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要素”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材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英语①》为例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9期   作者:贾梦霞
[导读] 本文拟从大学英语①的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出发

         贾梦霞
         湖南省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410001

         摘要: 本文拟从大学英语①的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出发, 从大学英语①的课程性质,课程整体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等多方进行探索,挖掘其思政要素,并将其融入大学英语①的课堂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实现知识 、技能和立德树人三重目标。
         关键词: 思政要素  大学英语  教材与教学  探索与实践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大学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到该课程中,不仅能丰富英语课堂,还能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本文以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英语①》教学设计为例,从课程介绍,整体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创新特色五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探索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以期总结经验,寻找不足,为接下来课程思政的推进提出改进措施。
一、 大学英语①课程介绍
         大学英语①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面向全校所有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的大一新生,涉及的学生面广,教学中我们秉承“职业驱动,听说领先”的教学原则, 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培养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提高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团队意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 、课程整体设计
2.1 教学目标设计
         坚持立德树人的宗旨,秉持“以人为本, 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基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构建“职业驱动,听说引领”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体系, 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多途径,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和培养英语语言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提高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团队意识,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2.2 教学路径设计
         长沙民政学院的大学英语①是第一批在中国大学MOOC上开课的课程之一, 周课时四课时, 分线上线下各两课时。 教学中我们始终围绕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等多文件指导引领教学全过程。 教学中无论线上线下,所有教师提前20分钟上线或进教室, 从不迟到, 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守时、负责的榜样。学生线上根据提前发布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对单元知识进行线上自主学习, 及时发现单元问题。线下授课老师对学生线上所学进行答疑解惑和知识的梳理与延展,提炼本单元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态度目标。
2.3 教学内容设计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大学英语①使用的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职通英语1》,该教材内容充实,选材科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可操作性、教育性和娱乐性。该书共分为八个单元, 我们对每个单元的主题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挖掘, 具体如下:
    


2.4 教学评价设计
          大学英语①评价考核方式分为平时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 其中平时性考核占据期末总成绩的70%,终结性考核占据期末总成绩的30%。平时性考核包含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线上考核包含在线学习考勤、单元测验、讨论交流次数、单元作业和期末考试。其中线上讨论每学期至少完成8次,占据总分的10%, 单元测验和单元作业各占20%, 线上期末考试占20%,线上考勤与线下课堂面授考勤统一归为考勤, 占据期末总评的20%。平时性考核的线下部分包含8个单元学习笔记、课堂出勤,课堂表现与朗读专项四部分构成, 其中朗读专项考察学生参与朗读打卡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及做事的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品格。通过线上线下,课堂内外,平时性和终结性的多种考核方式的
三、 教学方法和手段
3.1 混合式教学法
         混合式教学模式由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两部分构成,具体包括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中线下面授交流与课后线上巩固提升。在教学实施之前,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组,根据自身意愿结为五个不同的学习小组,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每组负责的单元,学生需完成如下工作:设计主题问卷、分析问卷结果、呈现调研报告。
3.1.1  课前线上自主学习。针对每个单元的线下精读课文面授开始前,学生通过线上学习平台“中国大学MOOC”观看教师提前上传好的相关视频并填写主题问卷记录单元学习难点。问卷调查结束后,教师将结果导出交由负责小组进行问卷分析。
3.1.2 课中线下面授交流。面授过程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看法的空间。有小组任务的学生进行问卷结果报告,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PPT 展示、情景剧、采访。没有小组任务的学生做好学习笔记并于报告结束后进行点评,评价由收获、问题及建议三方面构成。期间,教师需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控课堂节奏,适时点评总结,开展人文
教育,如在第四单元sports单元学生互动交流结束后,教师可传递出传承女排精神,学习她们“勤学苦练,无所畏惧,同甘共苦,团结战斗,明知难赢,还竭尽所能,顽强拼搏;
又如在第六单元面授中,教师可表达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3.1.3 课后线上巩固提升。语言传递着思想,思想需要语言来表达。每个单元结束后,学生需要线上提交一篇作文,一方面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进行考察,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在学习完成后是否实现了相应的价值观目标。
3.2  言传身教
         大学英语①的第一堂课是以说课程的形式出现,该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课程目标,交代教学计划与安排,说明考核内容和方式,强调上课纪律, 明确上课要求,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遵纪守法,遵守规章制度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帮助学生扣好大学英语学习的第一粒扣子。 老师不论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多传递正能量并以身作则,以教师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质去影响学生,不忘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初心,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
3.3 翻转式教学法
         在大学英语①的教学过程,我们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的教学模式,采用课前学习+课堂研究的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事先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外观看他们发布在中国大学MOOC上的单元教学的视频讲解,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学业等,老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和课堂管理者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自主掌控学习,增加了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  教学效果
         通过基于“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相统一的《大学英语①》的教与学活动,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内课外不间断,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元化、立体化的方式,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元素也恰当地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仅强化了学生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同时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综合文化素质、 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 总结
         怎样更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怎样做到不生搬硬套,还需要教师们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每一堂语言课作为引导学生正向发展的平台。作为大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主动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所肩负的责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