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歧
河北辛集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对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也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要求,不应只是将重点放在教材内,而是应该注重实践创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基于此,文章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接着分析影响数学思维能力的因素,最后重点从三个方面探讨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思维;高中数学;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的时候,也格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教师更应该针对实际问题来构建正确的教学模式。鉴于此,数学教师应该改善现阶段沉闷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对陌生知识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对学生日后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培养高中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相对于初中和小学的教学工作而言,高中数学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而且对学生的求异思维、逻辑思维的形成也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当下,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时候,也应该将学生的计算能力、空间意识和抽象思维的培养考虑在内,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改变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元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他们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影响因素
1.智力因素
学生的智力是影响数学思维形成的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数学的知识认知范围和应用能力上,如若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强,也能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技巧,并且能娴熟的应用知识和技巧于实践当中,那么该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较强。
2.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体现在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态度如何,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对数学缺乏探索欲望的学生,则是会阻碍他们数学思维的形成。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从大量的实践教学情况而言,探究互动和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有一定的联系,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则是以教材为依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探讨,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创设情境,主动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当然,情境创设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好还是选择学生熟悉的内容,以人教版“函数”知识为例,教师设计趣味性且生活性极强的问题情境:首先利用多媒体演示某个广场,这里有一座狮子雕塑,常年吸引游客拍照、游戏,游戏的方式极为简单,参与的人闭上眼睛,从广场A角到B角,看看谁先到达广场的正前方。从视频而言,虽然这段距离非常近,仅有175m,但是竟然没有一个人成功,所有的人都偏离了轨道,有的人走向左边,有的人走向右边,让同学们试着分析其中原因?有的学生查阅资料后,开始从生物学的层面分析,主要是人们在走路的时候,由于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行走时会出现偏差,尽管差距非常小,但是随着路程的增加,人们会逐渐走出不同半径的圆圈。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在某个个体中两脚踏线相差距离是0.11m,平均步长是0.75m,差距m和半径n的关系应该如何描述?怎样计算出最终距离?有趣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建立函数关系,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
2.多元优化,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一些基本概念、公式的时候,根据顺序进行综合分析,但是如若一直采用这种方法,会影响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容易被限制。因此,教师以概念、公式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对公式进行逆向推理,这样既能养成良好的逆向思维习惯,又能保证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如三角函数sin(A+B)=sinAcosA+cosBsinB,如若教师仍旧是以一般思维来分析,学生在遇到变型题型时难以转换思维,所以要引导学生逆向推理和分析。同时,还可以采用举反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首先是提供一个数学问题,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证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错误的,从而得出列举一个反例即可证明答案错误。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主动思考和推理,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的认知能力,避免学生在日后解题中犯错。如“假设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则两个多边形相似”这是假命题,这时候列举一个菱形和正方形的例子判断即可;再有说明“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是平行四边形”为假命题,列举一个等腰梯形就行。总之,教师引导学生列举出和原本思维模式相反的例子,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
3.巧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
信息技术的有效渗透,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予学生带来新的感官刺激,还能直观展示几何、向量等多个章节的复杂知识,有效避免语言表述上的缺陷。例如在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区分“向量坐标”和“点坐标”是重点,对此,教师借助多媒体设备.在展示平移过程的时候,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要分析出向量平移与点平移后,坐标前后之间的关系,对于向量,不会因为平移就改变自身的大小与方向,使学生仔细分析平移前后的点坐标与向量坐标的关系。又或者是在几何体三视图、直观图的展示中,教师利用多媒体代替以往灌输式的教学,具体而言,利用PPT展示效果图。假设将透明的水杯放在玻璃球上,同学们是否能自行绘制这幅图的三视图?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当学生绘制完成后,教师随意选择几名学生分享绘图过程中的想法,接着教师将正确的三视图利用投影设备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保证图形在学生大脑中的具体印象,构建学生对立体图形最具体的认知。在视觉、听觉双重刺激下,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效果。除了多媒体技术外,教师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空间思维,实现图形和模型的有效转化,让学生自行动手制作多媒体,真正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逐渐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地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重难点知识,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数学教师所要做的则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开发,鼓励他们利用多元的思维模式解答数学问题,消除思维定式所带来的局限性,促进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小燕. 倾听学生的思维——浅谈数学表达能力在高中数学中的有效培养[J]. 中学数学(高中版)上半月, 2018(5): 50-51.
[2]杨舒怀. 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分析[J]. 文理导航(中旬), 2018(8): 40-40.
[3]潘银春[1]. 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方法研究[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9, 000(005):P.50-50.
[4]邹广德. 数学思维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探究[J]. 新一代:理论版, 2018, 000(020):P.121-121.
[5]陆永刚.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J]. 信息化建设, 2016(6):00121-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