起来的那端就降下去了,老鼠那端就逐渐升高了。

然后视频也播放完成,教师说:“同学们你们回忆下,在看到狮子、小猫、小狗、小兔、老鼠在玩跷跷板的过程中,知道谁轻谁重吗?”之后有学生就回答:“狮子比小狗重,小狗比小兔重,小兔比老鼠重。”经过这样的观看,能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
二、发散学生的思维
         发散思维指的是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对于思考的事物要从多个方面去分析与思考,不能只根据原来认识事物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方面去探究新的问题[2]。提升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能让学生继续探究学习,寻找多种探索途径去探究新的知识,也可以寻找各种问题的处理方式,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去处理多种复杂的问题。发散思维主要培养的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学会解决各种问题的多种方式。比如,在数学里,一道题多个解法的训练,针对一个问题会出现多种答案,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们提问“还有什么解题方法”,这样的问题都能提升学生的求异思维。因此,这样的奇异思想也称求异思维,有人也称为开放性思维。
         例如:教师在讲解“二乘多少等于六”这个算式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播放动画进行教学。在动画视频里可以呈现出这样的画面,今天是小狗的生日,两只小猫为它过生日,在去的路上,看见了两只小兔,小兔同样是小狗的朋友,他们一同去给小狗过生日,在途中又遇见了两只老鼠,老鼠也随他们一起去小狗家,到了小狗家之后,它非常高兴,共同过了这个生日。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共有多少只小动物给小狗过生日?”学生们会说:“共有3伙动物去了,每伙是2只,就是3乘2,一共是6只动物。”之后,小狗将小猫、小兔、老鼠送走后,又有6只鸭子来给小狗过生日。然后教师可以提问:“目前在小狗家里给小狗过生日的动物共有多少只?”学生们回答:“1乘6,一共是6只动物。”通过此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到一个数可以由不同的数采用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可以让学生产生对于组合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灵活地解决各种问题,从而达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育和经济的发展是有密切联系的,国家发展是否好,就看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与国民所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小学阶段的教育又是最基础的教育。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得到全方位、持续、健康的发展,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在生活中的所看见的事物去积极思考,转化为数学模型,然后主动参加到寻找问题的答案的过程里去。让学生在能够生存、与他人合作、实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世纪人才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启文.浅析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65.
[2]薛志倩.浅析教育信息化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2019(S2):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