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明
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西安镇中心小学 755208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发展迅速。我国的高中教育正处于上升阶段,其中许多先进思想和观念并没有被很好地运用,特别是德育教育不能真正落到实处。然而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各方面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在成长的道路上,同样需要优秀道德思想的指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德育结合
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使得我国各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他们的三观还比较模糊,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正确的引导。与其他学科相比,唯有思想政治学科在开展德育教育上更凸显优势,因此为了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强化思想政治学科的德育功能势在必行。
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德育结合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提升多元化的信息不断的进行交融和碰撞,并且世界各个国家借助互联网进行文化上的交融和发展,使得各种不良风气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进行传播。高中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不强,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当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所以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学知识,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使学生能够在思想上得到提升和完善,时刻的引领积极正能量,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为社会的发展注入自己新鲜的活力。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德育结合措施
2.1从教材中提炼精髓,找到德育教育开展的起点
教材是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最主要的依据和切入点,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得以深入的关键点。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地分析和研究,努力找寻到德育点,把丰富的德育素材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结合起来,探索出最佳的开展时机,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地规划和安排,把德育教育的精髓用到实处,以发挥德育教育的强大优势。随后在备课内容中加入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制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丰富教学手段,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将“德育案例”播放给学生,促使育德教育得到有效教学成果。例如,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中,教师通过给学生讲解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播放了多媒体视频,结合当代青年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将攀比心理与求异心理及进行分析,告知学生过度的攀比与求异是一种不健康的思想。对理性消费以及避免消费盲从的观念向学生渗透,为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将中华传统美德“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观念向学生渗透,传达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的理念。教师通过结合将教学内容与社会消费现象相结合,使德育教育在政治课程中得到了体现。
2.2善用教材中德育素材强化德育功能
从必修一到必修四的课本中都可以发掘到各种德育信息,内容丰富多彩。教师若能科学有效利用,定能起到培养塑造人才的作用。下面列举一二互相交流借鉴。
在学习必修一中《消费心理面面观》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作业:大部分高中学生寄宿在校,父母每周都会给一定数目的生活费,你将怎样合理安排你一周的生活费?上新课时先布置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内容并且列出提纲,然后每组推荐一位同学发言说说自己是怎样支配一周的生活费,请其他同学指出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并说明理由,此处要求同学们结合教材说出发言同学的消费心理属于哪一种、利弊,紧接着教师要认真剖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反面事例,晓之以理,让同学明白科学安排自己一周生活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在生活中不盲目从众不攀比,量力而行,绿色生活,感恩父母艰苦朴素等所有这些观念才能在春风化雨中为他们所接受,今后在消费方面变得理性、成熟。在必修三《文化生活》中,以《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这节为例,教师可以打破教材原有的体系,设计三个问题,即中华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要弘扬、怎样弘扬,然后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并列出提纲。在讲授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这部分内容时,要求学生列举中华民族精神四个基本内涵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以其中的团结精神为例,有同学举例: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东部对口支援西部,使西部各项事业得以蓬勃发展,缩小了东西差距,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又有同学举例:中国是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每次有灾情发生,党中央立即作出科学部署,各方救援,各种捐资捐物,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大爱。以上两个例子都彰显了团结的重要作用,在学校同学们也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本节课内容全部学完之后,可以设计这么一个问题:爱国不尚空谈,高中生应以什么行动来爱国呢?同学们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爱国举动,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骑自行车上下学绿色出行为环保做贡献;节约粮食倡导光盘行动;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同学们所举的例子都是自己熟悉的而且完全可以做到的,它们不是挂在嘴边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爱国举动。
2.3划分课堂时间开展德育教学,提升学生德育认识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同样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平台。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合理划分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课程内容渗透中华文化和精神,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也要运用更多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对德育学习的认知,确保德育教学的高效开展。比如在学习高中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一课时,教师也要在课堂上利用少部分时间开展德育教学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要从这个制度产生的原因、经过和发展多个方面进行论述。带领学生共同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这项具有代表性的制度。同时,教师也要留出一部分时间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制度为何适用于社会的发展,帮助学生主动思考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主动参与到这项制度的建设中。借助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就能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制度,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充分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
2.4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德育知识掌握能力
在高中政治教学当中,教师要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在活动当中进行德育知识的学习和思考。教师也要在教学引导的过程当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创设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当前社会热点话题“北大学生弑母案”引导学生在课堂当中进行讨论此次事件的恶劣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教养。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帮助孤寡老人送温暖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活动当中感悟到孝心,从而做一个有素质有教养的青年人。
结语
高中阶段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期,德育工作尤其重要,而中学思政课在实施德育过程中凸显了它的独特优势,所以思政课老师要不负众望,努力提升自我,为国家多培养一些优秀的人才,不辱使命!
参考文献
[1]冉勇.浅谈充分发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德育功能[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2]杨丽丽.如何优化高中政治课堂的德育功能[J].高考(综合版),2013(07):105.
[3]郭景忠.发挥政治课优势突出德育功能[J].教育探索,2003(04).
[4]赵志玺.浅谈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