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本存在主义心理咨询理论对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指导价值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9期   作者:包崇保
[导读] 小学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包崇保
         广州市黄埔区新港小学  
         摘要:小学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来自成人的关爱和帮助。随着社会生活区域化、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家庭生活逐步宅化,随之而来的是小学生的个性呈现多元化:自闭、自卑厌学等负面心理越来越白热化,有此心理问题的小学生逐年激增,而良好的心理健康是小学生成长和学习的重要保障,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和黄金期。因此,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忽视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心理健康保障教学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那么如何培养拥有健康心理的小学生?笔者认为将人本存在主义心理咨询理论用于对小学生负面心理进行辅导值得教育工作者重视及深思。
         关键词:人本存在主义   心理咨询  小学生   心理辅导
1 前言:
         随着社会生活区域化、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家庭生活逐步宅化,学生的心理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近年来自卑、自闭、空心病儿童频频爆出,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倍受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国内外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心理问题学生已成为学校的一大难题,令不少教育工作者苦恼,负面心理阻碍学生的成长,影响着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同时给家庭带来一定的困扰,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也是一股极大阻力。小学生是指向未来发展的人,他们是祖国的希望,小学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和黄金期,这一时期,老师是陪伴他们最多的人,作为老师要积极帮助引导小学生克服不良心理,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树立起自信心。罗杰斯认为人性本善,人性是积极的、创造性的、亲社会的,因此在心理咨询中要营造出有助于人性充分发挥的氛围,人本存在主义还倡导以人为本,儿童是我们教育活动的中心,人本存在主义咨询理论对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2 人本存在主义心理咨询概述
         人本存在主义的心理咨询是二战后出现取向,对西方世界物质主义和人的价值的批判的社会思潮。它强调人的情感体验,对人性持有积极的观点,其代表人物罗杰斯在《当事人中心治疗》一书中指出:“当事人比治疗师更了解他们真实的自己,治疗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由当事人来指导其治疗过程。”据这一理论观点,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心理进行辅导时,要准确地进入学生的现象世界,尊重和重视当事学生的情感体验。

3 心理辅导
         “辅导”一词大多指学校中教育人员对学生的一种心理协助,“心理辅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本文谈的是其狭义,即是学校情境中教育人对学生提供心理上的协助,林孟平在《辅导与心理治疗一书》指出:“辅导是发展性的,透过辅导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心理辅导的对象是正常的儿童,辅导的过程强调重视儿童的发展性和教育性,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战胜不良心理,实现自我。
4 人本存在主义心理咨询理论对小学生心理辅导启示
         人本存在主义理论关注的是人的成长和发展,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该理论特别强调人的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倡导以人为本,从人的内心需要出发,关注人们成长变化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小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心理尚未成熟,他们的心理变化较为复杂,令教育者难以理解他们多变的心理活动。人本存在主义心理咨询理论对教育者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开启了一道有意义的窗口,罗杰斯认为是的本性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是积极的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对当事人进行心理辅导要走进当事人的内心,从学生日常的现象世界中理解和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
4.1 辅导人性化和个性化
         辅导是一种人性化个性化的思想交流的活动过程,是一种需要进入学生内心世界的互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良的心理极大地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令他们在教学活动参与度不高,课上不愿与人交流,不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成为班级里的局外人。

人本存在主义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性的善良,在心理辅导时激起当事人积极自我关注的需要。这要求教育者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让来访学生感到支持理解和接纳,帮助他们重新拥有自己的健康的心理感受,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生活在主观经验世界中。”笔者认为,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要关注学生过去的生活经验,理解他们过去的经验是心理辅导必不可少的路径。
4.2 辅导是自我认识和接纳
         并不是教师平日里喋喋不休的说教,《咨询心理学》一书提出“辅导的目的是协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学会承担生活的责任,发挥自己的潜能。”如何才能让学生做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呢?存在主义理论提出“真诚导致信任”教师对学生心理辅导不是恐吓,也不是千篇一律的道理,笔者认为教育者的真诚一面干净的镜子,能将光亮照进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表示对他们的接纳和喜爱,对他们产生共情即同感理解“感受当事人的私人世界,好像那就是你的世界一样。”对学生心理辅导时采用“同感理解”让他们更自由的将心中之事更好的告知教师,以帮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和悦纳自己。
4.3 以学生为中心
         人本存在主义咨询理论以人为本,教育工作者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 ,转变了教师角色的认识,不是说教者,而是学生心灵上的友人和指引者。维系着师生关系更好的发展,对教育质量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教育者师正确地认识和理解学生,克服对学生的偏见和误解,对学生心理辅导需要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做学生心理的协助者和友人。
5 人本存在主义咨询理论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意义
         人本存在主义关注人成长中的心理需求,其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教育者更好更好地从心里建立起尊重理解学生的心理机制。师生之间在一种平等基础上进行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民主型师生关心的建立,传统师生关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学生进行说教和强压式教育,阻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人本存在主义咨询理论运用于学生心理辅导上,优化了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这一咨询理论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激励,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能立解决问题。
6 综上所述:
         人本存在主义强调,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人都有渴望被人倾听、尊重、平等与理解的需要,笔者认为人潜能是在一种愉悦地理解和鼓励中实现最佳理想自我,无限接近于自我实现,在这一过程中良好的咨访关系对当事人的心理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要素有: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一致性、在场等。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强调对人性的信任和治疗关系的重要性,强调态度高于技术,非常重视当事人的主观感受。它在过度追求个人成功、人和人的关系日渐疏远的当今社会,让人们体会到内在的尊严、给人们带来了内心的温暖、关怀和鼓励,给予了人们前行的力量和勇气。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理论指向人积极的一面,人性本善,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指导者教师培养积极的、建设性的、创造性的学生,人的本性不是敌意的、破坏性的、反社会的、邪恶的。每个人人都具有求生存、追求完满的趋势,该理论指导着教育者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合适的氛围,在适合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中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内心实现正面自我的潜力,人自身具有的向善的成分就会充分发挥出来。传统的教育方式和观念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往往是斥责多于宽容和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有较远的心理距离。传统的理论灌输、说教、批评与自我 批评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容易引起抵触情绪,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罗杰斯的人本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教师从观念上改变过去经验里对学生的认知。教师在师生平等的关系下协助学生对自身心理进行探索,促进成长。将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运用在学生心理辅导方面任重道远,需要教育工作人员及专家地不懈努力和积极深入地探究。
参考文献:
龙芳 潘冬.浅谈小学生自卑心理的疏导.[J].小学教学参考. 2011年33期
马建青.王东莉.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与方法[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6-05-01
李贺伟.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理论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启示[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4期
邱敏.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理论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于春雷.加强小学生心理辅导的意义探讨[J].心理月刊.2019年第 20期
郑洁虹.打开心门,拥抱自信人生 ——小学生自卑心理辅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 年第 4 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