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楚盼
广东省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三小学 529700
摘要:音乐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出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作为一种文化传递工具,学生可以通过音乐感知多种情感,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良好的学习心态,让学生的个人审美以及道德修养都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深刻意识到音乐独有的德育功能,积极采用奥尔夫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实现音乐教育和德育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身心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小学音乐;德育功能;启示
引言
奥尔夫教学法即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借助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感性的教育,通过语言、音乐的自然流露,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出发,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而奥尔夫教学法和德育教育的融合,则是借助于音乐教学独有的情感育人功能,用真情流露触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的身心感悟得到升华,进而无形中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课程这一阵地,深入挖掘奥尔夫教学法的德育功能,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进而达到音乐教学的德育目的。
一、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德育教育功能的启示
音乐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中的数理化,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通过听觉达到审美享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元素可以很好的陶冶个人情操。一首音乐中不同音色、不同节奏、不同旋律的不同组织表现都能体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在传递听觉美感同时还能传递不同的情感内容。比如我们常常会感受到的愤怒、喜悦、忧郁等情感都可以通过音乐的曲风、节奏体现出来。一首充满爱国情操的音乐可以让人充分感受到那个风云激荡革命年代的激情昂扬,给人们传递一种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积极情感。在音乐课上播放爱国歌曲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时代的悲壮,让他们铭记历史,引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最终很好的达到爱国教育的目的。而一些抒情歌曲,就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抒情歌曲包括亲情、友情以及爱情,通过播放抒情歌曲,在课堂上给学生营造出一个饱含深情的感情氛围,再结合奥尔夫教学法“以情动人”的教育理念,触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多重感染力,无形中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操。而音乐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播放相关音乐,老师还可以对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进行深度挖掘,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适当的讲解一些关于音乐背后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世态冷暖,感悟到现实和理想交织出的火花,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学生的智慧,提升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思想境界,让学生在情感上有一个质的飞跃,从表面音乐形式上脱离出来,进而实现音乐的德育功能。在我国大多数小学学院中,教学老师对于学生的态度不够严谨,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也不是很浓,特别是音乐这样一个不是主科的课程,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的思维僵化,变得具有局限性,不但很容易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还会使他们散失创新能力。而在音乐课程中利用奥尔夫教学法之后,可以让学生浮躁的心灵得以治愈,开阔他们的思维,提升其创新能力,为实现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打下基础。
二、奥尔夫教学法下发挥出小学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策略
1.选择适当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情感升华。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是教育的把关人,首先要做的就是筛选出优质的音乐作品,在课程中播放一些富有感染力、能够触动学生心理的音乐,然后在了解音乐背景的基础上获得升华,将学生带入到作者的个人情感世界当中去。优秀的音乐作品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直观感受,要想实现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首先要从音乐的品质入手,提升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根据奥尔夫教学理念,融入一些容易触动学生心弦的内容。
例如,一些05后学生一旦遇到挫折和困苦就容易散失信心,这时教师就可以播放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曲调不仅积极向上,其歌词更是充满坚定和信念,其中有一句歌词写道:“阳光总在风雨后,乌云上有晴空,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朴实的一段话展现出对人生的执着和追求,更是体现出作者不畏艰难、充满希望、勇于拼搏的人生信条,通过这类音乐的播放,让学生的内心得以升华,让他们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不屈不挠、敢于拼搏。
2.营造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感悟。音乐的教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接受效果,而不光是音乐,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方式都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只有找到适合小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方式,才能更好的实现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他们在课程中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音乐教材和音乐节目等方式,巧妙的将学生全身心的带入到课堂中来,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并且让教学环节更加贴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老师还可以深度契合奥尔夫教学理念,将一些音乐器材带入到课堂中来,通过现场演奏的形式,让课堂更具感染力,实现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如果学校有条件,硬件和软件都比较全面,可以通过多媒体和音乐器材相互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通过看、听、触觉全面提升他们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另外,老师还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关于该音乐的背景故事,让学生对于音乐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这种教学模式在不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还能充分提升他们的思维广度。例如为了培育学生的爱国精神,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曲“义勇军进行曲”,并将演奏该曲的大号、小号、长笛等乐器带入教室,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义勇军进行曲”的震撼,在演奏完成之后,教师再再适当的时期给学生讲解这首曲子创作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肃然起敬,领略到那个风云激荡年代一位位先辈的前仆后继、奋勇向前。
3.利用多媒体,触动学生的心弦。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主次不分,只是一味进行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道德素养的提升,所以,在奥尔夫教学模式下,要想真正让音乐教学实现德育功能,就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构建出新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和传统音乐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两者的“互补互助”“相辅相成”,既保留了传统教学模式留下的优点,又能够充分的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优势。例如,为了让学生领会到我国万众一心、团结一致的精神,教师可以播放一段2008年汶川大地震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抗震救灾背景下各级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在观看完视频之后,教师在播放一首“又唱为了谁”,借助于多媒体的视觉和听觉功能,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精神,让他们能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另外,还可以对音乐课堂进行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不仅是一种反应教学效果的手段,同时还能让老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让老师及时的发现问题,从而对课堂进行及时调整,德育教学评估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的差异性也会体现出来,教师要发现这种差异性,借助于奥尔夫教学法中的“以人为本”,做到“因材施教”,有效的达到理想的德育教学效果。
三、总结
小学音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担负着德育教育的任务,而奥尔夫教学法为挖掘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指明了方向,教师要深刻意识到奥尔夫教学理念的内涵,注重“以学生为本”,做到“以情动人”,在课堂中通过多媒体、乐器演奏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修养情操,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爱霞.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功能的渗透与发展[J].黄河之声,2017(05):35.
[2]康敏.让德育之风吹进小学音乐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223.
[3]林永色.小学音乐教学中德育和美育的体现[J].黄河之声,2020(0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