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基于算理的计算课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19期   作者:周金环
[导读] 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来解决问题

        周金环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凌云小学
【摘要】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算理来解决问题,不以技能的掌握作为唯一目标,既要重视学生掌握算法,形成技能,又要在感悟算理、建立联系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升能力,还要注意运算速度以及灵活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理解计算教学的基本类型,上好算理型计算课。
【关键词】计算 教学 算法  算理  技能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曹培英老师提出运算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基本口算、算法掌握、算理理解、运算策略”四方面,说明“算理、算法”是数学运算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算理的理解与算法的掌握是学生运算能力的基础。在算理理解的基础上构建算法,算理教学要从运算意义开始,在意义支持下理解运算的合理性;下面就谈谈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充分上好算理类型计算课。
         
         以意明理,让算理型计算课丰厚起来。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往往会以口算或简单计算作为引路课,这些课内容比较简单,从技能发展的角度看,学生都有比较好的掌握。因为内容简单,所以教师往往上得也很“简单”,不会花大量时间展开“说理”。其实,这类课恰巧是“讲理”的课,也就是感知算理,为后续笔算算法做铺垫。算理是计算的理论依据,其内涵包括数与运算的意义、运算律和运算性质,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为计算提供正确、可靠的思维依据。
         算理型计算课不宜追求“快节奏”,而应实施“慢拍子”教学,让“简单”的算理课“丰厚”起来。教师要善于选择多种教学方式,用好实物原型(人民币、小棒、计数器等)和直观模型(数线、点子图、列表等),促进学生理解算理。
         
【案例】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问题:每个游泳圈12元,买3个游泳圈需要多少元?
(2)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式并计算结果,同桌交流。
算出12×3的得数并不难,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会用“12+12+12”,部分学生会用“2×3=6,10x3=30,6+30=36”,甚至有学生能够直接列竖式计算。但学生对其算理的理解是模糊的。这就需要利用一些直观模型来明确计算的意义,理解乘法的算理。
2.探究新知,理解算理
活动一:摆一摆,说一说,借助人民币理解算理
学生表述算理:算式2×3=6,10×3=30,6+30=36”表示3个10元加上3个2元,合起来就是36元。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动态呈现图1。
                                      
                                           →10×3=30→2×3=6
                                                                        30+6=36



                                    图1
活动二:想一想,画一画,利用点子图说明算理初步理解12×3的算理后,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借助人民币理解了12×3的乘法意义和计算方法,那么12×3在点子图上该怎么表示呢?
看一看淘气是如何计算的。(图2)

       

学生独立观察,同伴之间说一说对这种算法的理解。然后指名看图说算理:淘气把点子图从中间平均分成两份,先算左边3×6=18,再算右边3×6=18,然后算18+18=36。
让学生试着在自己的点子图上圈一圈,全班汇报交流。
活动三:议一议,比一比,运用表格强化算理
(1)出示图3,你能看懂笑笑的算法吗?
                                                   
                                                           
                                                            
                                                           
            30+6=36
             图3
(2)提问:表格中的每个数据表示什么?
(3)比较表格方法(图3)和口算方法(图1)的相同之处。
         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课类似乘法计算的种子课,案例中,教师为学生充分创设“经历”场。抓住“运算意义”这个核心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人民币说理、点子图说理、表格说理等活动,让学生对12×3=36有了多种思考,明白了计算的道理,为笔算方法的建立及多位数乘法作了有效铺垫。
         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课类似乘法计算的种子课,案例中,教师为学生充分创设“经历”场。抓住“运算意义”这个核心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人民币说理、点子图说理等活动,让学生对12×3=36有了多种思考,明白了计算的道理,为笔算方法的建立及多位数乘法作了有效铺垫。
         学生大致出现三种算法:
                                                          
                                                                    
                                                                       
                                                               
                                                                    
         
         方法①              方法②              方法③
重点分析方法②和方法③
生:(讲解方法②)先用3×2=6,再用10×3=30,然后把这两部分相加就是36。
生:(方法③)用3乘12的每一位,先用3×2=6,6写在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乘3得3,写在十位上。一种是圈点子图,一种是用竖式计算。这两种方法和列表格的意思也是一样的。
         
         学生在理解算理后,自然产生了新的问题“乘法竖式如何书写”,课堂顺利进入竖式书写的思考中。让学生对笔算的理解和书写更具合理性。这样的运算教学有算理作支撑,让学生对运算课更感兴趣,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加深对计算的理解,提高对计算的感知。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