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卫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华夏方圆学校 422000
摘要:阅读和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可截然分割,只有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读写结合 以读促写 习作能力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广泛的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素材,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阅读与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读写结合,以读悟写,以读促写,培养学生“从读到写、从学到用”的写作能力 ,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下面就谈谈个人几点初浅的做法。
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挖掘读写结合点。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教材无非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阅读过程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而写作是一个信息输出的过程。只有让阅读和写作同时走进课堂,多读多写,读写结合,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也体现“读”与“写”结合之重要,如:讲读课文,阅读课文,口语交际与习作,每篇习作训练均体现一个训练重点,讲读课文与阅读课文始终围绕着这个重点。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文章,有的行文流畅,似流水淙淙;有的奔放豪迈,似热血沸腾;有的语言优美,宛若置身人间仙境;有的语言朴实,似娓娓道来,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可以说,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
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包括三个篇段《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内容很具典型性,文质兼美,给人以教益和启示。我抓住阅读和写作的联结点,从写具体、写生动、有条理地写这几个目标出发,抓住课文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读中学写,以写促读。我设计的课内读写结合点是: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做到详略得当;学习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品质。课外读写结合点是:仿写一个人物言行片段;以写事为主体,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二、找准读写结合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找准结合点,是进行读写结合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一篇好的文章,值得我们借鉴的写作方法有很多,比如开头、结尾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方法,遣词、构句的方法等等。从哪个方面进行读写结合,需要根据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学生的写作实际来确定。在备课时,尤其要注意备读写结合,把文章的写作特点烂熟于胸,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找准结合点。选取有特色、有价值的,适合初中生学习,又是学生写作中迫切需要的文段,也就是作者写的最成功、最精彩、最有特色的一段或几段话,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之处,进行片断练习,这就是“点”。
如教学《摔跤》,我抓住重点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占了上风。
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档,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人物动作、神态形成鲜明对比,细节描写入微,指导学生课中边学习边仿写。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时,我抓重点句:“"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着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着无限的眷恋。”这两句话,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写,指导学生体会人物内心世界,并相机引导学生写一段话。
三、利用读写结合点,精心设计训练形式。
读写能力是在日常的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中提高的。老师要在课堂上,在平时,多给学生创造读、说、写的机会。读写结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从内容上结合,一种是从形式上结合;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形式上结合更为重要。老师要在课堂上,在平时,多给学生创造读、说、写的机会。随着学生写的层次的提高,各种形式的说也要紧紧跟上:说课文大意,说对词句的感悟,说对感情的体会,说自己学文后的感想,以及各种形式的复述。在时间安排上读应该多于说,说多于写。学生说过的内容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写的练习。比如用上几个词语写一段话,给课文续编结尾,写一写读后感。随堂小练笔的设计应该机动灵活,将读和写紧密的结合起来,调动了读和写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既加深了学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了思维,使学生的想象纵横驰骋,语言表达顺畅流利。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记叙文时,每次可练习一个项目,第一次可按时间顺序写,下次可按空间顺序写,再下次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也可按知识系统进行单项练习;可结合课文进行练习,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等;人物也可进行局部练习,学了某些典型文章可指导学生进行开头、结尾、场面、景物的描写。
四、根据读写结合点,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如果学生能善读、多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篇的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绪与技巧自然能渐有所提高。”可见,广泛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要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除了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感悟生活,勤于练笔外,还必须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我让学生利用周末、假期每人至少读一本书,摘抄书中的好词佳句,读完后写出读后感,既开拓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知识,使读写结合落到实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丰富了词汇,积累了许多优美词句。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加以引用,并经常表扬那些善于运用好词佳句的学生,学生就会理解读写结合的重要性和阅读、积累在学习中的作用,更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读写结合是语文的一条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原则之一。“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升华。从阅读到写作,既有蛹虫化碟的痛苫,更有新鸟破壳的喜悦。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读写结合,挖掘读写结合点,设计多种形式的小练笔,从读中学写,写中促读,把读写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有宽与读写结合法》 丁有宽 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3年8月
[2]《中国语文读写结合研究》 汪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O3年
[3]《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妙用》[J].周颖 亚太教育,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