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陕西省城固县第二中学 723200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我国教育产业对高中教育的要求是全面均衡的教育。音乐在所有的学科里是存在感比较低的一门,在新课程改革阶段值得关注。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中音乐教育又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普通高中的音乐教育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因此,以审美为核心的课程理念应鲜明地体现在和贯串在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中。现在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层次的音乐,我们应在音乐欣赏中感受其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师生共同感受、体验、表现、创造、评价音乐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净化其心灵,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长远的影响,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为青少年智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
一、采用比较式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提倡灵活掌握知识,而不只是单纯的记忆教材中的知识。只有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教学的内容,才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所以在高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提高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想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式的教学方式,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比较不同音乐作品的表现风格、手法和题材,来形成对作品的深入理解。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提高对相似或者是不同风格和主体的音乐的认知,使学生形成思考的习惯。例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把教材中的音乐作品进行适当的分类,之后根据教学需求来选取其中一首或多首音乐来让学生进行鉴赏,比较其中相似或者不同的点,并总结出来。
二、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鉴赏兴趣
我们都知道,不管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兴趣是很重要的,甚至可以说它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音乐教学活动才能够顺利的开展下去。对于高中这一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学习上,并不愿意把过多的时间分给音乐。所以教师要让学生重新认识音乐,并对它产生兴趣。在进行音乐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选择几首他们喜欢的歌曲,并让他们来对自己喜欢的歌曲进行简单的介绍。之后再引出教材中的一些经典名曲,让学生对比并分析流行歌曲和经典歌曲的区别,使他们的审美能力能够有所提高。
三、巧用多媒体辅助性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直接地鉴赏音乐作品
如今,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教育中了,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把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不但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氛围,还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高中这个阶段的学生不管是理性还是感性认知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也相比初中来说有了明显的提高。而音乐鉴赏课和其他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音乐这门学科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多的,且范围广,大多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所以在进行音乐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科学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把鉴赏内容作为创设教学情境的依据,加大音乐的趣味性,让学生的思路能够慢慢的清晰,加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上学期我上了一次公开教学《多彩的民族风》,就是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一开始,我在导入时运用了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的舞蹈视频片段让学生猜分别是哪个民族的片段,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接着,在课件中我展示了各民族的地图位置,民族风情、服饰、习俗、宗教信仰等图片,很直观的把各民族的概况给学生呈现出来。在欣赏各民族的民歌时,我播放了一些视频片段和乐器图片,把各民族的风情和民歌联系起来,并设置了一些问题,通过师生互相讨论,交流,使学生对各民族的民歌特征能够正确理解。优美的风景,生动活泼的民族舞蹈,再配上画外音,课堂刹时变得生动而又活泼,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而且能以趣激思,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又如,在“京剧”这部分的学习中,大多学生对其都不感兴趣,基于这一点,我会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和学生一起来分析京剧中人物的装束以及特点。并且我会利用互联网来搜索和京剧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和京剧相关的知识。另外,我们都知道京剧和语文、地理等学科的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我会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故事,扩宽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对京剧有一个重新的认知。
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增强了学生对这门科目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对学生有着深远影响。
四、突出音乐欣赏的“听”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通过欣赏者自己的聆听、体验,才能逐步获得音乐欣赏能力。在音乐鉴赏课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听觉体验,发展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力,只有多听、多想才能“听”出音乐作品的情感,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刚开始听时学生可能只是一种好奇、朦胧、初步的感受,如果再反复听,就能逐渐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不仅能够辨别出不同特点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会有所领会,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说是听得懂音乐了。
多听音乐,还应该多听各种各样的音乐,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欣赏面,这就是说对各个时期各种流派的、新的和旧的、保守的和现代的音乐都要听。广泛地倾听各种类型和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对音乐作品的比较和鉴别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中国古代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交,而“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之所以成为历史悠久的故事,是因为钟子淇善于倾听。对于高中生来说,虽然不可能达到钟子琪的境界,但是在音乐欣赏的学习上,我们应该努力让自己走进欣赏的大门。音乐是用音乐语言来书写人类精神世界的独特写照,在培养高中生的素养中,音乐鉴赏力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师要重视。由于音乐考试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所以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高中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多为学生播放一些高雅的音乐,让学生来进行鉴赏,并且要把音乐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力,真正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五、适当讲授一些音乐知识,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一方面是关于乐理的知识,例如音阶和调式、主题和旋律、节奏和节拍以及乐谱的读法等。受过一定训练的耳朵比没有受过任何音乐训练的耳朵,更能精确地辨别出各种乐音及乐音的组织形式。通过乐理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节奏、调式、和声织体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意义,从而更好的体会作品的深刻内涵。提高学生的乐理知识水平,包括力度、速度、节奏、旋律、音色、和声、曲式等内容。主要意图是使学生能够通过对音乐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的感知,对音乐作品之音乐情感的体验,进而理解音乐要素的艺术表现作用、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及社会价值。特别是欣赏一些比较大型的、结构复杂的音乐作品,例如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歌剧等,音乐知识显得尤其重要。
另一方面是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这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作品的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等。不同的历史时期,会产生不同的音乐,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各异,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很大的联系。如欧洲音乐的发展就可以分为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时期、民族乐派时期等等。在音乐教学中,综合历史、地理、文学、美术、政治、哲学、美学、戏剧、影视等学科知识,会使我们的课更生动,会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在教学中注意把历史知识贯穿到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既复习了历史知识,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作品,能通过这些知识去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我在讲授第十一节《钢琴音乐的奇葩》时,首先要欣赏肖邦的作品《c小调练习曲》。在欣赏之前,我先介绍了肖邦是一位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渗透到自己血液当中的一位波兰音乐家,接着观看了肖邦生平简介的短片,又介绍了《c小调(革命)练习曲》的写作背景。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波兰正处于普鲁士、奥地利、俄国的侵略之中。特别是俄国的侵略,使波兰人民处于水深火热当中。这段历史对肖邦来说是刻骨铭心的。1830年,肖邦离开祖国到欧洲各国巡回演出时,传来了祖国华沙起义失败的消息,俄军重新占领的华沙。这个消息对于肖邦来说是很震惊、愤怒的,在这种心情下,他写下了著名的《c小调练习曲》。学生了解了这段历史背景之后,对这首作品的风格、内容会很容易把握,更能深刻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和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结束语
高中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音乐这门学科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甚至还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教师要正式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最终使音乐教学质量和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谢凤英.运用音乐要素提高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初探[J].当代教研论丛,2020(02):125.
[2]高明翰.提高高中生音乐鉴赏能力的策略[J].黄河之声,2019(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