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动中小学教师积极性的心理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9期   作者:颜笑芬
[导读] 热爱自身所在的教育事业,具有不怕辛苦和不计得失的职业精神是中小学教师具有积极性的重要特征

         颜笑芬
         浙江省泰顺县筱村镇翁山中心小学
         摘要:热爱自身所在的教育事业,具有不怕辛苦和不计得失的职业精神是中小学教师具有积极性的重要特征,也是促进社会中教育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中小学教师通过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工作积极性来改善自身的教育环境,教师不仅仅是人们所认为的需要金钱或者是权力进行沟通的行业。因此,中小学教师要摆脱大众的这一看法,利用对自身所在行业的热爱,来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以传授知识为己任,提高学生们对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达到质的飞越。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积极性;心理学思考
引言
         积极性,指的是人在进行各项活动时,通过体力与智力的贡献情况所表现出来的状态,这种状态是根据内心想法所体现的。在教学工作中,教师的积极性对于其教学效率具有较大的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也是学校领导重点考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根据教师的各项心理因素来进行深入研究,主要是对影响教师积极性的问题及因素展开研究。
一、调动中小学教师积极性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思想工作淡化
         由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对于每届学生传授的知识都是相同的,对于这种重复性的工作,教师们可能会出现厌烦的情绪,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学校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观念缺乏一定的培训,这就使得教师在自身的工作中对于自身的教师意识与思想淡化,不愿思考新的教学方法来产生新的教学效应,缺乏了教学热情。在调动教师积极性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淡化是一项非常中的影响因素,学校一定要帮助教师们找回其在刚进入该行业时的工作热情,使其更加热爱教育行业,并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充分调动自身的教学积极性。
(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缺乏精神动力
         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缺乏一定精神动力来调动自身的工作积极性,通常都是需要奖金或者其他物质来激励自身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会使得教师自身丧失了最初的工作目标。学校也是通常通过奖金的形式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如果教师的教学工作完成的好就会得到奖金,如果教师未完成该项教学任务,就要接受一定的惩罚措施,因此,造成教师缺乏精神动力的主要原因,学校占了大半。除此之外,就目前情况来看,学生家长也是促成这种风气的主要因素之一,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可以在学校中得到教师的照顾,都会向老师进行一定的物质安排,这种现象也使得教师更加依靠物质动力来调动自身的教学积极性,但是依靠物质动力进行积极性调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师缺乏了自身的职业素养,丢失了无私育人的职业精神。
(三)学校过程管理过于简单
         学校在对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时缺乏了一定的管理目标,这样就不能充分地对教师的积极性进行调动。

学校未关注教师是否在教学工作中存在压力,也未关注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这样就使得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存在一种排斥心理,从而就不能很好的进行教学工作,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学校应该在教师的工作过程中对教师进行期间性的激励与鼓励,并在一阶段召集所有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讨论,让每位教师提出自身在工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问题提出后,让参与会议的教师进行解答,并将解答建议进行汇总,挑出最佳的解决方案,但是大多数学校并没有这样进行,使得教师的积极性不能充分的进行调动。
二、调动中小学教师积极性相关建议
(一)加强教师教学思想工作
         中小学教师应该改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将强烈的教育精神和正直责任感深刻融入到自身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本身就是一份神圣的职业,秉着教书育人的职业理念将知识传授到每位社会公民的身上。中小学教师们应该将自身的职业精神进行有效的提高使其达到可以有效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教师们想要有效的调动自身的教学积极性,加强自身的思想工作是最重要的因素,学校也要抓住这一重点,对学校中教师展开培训,让其对自身的职业看法进行阐述,学校通过教师对职业的看法,来有效改善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使教师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融入自身的想法,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二)提高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精神动力
         中小学教师们应该进一步改善自身在工作的态度,让其摒弃靠物质动力来激励自身进步的因素。学校也应该减少靠奖金奖励的制度,这样就会降低教师们会因为奖金的获取才产生教学动力,学校应该设立其他制度来奖励教师在工作中的良好工作态度,除此之外,学生家长送礼的现象也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管制,这样才能保证教师们良好的师德,不被外人所玷污,班级中学生也可以都得到相同的待遇,不会因为一些物质因素而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师自身也应该多多到外部进行学习,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通过提升职业素养来增强自身的精神动力,从而实现最初的教学理念。
(三)优化学校管理过程
         学校应该充分关注中小学教师在工作过程中的想法,这样才能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教师研讨会或者其他会议来来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特点与自身观念,根据会议上得到的信息来建立教师管理制度。除此之外,学校不仅在让中小学教师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还要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对教师进行适时的关心与照顾,这样才不会让教师产生一定的“叛逆心理”缺乏教学积极性。在教学工作中,学校也要尊重教师自身的想法,不要一味按照学校的规定,来规范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这样也会影响教师对教学安排的积极性。学校也应该为教师们创办活动让其进行参与,这样也可以减少教师们的厌倦情绪,使其更加热爱自身所在的行业。
结束语
         对于中小学教师积极性的调动,主要是在教师与学校两个方面,学校应该充分关注教师的心理状态,对教师进行一定程度的关心,使其更加愿意参与到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而教师自身也应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教育行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柳清平.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意义及途径[J].甘肃教育,2020(03):35.
[2]穆建兴.浅谈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8(36):91-92.
[3]陈献.浅谈新时期校长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J].基础教育参考,2017(15):29-31.
[4]秦真国.调动小学各科教师积极性,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新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7(17):17-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