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小学劳动技术课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9期   作者:蒋燕媛
[导读] 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通用的应用课程,容易被忽视,
 
         蒋燕媛
         江苏省江阴市月城实验小学 214400
         摘要:小学劳动技术课程是一门通用的应用课程,容易被忽视,缺乏课堂教材的有效性,导致课堂教学水平低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共识,提高中小学劳动技术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必须直面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劳动和技术;优化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不仅重视学生智力能力的培养,而且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充分利用劳动和技术教学课,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心理健康的成长。因此,小学劳动技术教师应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实践能力。
1 转变观念,树立在现代素质教育中育人观
         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指导思想十分明确。我们应该执行国家教育政策,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质量观念和人才观念。要全面推进通识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纠正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思想,制定全面实施教育的政策,必须认识到加强劳动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从提高全国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出发,纠正教育思想,树立落实教育政策,全面育人的教育观,把劳动技术教育纳入学校工作。时间表。作为一所学校,还应建立一个对劳动技术教育进行评估和检查的制度,以便真正在小学实施劳动技术教育。
2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劳动技术班的教学质量,优化小学劳动技术班的教学方式,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和兴趣,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可以伴随劳动技术实践而提高。在小学劳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劳动和学习的兴趣。对技术的热情和兴趣进行询问,从而产生了实践操作的热烈愿望。在这一点上,教师需要给学生玩和表演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采用顺应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并产生成长的心理特征,学生才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实现手脑的结合,为了调动学生的欲望和兴趣去探索。例如,在教授“制作万花筒”课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教学情况:为学生准备各种万花筒,学生将能够看到美好的世界。将万花筒分成几小组,这会使他们渴望制作万花筒。这时,学生们不可避免地会问,如何将千变万化的图案放入万花筒中?在这一点上,老师不是直接给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考虑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老师要求学生分小组分析万花筒的结构,并尝试制作自己的万花筒,从而激发学生的劳动和技术课堂的探究兴趣。万花筒中图案的形成方式及其特定结构都是吸引学生探索兴趣的因素。为此,学生将分解万花筒,仔细研究其结构,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配合完成万花筒,使学生感到探究的乐趣。。
3 及时指导,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转变,以具有思维本质的问题为衔接,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自主和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小学劳动技术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学生应学会独立学习。教师应给予良好的建议和指导。我们应注意选择正确的合作学习方法,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调动学生的认知热情,查询学习内容,并不断探索解决问题,提高认知水平。劳动和技术课程不是简单的模仿。学生应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沟通能力,通过个人参与实际活动来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并培养学生对劳动,科学和自然的热爱。


4 规范操作过程,提升学生能的手脑能力
         小学劳动技术教学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发展能力。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动手实践,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督促学生尝试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发展能力,使学生的手脚和大脑发育一起。以“折笔帽”的教学为例,在组织学生制作笔筒之前,教师应采取一系列步骤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然后鼓励学生尝试手工制作笔帽,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完成生产过程。如果要提高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率,就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知识的建设,使学生愿意参与制作过程,然后通过实践获得知识。首先,老师应该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操作示范。学生理解教科书的内容后,老师会给学生详细的答案,并为学生做正确的示范,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在为学生示范时,必须按照科学的标准操作规程和动作顺序,对学生进行清晰整洁的示范,以确保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能看到操作步骤。另外,要求学生规范操作流程。学生操作时,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需要锻炼自己的手和大脑。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指导和纠正学生,以确保学生可以独立完成整个操作步骤。在培训学生掌握技能的同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操作过程中的各种错误,找出原因并吸取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学会放手,并在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自由玩耍的机会,以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这样,可以有效地训练和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可以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创作个性化的作品,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综合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导向,重视学生的实践和心理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情境,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心理能力。规范的操作演示,以增强学生的劳动和技术能力,使他们认识到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知识,并能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良好的劳动和技术素养。
5 采用多元化评价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劳动技术课上,评估指标和内容是单一的,只注重结果评估,也就是说,不可避免地偏向于仅仅根据学生的工作或学业来评估学生。成就。实际上,学生具有多种智能,每种都有自己的长处。根据一个方面的表现来确定学生的水平是不科学和不公平的,这在评估中不能起到令人鼓舞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进行发展性评估,使评估成为多维。要注意对作品的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首先,突破单项工作评价,对学生的生活习惯形成,合作意识,操作技能,创造力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以达到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例如,在具体的小学劳动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项活动评估表,包括参与态度,探究能力,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合作精神,活动质量等。教师的综合评估,小组评估和整合学生的自我评估,以更全面的方式评估学生的活动,找出学生的亮点,并为教师调整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其次,它不再局限于定向测试,可以适当增加可选测试的内容。定向越野测试限制了工作内容,忽略了学生兴趣,智力等方面的差异,很容易打动学生的热情和自信。在期末评估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独立主张,选择制作,内容,创作个性化的作品,将其带入评估系统,以展示学生的专业和能力,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和创造性地工作。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劳动技术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教学计划。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欲望和好奇心,探索技术,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郑蓓.试论小学生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创新性培养[J].知识文库,2019,000(014):P.123-123.
[2]杨梦云.小学劳动与技术课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J].试题与研究,2019(1).
[3]张旻茜.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J].家长,2019,000(018):P.145-145.
[4]杨翠.浅谈提高小学劳动技术课堂的教学方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000(016):32.
[5]李雪.劳动教育教学手段创新策略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000(018):226-2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