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源在小学德育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9期   作者:曹利
[导读] 红色资源是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

         曹利
         湖南省耒阳市金南小学 湖南省 耒阳市 421800
         摘要:红色资源是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历史文化、革命精神,它还蕴含着丰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力量。本文通过发掘红色资源、渗透红色文化、传承红色文化三个方面来阐述,让学生能够在红色文化中、在革命精神的感染下,获得健康成长。
         关键词:红色资源;小学;德育
         前言
         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学校德育教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学校如何把红色文化与新时期德育工作有效结合,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是值得学校和小学教师共同努力探索的。
         一、发掘红色资源,促进学生成长
         学校应该建立红色德育教育基地,定期进行德育教育活动,让学生追寻先烈的足迹,教师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历史,从而接受革命传统的熏陶和洗礼。教师组织开展一些活动,传承老一辈革命精神【1】。学校可以开展革命教育活动,例如听曾经参加过革命的老人讲红色革命历史;教师可以带学生听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学习当地的英雄事迹;教师可以讲红色革命精神事迹;让学生表演关于革命的舞蹈;教学生唱当地的红色歌曲;举办红色美术作品展。在实践活动中,将革命精神具体化,使之成为一项具体的行动,从而促进学生成长。
         举例来说,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推翻帝制 民族觉醒》一节课中,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导入:“同学们,南京有个有名的景点叫中山陵,你们之中有没有人去过?有谁可以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通过举手介绍。在学生讲完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山陵的图片。教师说道:“中山陵是人们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地方,为什么人们如此怀念他呢?请同学们临桌之间互相讨论。”从而引出新课。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做出总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革命先辈们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是分不开的,从推翻帝制开始,这是革命开始的起点,孙中山先生是革命的领头人,教师要引导学生以革命先驱为榜样,为祖国美好的未来努力奋斗。
         二、渗透红色文化,渗透德育教育
         红色文化是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其中红色精神是其最重要的一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2】。教师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培育红色文化,这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有助于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首先,面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红色文化是其思想源泉,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通过红色文化教育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精神教育。不管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建国初期,在当时所形成的精神是老一辈人留下的财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这些精神体现了我国人民所具备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教师要及时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培养学生弘扬红色文化。其次,在新时代发展下,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形态,已经严重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精神风貌和生活方式。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面对新的年轻一代时,需要了解学生的想法,他们大部分崇尚自由,集体主义意识淡化。此时,教师就需要学会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革命传统、爱国主义和道德法治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勤奋求实、勇于创新、善于实践等学习品质,有利于充实和深化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创新方式,提高德育教育的时效性。
         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不干屈辱 奋勇抗争》一节课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出示罂粟花图片,让学生对鸦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师讲述:“在中国历史上有那么一个年代,鸦片充斥了市场,两百多万人深受其害,东亚病夫这一耻辱的称号由此而来。

1839年,林则徐向皇帝上书,禁鸦片,便有了虎门销烟这一幕,那么为什么要在虎门销烟呢?”学生举手回答。在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接着说:“刚刚的同学回答的非常好,那么既然大家都知道鸦片是毒品,毒品对当时的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呢?”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做出总结。通过学习这节课,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民族精神,感受林则徐的爱国精神,从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传承红色文化,丰富德育路径
         首先学校应该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教师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式【3】。学生所认识的革命先辈多数都是特别有名的,教师可以在课堂过程中,讲述那些很少会被影视翻拍,却为国家做出伟大贡献的革命烈士。例如,朱德的夫人伍若兰,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1925年,她积极投入抵抗日本的暴行,带领青年妇女查抄仇货,通过实际行动,支援上海的反日斗争。在1926年,伍若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之后的长沙马日事变后,遭到了当时反动当局的悬赏通缉,她冒着风险,坚持低下斗争,扮成村妇的样貌,联络同志。在危急关头,群众人民的掩护,使她脱离危险。9月,邓宗海被湖南省委派回耒阳,她与邓宗海等重建了中共耒阳县委。1929年1月14日,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转移过程中,被惨杀于赣州卫府里。那么教师在讲述伍若兰的故事时,需要让学生体会到我国的民族精神,从不同方面培养他们的德育。
         紧接着,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传授革命教育,还应该将革命教育延伸到课外,教师通过开展活动,加深学生对革命精神的理解,从而实现学校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例如在举行活动时,教师可以通过培养红领巾义务讲解员,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讲解员的工作,熟悉讲解稿,做一个小讲解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地为他们介绍需要讲解的地方,介绍每一个相关背景的历史。最后,在弘扬红色文化过程中,学校通过开展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成为主体,发扬和宣传红色文化。学校可以在各种重要的节日中,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关于红色德育教育,以此来促进他们对于红色文化的了解。在参与活动中,学生要学会发挥主动性,通过运用网络技术,搜集相关的资料,在自我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理解它的精神价值。教师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进而能够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学生在感受文化的过程中,感受革命历史内涵,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他们传承红色文化,培养他们的德育。
         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宪法是根本法》一节课中,教师通过播放关于中国变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宪法来之不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教师提问,学生作答。督促学生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的实施,从而传承红色文化。
         结语
         总的来说,教师加强红色德育教育,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这就需要教育部门的支持、学校的支持、社会的保障,只有在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才能构建起新格局,才能推动小学红色德育的发展,从而培养立德树人的品质,教师要进一步深化学生爱党爱国的精神,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袁琳.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挖掘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J].文化月刊,2020(14):100-101.
         【2】廖骏.整合红色文化资源提升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以宜春市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利用为例[J].法制博览,2020(23):40-41.
         【3】罗梅.巧用“空中课堂”,搭建“德育方舱”——谈小学英语在线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小学教学研究,2020(24):34-36.
         衡阳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充分利用地方红色资源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成果论文,课题批准文号XDJ20190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