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生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9期   作者:蒙怡
[导读] 义务教育体系中,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

         蒙怡
         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泗城镇中心小学         533100

         摘要:义务教育体系中,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近些年来,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管理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本文将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生活管理策略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生活管理
前言
         农村寄宿制小学是在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之后大量出现的,做好小学生的生活管理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生活管理的经验。
一、把安全放在首位,筑牢学生健康生活的防火墙
         安全是开展所有活动的基础,教育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小学生是家庭的希望,是民族振兴的希望,许多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年龄幼小,对个人安全的关注度不足,并且欠缺自护自救能力,一旦遇到紧急状况,容易出现严重伤亡,损害家庭和社会和谐。对此学校必须始终将学生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完善当前的安全管理体系。
(一)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应积极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安全管理的认识水平,健全安全管理机制,将校园划分为不同区域,保证每个区域随时都有具体的负责人。建立与学校相切合的安全管理制度,细化学校安全人员的具体职责,同时明确规定工作执行标准,为寄宿学生的安全管理奠定坚实基础。政府部门应与学校进行联合整治,让学校安全管理系统更为完善。具体措施如下: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校周边经营者的自律意识,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激发市场巡查机制,严厉打击损害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强化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协作力度,为学生构建和谐安定的成长环境。
(二)加强安全教育,注重安全演练
         大力开展安全教育,防控事故发生。学校应通过多种活动教育学生,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比如定期开展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知识讲座,组织安全知识竞赛,或者为学生播放校园安全的相关电影,等等,让学生对安全知识有更多的了解。与此同时,学校应积极开展安全演练,比如地震演练、消防演练等,或者以情景剧的形式告知学生生病、受伤、触电等事故的解决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
(三)强化安全排查,做到防患于未然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寄宿制学校进行学生安全管理的核心理念,学校需要围绕该管理理念开展工作,强化安全排查,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定期组织安全隐患的排查工作,比如进行学校设备、设施的定期检查与维修,一旦发现安全隐患,第一时间予以解决,尽可能将事故消灭。同时注意学生的饮食安全,加强校园霸凌现象的管理。其次,加强安全巡查。像上下楼梯、体育活动时,现场必须有安保人员进行监督,必要时进行活动干预,防止学生意外受伤。另外关注问题学生和特殊学生的在校情况,提高校园管理的针对性。


二、以适应寄宿生活为起点,教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农村小学生小小年纪就离开了父母的怀抱,他们内心的孤独与无助需要教师的理解,对此生活指导教师应当认清自身职责,扮演好教师、父母与朋友三种角色,为寄宿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助力。
(一)言传身教,教会学生自理生活
         生活指导教师需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发挥榜样作用。其一,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做事习惯,每天起床后叠被子、洗漱并打扫寝室。其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在寝室内尽可能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其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衣服、勤剪指甲。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细心与耐心,尤其面对低年级学生时,应耐心为他们示范独立刷牙、洗脸、整理衣物、打扫卫生等,让学生慢慢掌握各种基本生活技能。
(二)反复矫正,养成习惯
         寄宿生活是学生体验社会生活的基本渠道,为了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其一,细化生活卫生标准,让学生有意识的按照对应标准行动。比如明确规定作息时间,让学生了解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其二,坚决执行宿舍评比制度。宿舍间的评比能提高学生践行行为规范的积极性,进而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评比可以采取日检、周检和月检联合的形式,这样一来学生也可以看到自己在某一段时间的变化。其三,教师应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作出肯定评价,同时给出学生后续的发展方向,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帮助学生适应寄宿生活
          生活指导教师应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与学生多交流、多亲近。比如节假日时间,利用手机或电脑让学生和家长视频,分享自己在学校里的收获与不安,抚慰学生的个人情绪;学生发生矛盾时,与矛盾双方深入沟通,全面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再进行干预,让学生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关爱;如果学生突然生病,不仅要与学生家长联系,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而且应主动将学生送到医院进行救治,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三、发挥传帮带作用,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茁壮成长
         农村寄宿制学校内,一名生活指导老师需要同时负责一百多个学生,工作压力较大,发挥传帮带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宿舍长和校舍监督人员应与教师共同努力,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及时上报学生的情况。其次,学校可以实行混合宿舍制,目的是让有亲缘关系、邻里关系的学生居住在同一宿舍内,发挥帮带作用,削弱学生的孤独感与无助感。其他没有亲缘关系、邻里关系的学生应以高低年级结对的形式进行管理,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茁壮成长。
结语: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基本都在学校内完成,他们对家长、教师的渴望与期待让人动容。为了让学生拥有一个安定和谐的成长环境,政府、学校、家庭与社区应积极行动起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尽可能消除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平. 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管理策略初探[J]. 教育革新,2020(02):5.
[2]唐进新. 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的有效措施[J]. 发展,2020(01):80-81.
[3]周艳明. 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策略研究[J]. 才智,2019(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