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情满于山?观海意溢于海——"感悟式鉴赏"在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9期   作者:郑云
[导读] 高中美术鉴赏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鉴赏能力

         郑云
         湖南省岳阳市汨罗市第二中学  414400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鉴赏能力。感悟式鉴赏主要是通过从自身角度出发,对作品充满想象和激情的一种欣赏方式。本文主要是针对在高中开展美术鉴赏课程研究的意义、高中美术鉴赏存在的问题以及用感悟式鉴赏美术作品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高中美术、感悟式鉴赏、意义、探索
         一、高中开展美术鉴赏课程的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美术鉴赏是指运用自己的感知、生活经验、所学的知识对美术作品产生联想、想象、感受、分析和判断等,获得审美的享受的一种过程,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美术作品的意义。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开始逐渐趋向成熟,开始形成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掌握自己的行动,自我意识也在进一步增强。在这个阶段的学生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容易对未来产生憧憬和向往,求知心理很强,兴趣范围增大,并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高中阶段开展美术教学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共情能力。美术课程的开展主要是为了分散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压力,使得学生能够劳逸结合,通过开展美术课程,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到自己未来学业的发展方向。通过美术课程,学生能够增加对“美”的认识能力,更好地感受到周围的美好事物;通过分析美术作品,增加美术术语,以自己观点对美术作品进行点评,形成自己的对美的认识。每个人都有对美的追求,而且学生在高中时期正是对美的初认识,在这个时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存在问题
1.缺乏重视
         在高中时期,学生更加注重学业,高中的学业是整个学生阶段较为重要,学生和老师将注意力放在升学上面,所学的内容都是为了升学做准备,较大的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现在一些学校开展了美术课程,但是没有配备专业的美术老师,甚至连美术课本都没有;一些学校只在高一第一学期有美术课程,之后的美术课都以其他学科的课程代替。在没有美术课的情况下,学生只能退而求次,放弃对美术的学习。
2.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现在高中的美术教学缺乏重视,很多美术老师可能是由其他学科老师代替,传统模式的教学,只是教授学生课本上的文字,没有深度的理解,甚至老师对作品自我认识。在新课改之后,微课更多的运用在课堂上,但是老师的课件内容做的马马虎虎,甚至只是将课本再次展现在微课上,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始放弃对美术的学习。
         三、用感悟式鉴赏美术作品的运用的探索
         1.美术鉴赏的方式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对事物大都用的欣赏,主要是利用感知、想象、和情感体验,大都是感性的认识,而鉴赏就是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方面。
         美术鉴赏的方式就是一部历史,是人们对于自然、社会和宇宙的探索的历史。

鉴赏美术作品的方式有很多,但是经过的不断地发展和总结最终形成了这四种方式,通过学习美术鉴赏旨在欣赏作品有方向。
         在感悟式鉴赏:从自身角度出发,运用自己的所学的知识和文化对美术作品充满想象和激情的去欣赏作品。这种鉴赏方式比较适合写意和表现的艺术作品。
         社会学式鉴赏:了解作品的背景、意义、内容和作者生平的了解,这种方法侧重于故事性较强的美术作品。
         形式鉴赏:对作品的艺术形式的了解和感知,这种方式强调对美术艺术形式有一定的了解,这种方式侧重于艺术性较强的、有情节性的作品。
         比较式鉴赏:通过比较不同作品,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美术作品的特点,但是在运用这种鉴赏方式的时候要主要具体分析。
         2.用感悟式鉴赏美术作品中的意境美
         意境是指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意境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组成:一是实体;二是虚体。虚体也成虚景是对实体的升华。意境的本质是生命的流动,理解美术作品的意境,才能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境。感悟式鉴赏方式侧重的是对美术作品能产生自己的感受,美术作品的产生是有自己的意义,例如莫奈的《日出·印象》,开创了印象派画风,从他的日出中,仔细看是模糊,但是从远处看就能够想象到自己身处日出之中,被阳关沐浴着。
         感悟式鉴赏是最常见的能够与作品进行情感互动的方式。“观山情满于山,观海意溢于海”,这是对写意的美术作品的。中国的水墨画主要就是一种写意的表现手法,作者通过对意境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水墨画就需要通过感悟式鉴赏来鉴赏,才能体验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喜欢将自己的情感寄情山水然后再隐藏在自己的诗、画中,学生通过感悟式鉴赏之后,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结语:感悟式鉴赏主要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自身的运用视觉和其它感官的综合运用,利用经验和所学的知识和美术用语,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作者的所表达的隐喻画中的情感。美术鉴赏的能力提高,不仅仅只是在学术上的学习,更多的是为了学生的对“美”的感受。
参考文献
         [1]葛雪强.浅谈感悟式鉴赏中国绘画的意境之美[J].美术教育研究,2012(03):124.
         [2]洪明.“感悟式鉴赏”在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1(09):114.
         [3]钟毅.灵活鉴赏  感悟本真——浅谈美术鉴赏方法在欣赏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大观,2010(11):147.
         [4]韩冰.美术鉴赏教学问题研究[J].电影评介,2006(16):84-85.
         [5]桂德彪.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C]. 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年南国博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19-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