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0/10/29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19期   作者:黄德秀
[导读] 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黄德秀   
        贵州省望谟县第六中学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推行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相比于以往的语文教学,无论是教学方式还是教学内容的制定上都实现了创新。素质教育改革的宗旨是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化成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模式,而作为初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呈现和传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文化逐步地渗透给学生,这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深挖教材;探讨方法
        引言
        语文学科作为传播及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所认识,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语文教学一方面要求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一方面要求教师深刻把握语文学科属性,突出其人文性特征,把传统文化作为重要内容向学生渗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
        1有效利用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常规的诗词、歌赋、经典古文故事等,都是丰富的传统文化材料,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文学造诣的高峰,也反映了古老时代的文化印迹。这些传统文化的文字作品,经过悠久历史的沉淀,体现出神秘的色彩。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学习可以间接对中华传统文化特色进行有效了解,体会其中的特点,也可以发挥自身能力进行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2语文课堂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对思维进行拓展延伸,保证在学习当中游刃有余。就语言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做充分的教学准备,为学生顺利进入高中学习打好基础,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目前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
        2.1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师在讲解与传统文化有关的知识时,往往一笔带过,没有进行精细化讲解,导致学生因知识储备不足而无法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对相关的概念认识比较模糊。
        2.2教师的教学方式不符合教学要求
        部分教师还抱着过时的教学理念,以应试导向为主,只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虽然这种教学形式无可厚非,但是大量灌输式教学会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让学生失去语文学习兴趣。语文学科中的传统文化知识与生活之间有密切联系,而教师的教学往往与实际生活脱节,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2.3教师的教学存在一定盲目性
        部分语文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结果,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进行针对性评价,没有做好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的相关调查,导致最终的教学结果不理想。
        2.4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停留在表面
        教师过于依赖语文教材,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及诗词时,缺乏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背景介绍,也没有深入讲解相关知识。教师缺乏对课外资源的搜集及利用,影响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最终学习效果。


        3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
        3.1提高教师修养
        语文教学内容比较丰富,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要进行引导和点拨,让学生通过学习领会其中的精髓。语文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断钻研传统文化的内涵,还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推陈出新,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熏陶。第一,学校要对语文教师开展专业培训,让教师之间相互探讨,对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分析,共同探讨课程内容。第二,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素养。要在教学中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本身热爱传统文化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从而带动整个班级进入传统文化的学习状态中。第三,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创新,在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同时,运用更生动的教学手段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传统文化知识。
        3.2挖掘教材内容
        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知识占有很大比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要点。语文课本涉及较多的诗词、古文等,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可让学生得到启发,体会古典之美。例如,在教学《陋室铭》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带领学生翻译全文,然后要鼓励学生体会其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分析文章时,需要掌握“铭”这种文体的用法,并且重点学习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这篇文章中表现的高尚情操及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在传统文化中比较常见,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领悟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体会古人的思想感情。又如,在教学《爱莲说》这篇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文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同时累积文言词汇。文章虽然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但是也借此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和生活态度。学生需要学习莲的“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3.3采用汉字趣味化教学
        传统文化的内涵通常可以体现在汉字上,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将汉字趣味化,让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轻松。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从掌握汉字的意义开始,对传统文化底蕴进行了解,促使教学工作的开展满足现代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字法,让学生对有深刻含义的汉字及词语进行分析,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汉字的起源,熟悉其发展历程。在汉字趣味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具体指导,让学生掌握重点词语。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要引导学生理解“劝谏”“谤”“讥”等字词的含义。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这些词语的含义进行分析,通过古今意义的对比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师要广泛搜集汉字发展进程中的趣闻资料,并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对含有丰富意义的汉字进行认知,掌握汉字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水平。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方式方法还有很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开拓创新,真正把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如此,在传统文化教学中,让学生真正达到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吴婷.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到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研究[D].安庆师范大学,2019.
        [2]刘慧.论中学语文与传统文化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17.
        [3]沈婉蓉.寻根在语文—浅谈语文中的传统文化教学[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