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益玲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
摘要:近年来,海量阅读不断在语文届掀起涟漪。要想通过“阅读”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精神世界,可以利用比较阅读、引发矛盾等方式来制造课堂冲突,让学生进行矛盾质疑,运用动态视角,进行多维反思,在智慧的阅读课堂中翱翔。
关键词:整书阅读 ;批判思维;矛盾质疑;动态视角;多维反思
一、批判思维与整书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如果能将视野延伸到种类丰富、内蕴深厚的课外书籍上,用浓郁的书香浸润学生的童年,这不仅有利于巩固书本知识,也将大大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传统教学中,阅读课始终立足于“接受本位”教学,难以脱离“听讲”的中心形式,学生更多是在接受文本当中的特定思想或语言知识。但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文化碰撞的加剧,人类的阅读视野和语用形式不断被刷新,知识的广度、深度也被无疆界地拓展。在这种形势下,学生除了接受知识,更需要具有对所学东西的准确性、真实性、价值与性质等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个人判断和信息重组的能力,亦即批判能力。
因此,当今的语文教学不应当窄化成培养学生的语用技能的外部道具,而应注入思维的理性内涵和情感的内在体验,从听、说、读、写逐步走向思考、表达、判断;从读懂课文、字句分析上升到对精神的反省、对现实的思考、对人格的完善。通过批判思维的培养,让学生自由飞翔在智慧、思想的阅读课堂中。
二、绘本阅读课例:《三只小猪》与《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根据程红兵校长的课堂模型理论,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有三种较为有效的途径。首先是矛盾质疑,即在课堂上引入矛盾冲突来辨析质疑;其次是动态视角,即引入空间、时间的变化,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方法看待事物的习惯。第三是“多维反思”,即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在这三种方法的指导下,我设计了一节绘本阅读课——《三只小猪》与《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
《三只小猪》中,前两只小猪的稻草屋和树枝屋都被大灰狼一口气吹散了,小猪们也成了大灰狼肚子里的美食。而第三只聪明的小猪用砖头盖了房子,阻挡了大灰狼的入侵,并且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赶走了大灰狼。
《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中,作者以狼为第一人称,在《大灰狼日报上》控诉了猪记者的胡编乱造,真相是大灰狼找邻居小猪们借糖给奶奶做蛋糕,他不小心打了巨大的喷嚏,喷倒了前两只小猪的稻草房和树枝房,两只小猪也不幸丧生。大灰狼为了不浪费食物,勉为其难地把小猪吃了。第三只小猪的砖房抵挡住了喷嚏的威力,但他出言不逊,一再用言语侮辱大灰狼的奶奶,大灰狼开始发狂。等警察和记者来到时,他正要打破小猪的大门。猪记者为了让故事听起来更加刺激,就把真实的故事扭曲夸大成:一只大野狼狠狠地吹、吹,吹倒了小猪的房子,并将文章发表在《小猪日报》上。
1.矛盾质疑——批判怀疑的利器
当我把这两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完后,学生的表情是疑惑、甚至不可置信的。用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制造争议,有效地引发了学生对自己先前阅读的质疑,这是课堂的第一步。我开始抛出第一个核心问题——你认为哪个故事说的才是真的?请从绘本当中,或联系你学过的知识,说说你的理由。
生1:我认为《三只小猪》说的是真的。因为大灰狼自己也说了,吃小动物是它的天性,他不可能改掉这个天性,所以小猪在他眼里,本来就是该吃掉的食物,所以他是故意去找小猪想吃掉它的。
生2:我也认为《三只小猪》说的是真的,你们看绘本里面的图,狼的生日蛋糕里面还有小兔子的耳朵,狼喜欢的起司汉堡里面有小兔子、小老鼠的爪子。我觉得它不是要去借糖,是要把小猪变成蛋糕的一部分。
师:你还从图片当中找到了自己的证据,像个小福尔摩斯一样!还有同学有与众不同的看法吗?
我话音刚落,反对的声音就出现了。引导学生对学生进行质疑,这是课堂的第二步。
生3:我认为《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说的才是真的!你们看这只大灰狼的穿着。它戴着眼镜,穿着西装,还打了领带,看起来很文明,很礼貌。所以,他是不会无缘无故吃掉小猪的。
生4:最后一只小猪说的话真的很没有礼貌,如果是我,我也会生气,所以大灰狼最后发狂也是小猪害的呀。
生5:大灰狼去找小猪的时候还敲门了!我觉得他是一头很有礼貌的大灰狼!在绘本开头那里,大灰狼在墙上挂了奶奶的照片,他真的很喜欢奶奶,所以我认为他真的是想借糖做一个生日蛋糕的。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回溯绘本,追溯生活,探求事情的真相,在讨论中相互质疑,相互启发,批判思维似乎在智慧的火花中,慢慢发了芽。
2.动态视角——看待事物的态度
(1)比较——思考
第一轮讨论停止后,我开始抛出第二个争议性问题:《小猪日报》和《大灰狼日报》也给出了完全不同的报道,为什么不同的报纸对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看法呢?
生1:因为如果《大灰狼日报》把大灰狼说得很坏,那以后大灰狼就骗不到小猪了,所以他要把大灰狼写得好一些。
生2:因为《小猪日报》是给小猪看的,如果把小猪写得很傻,那小猪看了肯定不高兴。
生3:如果《小猪日报》把大灰狼写得很好,以后小猪们都不怕大灰狼了,那有很多小猪看到大灰狼就不会逃跑了。
……
师:也就是说,每个人说话、做事都是从自己的立场、角度出发的。所以,角度不同,对同一件事情就有不同的看法。例如今天,看同样一本书,我们从不同角度读,会有不同的收获。有的同学从大灰狼的角度出发,就会支持大灰狼,有的同学从小猪的角度去读,就会觉得大灰狼在撒谎。
(2)体验——感悟
在第二轮讨论结束后,有的学生大致能领悟到“角度”的意义,但由于缺乏直接的体验,还有一部人同学的思维没能被调动起来。于是我开始进行课堂的第三步——情景体验。我出示了几幅特别的图片,并带领着学生,变换着角度看图,每换一个新角度,一幅新的图就出现在眼前,学生们在啧啧称奇的同时,也对“角度”有了直观的感受。
在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我抓住机会进行引导总结:当人和人之间产生不同的看法时,不要急着去否定别人。有时,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甚至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尊重和理解别人的不同意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这不仅是读书的方法,也是生活的智慧。
3.多维反思——思维驰骋的翅膀
在课后作业中,我试着将“角度”运用于实践,让学生换一个角度看“龟兔赛跑”。有的学生从“乌龟”的角度出发,写乌龟在第二次比赛中,仍然坚持一步一个脚印爬到终点,输得光荣。有的写乌龟很聪明,钻进龟壳里滚到终点,用智慧打败了兔子。有的学生从“兔子”的角度出发,写兔子为了帮助其他小动物,在途中耽搁了,才输了比赛。还有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把自己的哥哥看成乌龟,写了哥哥在学习中力争上游的故事……我仿佛看到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字里行间跳跃着。
整书阅读课堂最终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在设计这堂阅读课时,我没有过多地从语用角度去做文本分析和训练,而是尽可能制造“矛盾”激起学生的思考和辩论,让学生在自我表达中学习怎么质疑、反思、批判,慢慢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相信,在每一次智慧的碰撞中,每一次思想的交流中,孩子都在积累,进步,都在蓬勃而努力地生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