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付文、宦林霞
湖北省襄阳市宜城市郑集镇楚都中学(湖北 襄阳)441421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工作与生活压力的逐步增加,人们的三观体系也发生着相信的变化。学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关键教学机构,只有不断加强德育教学,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本文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从中小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德育工作开展策略。希望可以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策略
中小学教育属于初级教育阶段,此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旦学生的价值体系出现偏差,且得不到及时干预,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规范。因此,加强中小学德育教学,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德育问题,并拓宽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正确认知社会,为学生后续生活学习创造良好的身心条件。以下内容分析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意义,并阐述了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工作策略。
一、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意义
首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体系。当今的中小学生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无论是社会环境,学校环境还是家庭环境等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也使得学生面临着较大的思想冲击。由于多数中小学生为独生子女,在家里会受到父母、爷爷奶奶等长辈的百般呵护,一旦学生的思想工作没有做好,学生极易出现思想偏差,甚至作出违背法律或者违背道德的事情。另外,中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极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学校积极开展德育工作,有助于及时干预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并树立正确价值体系。
其次,激发学生潜力,树立良好的德行。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天地。尤其,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国家对人才的品德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加强德育教育,有助于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德育基础,并激发学生更多的潜能,促使学生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真才实学之人。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方法缺乏多元性
灌输式教学方法是多数中小学德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此种方式更多地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且单纯说教式的灌输式学习,根本无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德育思想,甚至所传输的德育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根本发挥不出德育工作的真实作用,并影响到中小学生的德育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地尊重
现如今多数中小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过多地强调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这不仅违背了素质教育理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会降低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比如,教师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德育知识传授上,却未注意方式方法是否得当,或者所传输的德育知识无法被学生深入理解,使得德育工作流于形式。
此外,在德育教学中,有些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未从学生角度出发,来科学合理设置教学内容,或者以一种劝说或者指责、命令的语气来教育学生,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最终的教学成果。
(三)缺乏良好的德育环境
从学校角度来看,有些中小学仍然延续着应试教学氛围。学校将升学率、成绩等作为教学重点,进而未给予德育教学足够的重视。从家庭角度来讲,有些家长认为德育教育是学校的任务,进而忽视了在家庭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社会环境来看,有些不良思想与学校德育教育相违背。中小学生价值体系还不成熟,极易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并加大了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难度。
三、基于立德树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策略
(一)提升德育方法的多元化
教学工作者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科学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比如,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等。可以将学生同龄人中的优秀学生作为榜样,在学生群体中起到模范作用。情感陶冶法则需要教学工作者运用自身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等来感化学生,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体系。实践锻炼法则多通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来帮助学生近距离理解德育知识,并认真践行德育知识。教学方法具有着多样性,教学工作者一定要提升教学方法的适宜性。
(二)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教师在组织德育教学活动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发挥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生活环境等,积极进行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德育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与学生的理性思维,使得学生真正地成为思想意志的主人。
(三)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首先,学校需要给予德育教育工作足够的重视,并加强德育工作与各个学科教学工作的融合力度,为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其次,学校需要加大与家长的沟通力度。通过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其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进而与学校积极配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德育教学环境。当学生在家庭中遇到德育问题时,且家长干预失败时,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帮助学生及时解决面临的思想问题。反之,当学生在学校出现思想问题时,教师也要与家长及时沟通,提醒家长及时监管学生的思想问题。最后,政府机构要积极整治不良社会风气,帮助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结束语
总之,积极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对学生或者人才培养而言,百利而无一害。以上内容从意义、存在问题与工作对策三个方面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相应阐述。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者带来参考。
参考文献:
[1]刘林生.浅析如何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J].现代交际,2019(12):122-123.
[2]常景文.新形势下中小学德育工作浅析[J].甘肃教育,2019(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