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9期   作者:张晓玉
[导读]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命紧密相连的学科
           
         张晓玉
         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初级中学     451200
         
         摘 要: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命紧密相连的学科,将生命教育与生物教学结合起来,会比其它学科达到的效果更好。通过生物学科中生命起源、遗传变异等知识,再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生命起源发展,实现高效率的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更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这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的人心关怀,符合最终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生命教育;有效途径
         生物学科的最终目的是让我们认识生命,感受生命的美好。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的观点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在成绩至上的时代,教师一味追求生物课的成绩,只注重生物知识的教授和考试结果,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而在当下倡导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时期,学生的生命教育不仅有关其成长和价值塑造,而且对于生命的升华也有重要作用,作为生物教师则要巧妙利用课堂平台,向学生潜移默化地灌输生命教育理念。
一、将生命教育渗透进初中生物教学的必要性
         生物学科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总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在这门学科中,我们认识到生命的存在与发展,生命的可贵,这些都在预示着我们要重视生命教育。虽然现在学校还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但作为与生命教育最相关联的生物教学,生物教师应该有自觉的将生命教育渗透进生物教学中。而且现今青少年生活压力大,思想压力大已成为常态,由于其心理年龄的不成熟,在矛盾激化下,很有可能会出现漠视自己的生命,轻生的现象。有些人对自己生命很爱护,但对一些处在困境中的人或大自然生物却没有丝毫怜悯之心,这也体现出生命教育的缺失。所以初中生物教学还是很有必要进行生命教育的,这不仅是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要求,更是保障青少年能顺利成长,实现更高的人生价值的必然选择[1]。
二、当前生物教育中生命教学渗透现状
(一)轻视生物学科
         虽然新课程改革在不断的推进,很多教学弊端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应试教育影响很深,像唯分数至上观念等还扎根师生脑海中。生物学科考试较少,占分较低,很多学校不太重视。就现在很多初中教学而言,学校还是将生物学视为次要科目,课程也较少。这一切都会使得原本就缺乏生命教育的学生对生命更加不了解。
(二)教学流于形式
         现在初中生物教师还是比较稀缺的,经常出现一个生物教师要上数十个班的生物课的现象。教师要上的课太多,能将生物学基本知识讲授完已十分不易,又何来更多精力与时间再将生命教育渗透进生物教学中呢?更有甚者,在农村由于缺少生物教师,生物课基本上是由别的学科的教师代上。非生物教师不具备专业的生物教学知识,上课也只是照书本念,根本就没有任何生物教学效果,何谈生命教育。


三、如何将生命教育渗透进初中生物教学
(一)借助生物的生长周期,增加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生物学研究一个生物,会讲述他从孕育,出生,成长,死亡的一系列生命活动。学习一个生物的生命周期也是生物学最基础的内容[2]。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生物的一个完整生命周期 让学生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像在讲到人的繁殖生育这一节时,教师通常都会介绍胚胎如何生成 胎儿的形成,生产过程等一系列知识,向学生描述母胎发育的辛苦,让学生理解到原来母亲在生育自己是遭受到的痛苦。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而且也能更理解父母的某些行为。
(二)讲述生命的起源,引起学生的敬畏之心
         初中生物教材上有很多关于各类生物的成长起源的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多讲述或者让学生自己了解这些拓展知识。自然界的很多生命都是神奇的,其存在发展也有特定的规律,让人感受到属于大自然的独特力量。像在介绍微生物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介绍某些威力大的微生物,他们虽然肉眼不可见很渺小,但是一些庞大的生物一旦受到它的侵袭,也可能死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可以感受到渺小生物的强大力量,也可以看到某些强大的生物,有时也不堪一击。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纪录片给学生观看,像恐龙的灭绝,从纪录片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恐龙生存时的威风,也可以感受灭绝的震撼。让学生认识到原来像恐龙这样庞大的生物也有灭绝的一天,从而让学生对生命更加有敬畏之心。通过这一系列的生命活动过程,学生更能感受到生命的奥妙,从而更加对生命产生兴趣,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三)描述遗传变异现象,形成学生的良善之心
         在我们社会虐待人是犯法的,有些人就虐猫虐狗,这种虐待心理的背后折射出人的对生命的漠视心理。教师在进行生物教学时,可以向学生教授一些遗传变异知识,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不公与生命的可贵,让学生以更善良的心态对待生命。就像在讲到遗传病史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假设现在有一个具有遗传病的儿童需要你救助,你会怎么办?是尽自己微薄之力救出他,还是视而不见。学生可能还不知道要如何做出选择,依据的只是先天性的良知。教师这时候就可以向学生简述生命的可贵,积极倡导学生要对待每一个生命,时刻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对于那些具有遗传病史的人,他们先天不公平,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对这类群体施以更多的关心。对所有的生命温柔以待,学生的生命价值观也会有更高的境界。
(四)多媒体技术教学
         教师用多媒体放映的方式,能向学生更加生动具体的讲解生命生长发育的过程,学生可能会更加震撼。就像在讲到人的胚胎发育一课中,单纯向学生介绍理论知识,学生可能还不理解人胚胎发育的不易和奥妙,而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以慢镜头的方式表示精子在与受精卵结合之后,一系列的成长发育,直到新生儿的诞生。通过慢镜头短视频的观看,学生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到生命孕育的奥妙。这样既可以提高生物课的讲课效率,又可以让生命教育在无形中就渗透进学生的思想里。
         生物学科与生命教育紧密相连,是在教授专业知识之余最容易过渡教育的。相比于其他学科,教师由专业知识拓展到对生命意义的教育,会显得更加自然 而不会太生硬。作为生物教师,更要明确生物教育的目的,努力改进教学方式,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出发,挖掘生命教育素材,慢慢渗透进生物教学中。实现无形之中的生命教学,让学生对生命更加敬畏,更加善待,最终走向更积极健康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洪贵资. 高职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伦理教育浅谈[J]. 科学技术创新, 2016(29):91-92.
         [2]杨爽. 初中生物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J]. 亚太教育, 2015(25):42-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