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9期   作者:梁顺
[导读] 当前,因为社会需要和变革,对高中时期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梁顺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开智中学         530409

         摘要:当前,因为社会需要和变革,对高中时期历史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学科当中的有效性也有了新含义。现阶段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期间教学观念、方法以及手段比较传统,将会大大影响历史课程教学效率。正是如此,很多学生在学习期间主动性较低,在问题思考和解决中的创新能力也比较差。本文正是基于此,首先分析了目前中国古代史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总结了提高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中国 古代史 课程教学 有效性 对策
前言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史是目前高中阶段学生提升历史价值观和综合素质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的是自史前社会到18世纪四十年代鸦片战争期间中国历史发展情况,具体的内容为这一时期内中国的民族关系、思想文化、政治、中外关系、经济以及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时间跨度极大且所涉及的内容复杂。当前,我国教育不断转型,中国古代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显著,具体问题表现为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内容重复、评价方式单一等等,这一情况将会大大限制这一课程的发展进步以及人才教育力度。因此,对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措施进行创新,逐渐成为了广大教师必须要思考的一个现实课题。
 一、当前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课程体系设置较为单一
           目前,我国古代史这一课程存在课程设置单一的情况,在进行教学期间,这一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体系比较枯燥和无聊,作为历史课程的中国古代史课程内容就极为无聊,在课程设置期间这一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结构都非常单一,无法实现教学内容了课程结构的多样性,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受到影响[1]。同时由于古代史教学内容为金字塔式样,导致这一课程教学无法实现高质量完成,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过于零碎,无法形成系统和完整的体系,无法实现这一课程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当中高中历史教师不仅仅需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将最新的学术成果告知学生,和学生进行探究。此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课程当中的学习内容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缺少一定的全面性以及系统性,在教学期间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性不高。此外,这一课程的教学课时也受到一定压缩,教学内容过于宽泛,缺少系统性以及全面性。
(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调
          当前,很多高中时期教师在进行中国古代史知识教学期间依旧采取的是以往的教育方式方法,在教学期间以自我为中心,过于忽视学生在教学期间的主体性,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仍然采取教师教授,学生听讲的方式,过于忽视学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创造性的激发[2]。


二、提高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研究
(一)开展“专题式”与“探究式”教学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授中国古代史的教学期间可以多在课堂中使用探究式以及专题式的教学方式,实现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教师教学中可以及时向学生展示这一教学内容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学习视野进行扩展,进而提升学生学术探究水平。同时,在教学中还可以采取自学探究、合作探究、激趣置疑的方式,多对学生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历史是多个事件的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国古代史期间可以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以及全面性,实现历史知识的延伸,让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实现历史大局观[3]。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时,还需要提升教学各个章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够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进行中国古代史知识教学期间,教师还可以多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化设计和教学,制作出内容翔实和有趣教学课件,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教学期间还需要遵循适度原则,区分开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授主体,分清楚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同时,在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时还需要合理使用教学文字内容,不可过于累赘,将其运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直观性。
(四)更新新课程考核办法
           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时代需要进而对课程主线体系进行深入探索和发展是课程内容考核的两大内容。具体的考核方式有期末考试和日常考核,教师在课程考核时必须要做到四要:主题必须要科学、内容把握要全面、问题内容要难度不一、提问和讨论必须有所区别[4]。在考核期间还需要公正,不偏私。教师在期末考试时必须要题目难易搭配、知识点覆盖面广、考试重点和课程主线挂钩,对学生课程学习效果进行客观反映。
 (五)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在教授中国古代史知识期间,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也是整个课程教学效率的一种影响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要对课堂内容进行积极钻研,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期间,必须要利用休息时间提升自我,对中国古代史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解,将其和课程内容进行结合,提升学生史学动态能力,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5]。
结语
 总而言之,历史课程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把握我国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素质。在如今中国古代史知识教学中,主要的手段依旧是课堂教学,由教师作为教学引导者,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在教授中国古代史教学期间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采取更加丰富的教学方式,提升自身教学水平,进而显著提高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翔宇.学术素养提升视域下高校中国古代史“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建构[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9(08):67-72.
[2]宋薇薇.浅谈中学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利用[J].学周刊,2019(26):106-107.
[3]侯贤俊.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中国古代史”课程教学的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13):84-85.
[4]杨兴英.论信息时代高校历史专业中国古代史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培训,2016(22):137-138.
[5]李慧芬.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探赜[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128-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