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继荣
福建省松溪县松航小学 353500
摘要:吾观今之小学生的写作,要么内容过于贫乏,要么笔触繁琐,学生为了达成写作任务更是只能记记流水账,写的作文简直是不堪入目,缺乏新意的同时更别提老师们所期待的学生作文中的文学性了,甚至有些学生写作时总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故如何激活学生脑海里的写作源泉,让学生有内容可写且能写得精彩,便是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生活 写作 学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就像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叶老先生给我们讲述了写作联系生活的重要性,如果学生写作不联系生活,将会使学生写作时出现头脑一片空白、无东西可写的可怕结果,可见,写作在联系生活后,才能像有源头的溪水般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学生方能在写作时得心应手。
那么教师该如何指导学生联系生活,激活学生的写作源泉呢?
一、充分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场景,用文学的笔触加以修饰
写作源于生活,所以学生在写作前,教师要对学生回忆生活中发生的事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回忆那些已经逝去的旧时光,使他们捡起旧时光碎片,拼凑碎片形成作文的初稿,之后再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二次批改,学生修改完成后上交教师处,教师再给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完善作文的完整度,提高学生作文的可读性,甚至可以让学生完全来源于生活的作文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猜猜他是谁》时,教师可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个人使你印象最深,他为什么让你印象深刻,他有什么不同于别人之处,你和他之间发生了哪些令你难以忘怀的事,教师在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帮助学生回忆过往的生活后,给学生留10-15分钟组织语言的时间,并将自己所想用纸笔记录下来。在学生准备好后,抽取几位学生以口述的形式来讲讲他要让我们猜的那个人。在听取别人的分享后,一些思路闭塞的孩子也很难不茅塞顿开了,这样通过回忆生活碎片的方式来写作文,无疑是减轻了学生的写作负担,让他们有的可写,对写作便也不那么惧怕了。
在这些帮助学生回忆生活的工作完成之后,便可利用剩余的时间,让学生写出完整的文章并适当修改,修改后上交教师处由教师批改,下发后学生再进行修改并上交批阅。这样,一篇来源于学生生活的《猜猜他是谁》便新鲜出炉了,我想这样通过联系生活写出的文章一定会十分精彩。
二、让学生基于现实生活,预测与想象特定情境下可能发生的事
学生们对于想象作文抑或是续写故事等类型的作文的惧怕程度比单纯记事的作文要深得多,因为这两种类型的作文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与灵活性,让学生联系生活纯粹记事的作文虽说也很难,因为其要回忆生活,拼凑记忆碎片,而想象作文和续写故事则不是靠简单的回忆便可完美地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这种类型的作文应采取“回忆+想象+预测”的模式,那么该怎么具体操作这种写作模式呢?
在这种写作模式的指导下,教师依旧要先帮学生捡起生活记忆碎片,了解学生生活中是否有发生过类似事件,对于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经历的学生而言,他们只需以生活为本,加以一些文学性的笔触,便能写好一篇作文,而对于在生活中不曾出现类似经历的学生而言,教师则要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预测和想象,这样写作的难度便也加深了,如在教学三年级上《续写故事》时,习作提供给了学生三幅生活图画场景,第一幅图展示了大家过生日时的场景,第二幅图展示了李晓明同学即将过生日可其爸爸妈妈却在外地工作,不能回家给他过生日的信息,而第三幅图则是同学们在讨论该怎么帮李晓明过生日。本单元作文要求学生续写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我想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过生日或者帮其他孩子过生日的经历,所以他们对于写过生日的文章并不难,但是本单元作文却给生日加上了一些条件,这个条件便是帮留守儿童过生日,加上这一条件后则大多数孩子都不曾经历过,但是教师可以教他们想象,提出相应问题引发他们思考,例如:如果是你,你会想要怎样帮李晓明过生日?如果你是李晓明,你会想要过一个怎样的生日?你打算和谁去帮助李晓明庆祝生日?你觉得李晓明将会想要收到怎样的生日祝福等等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在给学生留足思考空间后,可以请学生们分享他们的过生日方案,在一个个方案的给出之后,思考碰撞出了最绚烂的火花,孩子们便懂得如何预测自己生活中所没有发生过的特殊事件,便也不再害怕这种灵活性较强的作文了。
三、看似生活所无法到达之处,要结合各种特殊方式代入生活中去
学生在写作时,常常会遇到一些作文似乎与生活无关,没法联系实际生活,比如想象作文、编写故事作文、游记等,如遇到想象作文中的编写童话故事这样的作文,学生则会有疑问:“老师,主人公不是人,无法联系生活怎么办?”这时教师则要适时引导学生,童话故事虽说与人无关,但是它却是要基于人类生活,毕竟这些动物、植物等,只有赋予了人的特质,他们的形象才能活起来。所以归根结底,童话故事就是把动物、植物等当成人来写,让他们拥有人类的生活经历,故还是需要学生充分联系生活,才能写好童话。
再如游记,学生需要把自己旅游的经历写成文章,而有些学生会产生疑问:“老师,我没出门旅游过,我不知道该怎么写游记?”这位学生的疑问太合乎常理了,家长们太忙,没时间带孩子出门游玩怎么办?教师这时便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生能够近似拥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和家长布置一项任务,让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到家乡的一些景点参观,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带孩子去著名的景点游览一番,以此补足孩子生活中旅游经验的空缺,当然有家长会说:“老师,我工作太忙,没时间带孩子去游玩,这又该如何是好?”这时候便该教师出马了,教师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上网搜罗一些景点的图片、视频资料甚至是有关书籍等,在课上给学生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足不出户看遍祖国河山,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呢,通过各种手段弥补学生的生活经历的缺失,便能使学生在遇到写看似与生活无关的作文时行云流水。
写作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丰富的生活经历总是不知不觉地帮助学生更好地写作,有丰富的生活经历的学生,在写作文时总能展现出得心应手的轻松姿态,而缺乏生活经历或是无法利用生活经历写作的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的生活经历对学生日常习作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生活经验则需教师们更加不懈地努力,更加深入地思考,提高在指导学生写作时的专业水平,方能让学生借助生活经历能写作文,最终达成写好作文的美好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金玉. 联系生活 拓宽学生的作文思路[J]. 才智, 2008(16):66-66.
【2】华建明, 薛苏琴. 三步策略,激活写作课堂[J]. 文教资料:初中版, 2006(04):17-18.
【3】刘知端. 小学生作文的源泉来自生活[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