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英
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龙塘第二中学 524100
【摘 要】思维导图是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教学手段,有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发散思维,提高总结和归纳能力。将思维导图运用到初中英语各个环节的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根据关键词掌握文意,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加快了他们的答题速度,同时提高了答题的正确率。所以本文主要是谈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 思维导图 听力教学 单词教学 阅读教学 写作教学
2015年9月,我有幸被徐闻县教育局派去北京参加“国培”培训.我才有机会认识于玲老师(辽宁省锦州市第八初级中学),加了她的微信,一直关注她的的朋友圈。看到了于老师共享的有关于思维导图教学的视频。这勾起了我的求知欲。我就跟于老师说,我想加入她的工作室,想一直向她学习关于思维导图的制作以及如何把思维导图运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上。于老师很乐意地接收了我这位仅仅10天的培训中认识的同学为徒弟。通过跟着于玲老师学习如何图画思维导图、运用思维导图,并且认真看了于玲老师的直播和她所撰写的有关于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的书籍。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于玲老师的人格魅力和思维导图的强大。在不断跟着于玲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会把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教学中,包括听力、词汇记忆、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的教学,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思维导图在我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了,我主要是在以下这些环节上运用。
一、“思维导图”在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1.形成“思维导图“猜测考题
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听力是其中比较难的项目之一,英语听力的难点不仅在于生词的存在以及语速的快慢,还往往在于听力语感的把握。尤其是在英语考试当中,最能够体现出这一点。有一些学生虽然不能听懂文章的内容,但却可以准确无误的选出正确选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与询问,我们发现,这些学生在做听力时,都在听前三分钟内大致地浏览了一下题目。并且,在脑海中大致地形成了一个"思维导图"。一旦“思维导图”形成后,就可以去猜测考题了,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第一道题目的三个选项爱那个都是表示时间的词,而第二小题的三个选项又都是关于地点的词,所以我们能可以猜测题目要问的可能会是在什么时间段去了哪里,然后听力开始时,注意听和时间地点相关的词,这样就可以很轻松地选出正确选项。
2.根据”思维导图“联想答案
在做听力的过程中,“思维导图”还可以用来联想整个大题的答案,还是举例说明:在第一和第二小题中的选项里都出现了“Amy”这个人的名字时,刚好第三小题的选项里也有一个单独的朋“Amy”那么此时就可以大致的确定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是Amy,一般来说,都会涉及到主人公的题目,所以就可以很容易地选出主人公或者说整篇段落是围绕着谁在展开。
二、“思维导图”在单词教学中的运用
利用思维导图记忆英语单词。英语单词的记忆包括单词的音、形、义等方面的记忆,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只能让繁多的单词停留在标识和浅显记忆方面,所以,学生记忆单词往往是今天记住了,明天又忘记了,这样一来,学生记忆单词的积极性就会减弱,而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在记忆英语单词时进行合理地联想。思维导图以放射思考为基础收放自如的方式,可以提思考技巧,增强记忆力。可以按照不同词性和不同搭配用法,画出思维导图。
这样一来,既可以帮助学生以灵活的方式来学习单词,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节省学习单词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及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首字母提示记忆,利用词性归类记忆,利用词缀联想记忆,利用相近的词对比记忆等。我在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Unit8的时候,我是通过画出关于月份的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这样一来,既可以帮助学生以灵活的方式来学习单词,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节省学习单词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及学习积极性。
三、“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借用语音、符号以及文字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时更加直观,更容易融入语境,也更能对阅读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同时,学生可以很快地明确阅读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以及推断出文章的深层含义。
课前讨论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阅读欲望,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阅读,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阅读的词汇储备。怎样去有效的提出问题,呈现词汇,这就需要找到这些问题的内在的联系,将词汇附着在问题上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词汇圈,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这个词汇圈呈现出来在英语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分析,可以使复杂的内容变得清晰,从而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阅读的内容,也能够更加容易地记住所读材料。更好地围绕主题, 进行充分联想、发散性思考, 将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分层分类进行管理, 使思维导图真正成为其学习。
阅读中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 特别是文章的首段、尾段、每段的首句、尾句, 试图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意。教师通过提问, 了解学生对于文章大意的把握情况, 同时教师展示思维导图的框架,并显示第一层级的关键词,即文章的主题,在第二层级的分支中只给出文章结构的提示语。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论点,检测培养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可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将各个事件进行串联,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故事的发展及其所要揭示的深层意义。我教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1的3a阅读的时候,利用思维导图, 让学生围绕主题, 进行充分联想、发散性思考, 将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分层分类进行管理, 使思维导图真正成为其学习。慢慢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整篇阅读文章,最后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来复述文章.思维导图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的收放自如方式, 是一种展现个人智力潜能的方法, 可提升思考技巧, 增强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
四、“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写作过程中,如需达到有效写作,那么学生需要调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遣词造句,篇章构思。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是进行写作前的信息搜集,整理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讨论过程中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有话可说,并且言之有序不偏离话题,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围绕这一主题,讨论作文包括内容,所用到的句型及词汇。根据思维导图来理清材料,就没有这么难了。思维导图的作用在于能给学生给予提纲示范,调动学生头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将零散的知识综合起来,提高思考技巧,创造力与组织力,给篇章写作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借助思维导图,可简化复杂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外显出,促进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分享,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完善学生思维过程,使其能更好的完成写作任务。因此,它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作文技巧,更是要通过 思维训练,教会学生学会科学用脑,科学的思考方式。对开发学生写作时的立意、构思的思维品质具有很大的作用。
总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有助于学习者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将言语信息图像化,有助于将大量的信息分解成易于理解和记忆的“组块”,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习材料,并以图形的方式记录下其思维过程,从而既达到了记得牢、不易忘、易提取的效果,也提高了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有,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我们可以适当地去学习它、去理解它、去挖掘它、去应用它。但凡事都不能盲目追求,还要根据具体的课型,采用具体的、合适的方法,才能受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慧,李鑫. 初探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才智(34期):75.
【2】陈惠桃. 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 英语教师, 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