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化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9期   作者:马凯
[导读]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师要能够开展多元化的计算机网络课程

         马凯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盐城         224000         

         摘要: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师要能够开展多元化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除了要加强自身的教学素养,还要能够对课堂教学的开展形式进行探究和创新。计算机网络教师要能够抓住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特点,开展趣味的形象化教学法,引导中职生以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方式进行这一科目的学习,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极大地吸引中职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形象化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形象化教学法;计算机网络课程;课堂教学;运用探究
引言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师要能够针对中职生的培养要求,培养中职生在计算机网络这一课程中掌握必备的计算机知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能够培养学生各项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全班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特点
         (一)课程的知识点较为抽象
         因为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础知识点并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直接为人们所接触,所以初学者往往只知其名,不知其意。比如协议定义、协议数据等知识点,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地钻研琢磨才能领会其中要义。
         (二)课程的知识点应用性强
         学生接受相应的专业教育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而且计算机网络课程属于应用型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后需要结合实践进行内化,才能真正掌握专业知识的精髓,在日后的工作中体现专业素养。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现状
         (一)学生被动学习
         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性很强,大部分教材都侧重原理性讲述,所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教师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此类教学方式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也不能达到预期。
         (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各自过分独立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都会设置相应课时的实验环节,目的是通过实验环节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时及实验室等各方面条件所限,一般情况下,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各自独立,当两者的进度无法完全契合时,就会导致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不能很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三)传统教学为主,内容过于抽象
         目前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的教学中以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为主,所教内容也主要集中于网络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其中包括管理模型、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管理平台及系统等方面。由于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探讨,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往往停留在表面。而这些理论知识往往较为抽象,对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是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而未能主动地融入学习当中,学生的学习体验更是无从谈起。


三、形象化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一)“分层教学”的形象化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有效开展
         例如,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师在引导中职生学习“TCPIP五层网络模型”时,可以引导学生先自主对这一内容进行学习,然后在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学习。在具体的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同学们,请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完成TCP/IP五层网络模型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如果有的话是什么样的关系?”,教师通过对指定具体化的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形象化这一知识,以五层网络模型之间的关系来完成这一形象化的教学活动。在有的中职生回答“老师,这五层网络模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而且通过不同的方法可以学习到每一层的相关内容,如物理层,就可以通过实物来进行学习”,还有的同学就物理层的问题回答如“上节课我们观看的的线缆,小型的交换机也是物理层的一部分”,还有的生回答“应用层可以通过网路分析软件法以及网络命令演示来进行学习”等回答。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对课堂上其他同学的答案以及老师的建议进行总结,这样能够促进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全班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倡导高校资源共享,实现教学共赢
         第一,目前高校在相类似的专业当中暂时还未形成资源共享的机制,这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如果能够实现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则会大大加速学校之间的信息互通,方便学生扩展知识面,对于学习也大有裨益。目前在高校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教学当中,存在诸如课件、题库等良性资源,如果这些资源不及时传播与共享,则不能发挥其完全的价值。第二,如果能够打通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壁垒,就能够加速源在学校间的传播,方便学生的学习,同时还能为教师带来展现自身成果的途径,这对于师生都会有较大的帮助。
         (三)评估方式的改革
         评估方法是大学生学习的风向标,在学生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过去,计算机实验室课程评估通常使用计算机上机操作作为最终的最终评估。如果采用多阶段评估模式,并且在每个模块完成时执行每个模块的评估,则可以通过教学进行评估,这更有利于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最后,将教师的主观评估替换为多维评估,过去,计算机实验课程的常规评估通常是基于教师的主观评估,并考虑到学生的出勤率和课堂表现。尽管教师尝试从多个角度评估学生,但毕竟绩效评估和管理非常复杂,并且都是基于科学实验和实时管理。但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中,很容易实现多维的日常绩效管理,教师可以使用教学管理平台实时管理学生的日常学习成绩,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注意日常学习习惯等。
         (四)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
         计算机网络课程中涉及很多抽象的知识,如协议,这些协议是怎样工作的         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难以理解的部分。以TCP协议的建立连接为例,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按照教材讲授TCP协议在建立连接的时候需要三次通信和每次通信过程中各个参数的取值和变化,对学生而言可能太抽象,不容易理解,更无法印象深刻。但如果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能及时利用抓包工具(如wireshark)抓取数据包后,再和学生一起分析每次通信过程及包头中各个标志位及字段的变化情况,学生一定印象深刻,收获颇丰。
         (五)选择实践考核方式,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信息环境下,学生掌握良好计算机网络实践应用能力具有必要性。但就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情况而言,许多学生没有将其作为自身必修课程,没有认识到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对其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教师应当采取合理措施,使学生重视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知识的学习在于实践与强化,形象化教学法可以做好强化既有知识,拓展新内容的作用,这就可以帮助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和学生找到学习中的趣味,让课上教学与课下实践相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库料,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综合教育效能。
参考文献
[1]房忠东.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形象化教学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12):144-145.
[2]刘振海.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形象化教学探析[J].江苏教育,2018(92):75+77.
[3]马建军.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4]杨文嘉,姜秀柱,王虎,高璟,廖红梅.形象化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3(14):121-122.
[5]洪琪,孟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研究方法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0(26):6144-6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