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荣琳
温州市瓯海区新桥第二小学
摘要:当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3D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慢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也逐渐步入小学课堂。当前,我国的3D打印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3D打印课程的开发还需要不断的研究探索。本文在STEAM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小学3D打印课程开发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3D打印;STEAM;课程开发
引言
自2015年以来,许多国家在教育上进行教学创新,将3D打印应用于STEAM教育中,用以促进教学创新。3D打印技术在我国属于新兴技术,能够适应高速发展信息化时代的要求,但是却没有一套适用于小学生学习的3D打印课程。时代发展迅速,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进行变革,教育者需要不断进行理念更新以及反思,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努力汲取新思想,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一、相关概念简介
(一)STEAM教育理念的概念
1980年,美国出现一种以培养学生理工兴趣为目的的课程,也就是STEAM课程。STEM教育通过整合Science(科学)、Technology(技术)、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数学)领域内容指引教学和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它并不是将这四门课程知识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将多学科内容的交叉融合形成有机整体,倡导问题解决驱动的跨学科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设计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STEM教育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引导人们重新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随着课程的改革以及STEM教育实践研究的开展,艺术(Arts)类课程也添加到STEM课程中,形成以STEAM课程为主要特色的STEAM教育,并逐渐在美国、韩国、英国等国家受到关注。STEAM教育以多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注重过程和实践,以真实问题为向导,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倡导“做”中“学”;强调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跨学科迁徙及其与学习者之间的关联。
(二)3D打印技术的概念
3D打印技术是指将平面转换成立体、具体物体,也就是将二维转换成三维的一种新兴技术手段。3D打印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可以在将来应用于许多领域。
二、小学3D打印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许多小学都购入了3D打印设备,但是实际上对3D打印技术的知识和操作技术都相知甚少,3D打印课程的开发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表现如下: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明
3D打印课程教学是否成功的评价标准在于课程目标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小学3D打印课程的目标与高等教育的3D打印课程目标不同,小学3D打印课程不会让小学生学习高深的3D打印建模、理论知识等等,而是要结合STEAM教育理念进行学科选择,将3D打印课程目标融入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如果课程目标的定位不明,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学习困扰,对3D打印产生困惑,影响到小学生学习3D打印的积极性。
(二)没有基于STEAM进行3D打印课程内容选择
3D打印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与STEAM教育理念相结合的,这样才能发挥3D打印教学的意义。
但从目前我国小学3D打印课程现状来看,很少有小学进行在3D打印教学时进行自主的教学内容选择,大都是根据3D打印机厂商提供的案例进行教学,教学缺少计划性和顺序性,难度不适用于小学生,影响到3D打印课程的效果。
(三)3D打印课程教学方法不当
当前我国有许多小学对3D打印技术的了解都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小学真正明白3D打印课程开发的意义,在3D打印课程中的教学方法使用也就不当,没有建立起3D打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3D打印课程很难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只有具体了教学方法才能够推动3D打印课程开发与推广。
三、小学3D打印课程开发的策略
一门课程能够开发成功,关键要靠实践来证明。目前小学3D打印课程开发还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结合STEAM教育理念的基础上与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进行交流,总结出以下几点小学3D打印课程开发的策略。
(一)内容先简后繁,操作先易后难
学生对3D打印还很陌生,仅仅停留在听说过或是在电视上看到过的层面,给学生开设3D打印课程,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内容以及任务设置的难易程度至关重要。根据以上课程内容安排表,可以看出从基本立体图形、组合立体图形、创意笔筒、小海星社团徽章等再到最后的校徽制作,选择的教学内容便是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由简到繁循序渐进。3D打印的课程依托建模软件进行教学,学生对软件的操作也相当生疏,因而在软件操作上也要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教学。比如图形的创建、缩放、组合等操作相对简单,学生易掌握,能让学生收获成就感,主观上愿意学下去,当学生掌握一定基础操作后,再讲挤压、拉伸、倒角、草图绘制以及布尔运算等难度加大的操作,学生接受相对容易。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回顾和巩固旧知,技能的学习不是单纯的直线式上升,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二)创设教学情境,挖掘学生兴趣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小学生发自内心对课程产生兴趣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3D打印课程的教学过程相对于美术、音乐等课程是乏味枯燥的,很容易让小学生失去兴趣,所以教师要在3D打印教学中创立既有趣味又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挖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将小学生的建模作品打印出来,让小学生体会到成就感,从而激发小学生对于3D打印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任务驱动教学,进度适时推进
每一节3D打印课堂上都需要给小学生设置一定的任务量,让小学生有一种任务感,更好的完成课程任务。在设施课程任务时要注意控制任务的难度,所设的任务应该是大部分小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其余小学生能够在同学的帮助或者教师的指点下顺利完成任务,避免小学生因不能完成任务而出现挫败感。3D打印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自主建模,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自主建模属于难度较高的操作,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教育进度,让小学生在学习后有充足的自主练习时间。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小学生的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进度。
结束语
我国的科技发展进步飞速,各种新技术、新信息、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当中,在此背景下,3D打印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将3D打印引入小学课堂能够充分体现出STEAM教育理念的可行性,3D打印课程可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让小学生在自己动手的情况下将想象转化为现实,让小学生有更多的学习兴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D打印作为一种技术,本身是不能够在教育上起到什么作用,需要教育者进行3D打印课程开发才能够让3D打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发挥出作用。教育者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创新,打造出适用于小学生的3D打印课程,为小学生开拓出全新的思维通道。
参考文献
[1]唐素芳.小学3D打印校本课程设计研究[J].好家长,2018(012):68-68.
[2]许玄玄.中小学3D打印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004):21-24.
[3]潘士杰.STEM视角下的中小学3D打印区域课程开发研究[D].2017.
[4]王正玉.小学3D打印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2014.
[5]徐丹沪.探究3D打印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