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翠娟
广东省佛山市灯湖第七小学528000
摘要:自从高效课堂的号角在教育领地嘹亮的吹响之后,对于高效课堂的推动与发展,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不可能无动于衷,视而不见。许多的教育工作者纷纷响应,大家积极地投入到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之中。本文所讲的就是我在进行高效课堂实践后总结出来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合理 科学 精炼 简洁 分层 突破 有限 无限 高效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动,高效课堂的开展已经像雨后春笋一般在教育的领地里面开始发芽并蓬勃地成长起来。我和许多教育工作者一样,从一开始的疑惑不解到驻足观望到亲身实践,通过一段比较长时间的摸索后基本有了自己的看法,并能总结出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那就是在有限的40分钟内,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突破自己,那就是高效。
回想当初刚接触“高效课堂”这一概念时,我真是一团迷雾。网上、书报上,专家们的解说各不相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景象。不过我细心的研究了一下,无论是那种说法,他的意思都是基本相同的。简单的总结一下就是指: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的使学生的得到最多的效益。而学生的受益越大越能体现课堂高效的魅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钢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因为学生在校内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所以课堂教学应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越高效的课堂,学生所能得到的素质教育就越多,受益就越大。
刚开始时,我觉得这课堂40分钟本来就是非常有限,在以往的教学中不能完成备课时设计的目标就时有发生。而高效课堂却还要在有限40分钟里获得更多的效益,这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
一个班里面有着不同层次的学生,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受到最大的收益,把有限的时间,变出无限的可能,从而实现高效呢?为此,我对自己的以往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通过仔细检查教案和回忆以往的课堂教学过程,我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说: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教学过程中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的不够紧凑;课堂调控不够艺术等。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常常出现前松后紧,甚至出现不能完成教学内容的情况。
经过反复的思考和琢磨后,我认为要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以下的三点是必须要达到的。(1)、简炼教师的语言,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2)、科学地设计和完成教学内容;(3)、严谨地考查教学效果。当然还有很多要求,比如说: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合理利用有效的教学条件和电教媒体等。而这些要求,我认为已经可以穿梭在上面的三点中一起进行开展了。
教学中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一:如何合理的安排时间?
为了在有限的40分钟内使教学实现资源消耗少,知识更全面,学生收获大,教学质量高这一目标。我把40分钟的教学时间划分为:自学—展示—反馈—检测这四大板块。在这40分钟里我给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在8到10分钟之内。这些时间包括新课导入,分配任务,疑难点拨,归纳提升、组织测评。而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则保证有30到32分钟。这些时间用于给学生自学、讨论、展示、汇报、检测。刚开始在课前备课时,我甚至给每一个步骤都设定好时间,尽可能的按部就班,课后一定要对每一个步骤进行反思查漏补缺,力求下一节课能精益求精。
经过一段时间反复实践,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积极交流、合作探究、认真思考、细心回答的良好学习习惯,不久后自学—展示—反馈—检测这四大板块就基本形成了一个模式。一般来说自学会占用5分钟时间,展示和反馈是重点,占的时间比较长,一般是25到30分钟,检测的时间是5到10分钟。合理的时间安排使到整堂课的教学骤然有序,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得到更多的训练,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目的。
当然不得不说一下的是,虽然课堂教学要达到高效,教师不应陶醉于个人的精彩表演与展示,但是也不能因为要节省时间就认为:说得越少越好,就离高效越近。如果你说得不清楚,交代含糊不清,学生就不明白你的用意,那就会适得其反。在开展高效课堂研究之初,我就因此闹过几次笑话。因为一味追求少讲,没有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留给学生的时间越多,学生越觉得枯燥乏味,最后得到的是:老师和学生干瞪眼的“搞笑”,而不是理想中的“高效”。这真是前车之鉴啊!所以教师授课的语言不但要言简意赅,还要生动幽默风趣,再通过读、说、做、写、听、看、想、议、演等多种活动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记忆。只有趣味盎然的课堂,学生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惬意的享受,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课堂气氛才能活跃,教学才能达到高效。
二、怎样科学地设计和完成教学内容?
因为科学地设计和完成教学任务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所以在课前认真备好每一个环节,是能否达到高效课堂的前提。因此,我在备课时,除了教学设计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以外,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层进行设计。因为不同的学生个性脾气、认知能力、思维能力都有差异,而科学地实行分层设计、分层教学、分层训练可以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最大化的发展。
而在授课的过程中则要高效精炼,教学的内容要主次分明,环环紧扣,自然过渡。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合作交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如何严谨地考查教学效果?
一节课能否被评为高效优质课,最后一个环节的检测是最能体现也最有发言权。一般我的课堂教学检测都设定在这节课的最后5到10分钟里进行。检测的内容则根据该课设计的目标和重难点而进行。题型和内容不需要太多,但要有价值,要能体现出不同的层次要求。检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可以是通过学习小组,组织进行对子之间的“两两”检测,也可以当堂采用“小纸条”式的测评,甚至可以是简单的“口头”测评。只要检测的内容能检测出孩子是否掌握该课的重难点就行了,而在测评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是最重要的。
因此,在高效课堂实践的每一节课的检测过程中,我都力求自己无论是设计题目和评讲方式都要做到简洁有效,以便达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目的。
在整整一年多的高效课堂实践中,我始终坚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合理的安排每一分钟,优化教学目标,落实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断地充实丰富自己的语言艺术细胞,以简洁幽默的语言吸引孩子走进课堂。在授课的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主动学习使孩子们能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和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
我给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在有限的40分钟里突破自己,就能获得无限的提高!而这个口号也包含了我对高效课堂的最深刻体会,那就是在有限的40分钟内,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突破自己,那就是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钢要》
2、《小学高效课堂模式》
3、《高效课堂论文参考文献》
4、《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